中国共产党新闻
>>
期刊选粹
>>
党史纵览
毛泽东“诗情”长征路 (2)
汤家玉 张成林(解放军)
2006年11月01日09:55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三
忆秦娥·娄山关
(
1935年2月
)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关上竖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娄山关”三个大字。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0日,红军第一次攻克娄山关。1月15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19日,红军离开遵义。20日,翻越了娄山关,进军川南,计划与在川西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创立根据地。28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红军发起了土城战役。由于情报失误,红军未能实现预期的作战目的。博古讥讽说:看起来,狭隘经验论者指挥也不成。毛泽东认真总结了土城战役的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再克娄山关,2月28日重占遵义,歼灭贵州军阀王家烈两个师,取得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当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
这首词似乎分写两次攻打娄山关,连郭沫若先生也产生了这样的误解。1962年5月,郭沫若在《人民文学》发表《喜读毛主席<词六首>》,说:《娄山关》所写的不是一天的事。上阕写的是红军长征初期,那是1934年的秋天;下阕所写的是遵义会议之后,继续长征,第一次跨过娄山关。毛泽东以郭沫若的口气,对文章进行了修改,纠正了原文的错误,明确指出,词写的是一次战斗,不是两次战斗。文章说:“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曾经亲临娄山关战斗的作家成仿吾回忆说:“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西风猛烈,长空雁叫,红军在月明的霜晨进军,马蹄声微响,喇叭声低沉,一片严肃的战斗前的景象。经过战斗后,雄关也被我们占领,大家迈开大步通过,在黄昏中向波涛起伏的群山奋勇前进。全词写出雄关也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艰苦奋斗,就能前进,尽管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
诗人写作该词时,遵义会议结束不久,毛泽东刚刚重新获得指挥权。当时,红军所处的环境是极其危险的,兵力损失已经大半,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粮食药物,都极其缺乏,而且被国民党几十万大军重重围困在狭小的山区。1958年12月,诗人曾对这首词批注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可是,我们在诗中,丝毫读不到“沉郁”。与前面的诗词相比较,这里更多的是喜悦和自信。虽然红军遇到了挫折,但诗人相信,一切可以重新开始,胜利一定会到来!
四
七律·长征
(
1935年10月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名诗最早是经美国记者斯诺之手发表的。红军长征结束后,斯诺冲破重重封锁,来到陕北革命根据地,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并于1937年3月,在北平秘密出版了《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书中披露了这首诗。1938年2月,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文本出版。斯诺在书中说:“我用毛泽东主席——一个善于征战又善于写诗的叛逆者——写的一首关于这次六千英里长征的旧体诗作为结尾。”书中刊载了毛泽东的这首诗,但没有标题。这首诗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标题是《七律·长征》。
这首诗,就是记载长征的“史诗”。红军四渡赤水之后,便是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自恃人多枪多,企图夺取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权。9月10日,毛泽东等率领红一军、红三军、军委纵队继续北上,避免了党和红军的一次自相残杀。9月12日,红军长征到达甘肃迭部县俄界时,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军委纵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毛泽东兼任政委,彭德怀任司令员(11月初,红一方面军番号恢复,仍由毛、彭以原职领导)。9月18日,红军翻过了常年积雪不化的天险岷山,进入了甘肃省南部小镇哈达铺。至此,中央红军甩开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走出了雪山草地,最艰险的历程就都被甩在身后了。因此,全军上下,都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之情。诗人后来回忆说:“过了岷山,豁然开朗,(沉郁的心情)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更重要的是,在哈达铺小镇,毛泽东从当地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一片苏区和刘志丹的红军。中央决定去陕北,和刘志丹的红军会师。红军经过近一年的转战,终于确定了最终的目的地。
诗人感叹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仅红一方面军,就经过了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11个省,历时368天,几乎每天都有战斗。其中,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在路中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爬过18座山,渡过24条河,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多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穿过了6个少数民族地区。这些艰难险阻,来自于自然、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但对于英勇红军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在红军眼中,巍峨绵延的五岭,只不过是奔腾的细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就好像是滚动的泥丸。水流湍急的金沙江,令人不寒而栗的铁索桥,都被我英勇红军轻松地踩在脚下。如今,红军走完了千里雪山,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大转移,焉能不“尽开颜”!
(《党史纵览》授权人民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
【2】
【3】
来源:
zzzzzz
(责编:蒋荣华)
相关新闻
·
毛泽东的一个"不"字 赫鲁晓夫出兵波兰遭破产 (4)
[2006-11-01 08:40:14.22738]
·
“两千门迫击炮也顶不上一个周恩来”
[2006-11-01 08:28:27.11095]
·
阿坝:万水千山只等闲
[2006-10-31 08:14:00.080559]
·
白龙江:更喜岷山千里雪
[2006-10-31 08:14:06.820965]
·
六盘山:不到长城非好汉
[2006-10-31 08:14:07.563367]
·
吴起:三军过后尽开颜
[2006-10-31 08:14:08.401525]
·
老红军观摄影展忆当年
[2006-11-01 08:14:59.056749]
·
毛泽东的一个"不"字 赫鲁晓夫出兵波兰遭破产
[2006-11-01 08:35:17.832775]
·
毛泽东的一个"不"字 赫鲁晓夫出兵波兰遭破产 (2)
[2006-11-01 08:40:13.900867]
·
毛泽东的一个"不"字 赫鲁晓夫出兵波兰遭破产 (3)
[2006-11-01 08:40:14.078087]
[
打印正文
] [
给编辑写信
] [
E-mail推荐
]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