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党史博采
毛泽东决策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前前后后 (2)
张树德   熊 涛 
2007年02月06日09:16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严辞以对

  胡乔木和吴冷西25日上午看到毛泽东的信后,马上照办,召开了会议,统一宣传口径,并研究了尼赫鲁和达赖的谈话。

  4月25日晚,毛泽东又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反击印度反华言行问题。

  会上,毛泽东提出他的进一步的想法。他说,我们反击印度的反华活动,着重同尼赫鲁大辩论。现在我们对尼赫鲁,要尖锐地批评他,不怕刺激他,不怕跟他闹翻,要斗争到底。其实也不会完全闹翻。我们的方针是以斗争求团结。现在形势对我们有利,叛乱已迅速平定,他再闹也闹不到哪里去,他对西藏局势无能为力。这次斗争只是笔战、舌战,但对澄清是非极为必要,对内对外都是如此,大辩论有极大好处。但是,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有理,就是对尼赫鲁的几次讲话要加以分析,反驳他时要充分讲道理,把西藏叛乱的原因、我平叛和改革的性质、印方过去的干涉、我们为维护中印友好关系的努力等等,都讲得清清楚楚。有利,就是有利于印度人民弄清事实真相,有利于围绕西藏叛乱事件的国际斗争,有利于我在西藏平定叛乱和民主改革,也要有利于维护中印友好关系和争取尼赫鲁同我们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节,就是要留有余地,对尼赫鲁要有分析,好的要肯定,只批评他不好的,不要把话说绝,还要讲究必要的礼貌,既尖锐又委婉,不谩骂,要给尼赫鲁下楼的台阶。为了表明我们的忍耐和后发制人,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要充分发表印方的反华谬论,也要充分反映西藏人民对平叛和改革的热烈拥护。要发表读者来信和历史资料,充分说明我平叛、改革的正确和外国干涉的无理。

  毛泽东说,尼赫鲁原来对形势估计错误,误以为我对叛乱没有办法,有求于他。确实我驻藏部队数量很少,入藏时连地方干部共有五万人,1956年撤出三万多人,只留下一万多人。西藏地方很大,边境线很长,没有那么多军队驻守,也很难全都守住,叛乱分子自由进出。但人民解放军还是顶用的,这次驻藏部队稍微增加一点,很快就把叛乱平息了。所以现在印度当局很被动,我们很主动,是反击的好时机。人大、政协正在开会,会上发言理直气壮,声讨西藏上层叛乱集团,反对英帝国主义分子和印度扩张主义分子干涉中国内政。但我们不是执意要跟印度闹翻,不怕闹翻不等于以闹翻为目的,我们是以斗争求团结。对达赖也不是当作叛国者,还是采取争取他回来的方针,人大还要选他当副委员长,跟班禅一样。他是否回来,那是他自己的事。但我们表明这样的态度对国内国外都有必要。因此人民日报的文章还是要高举团结的旗帜,这样对内对外都有利无害。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报道,达赖告诉尼赫鲁,他写给谭冠三的三封信是真的。尼赫鲁说,印度仍然奉行和平共处原则。后来根据尼赫鲁会见达赖前后几次谈话,4月27日《人民日报》以“本报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读尼赫鲁总理的谈话》的评论。

  5月1日,毛泽东在住处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评论尼赫鲁讲话的问题。当时参加会议者除中央政治局常委外,还有宋庆龄、董必武、胡乔木。

  5月2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八十九次会议上做关于西藏问题的讲话,说明解放后我们一直期望西藏的农奴主反动集团能逐步觉悟过来,但他们仍然发动了叛乱。一切都忍到了最后,我们就由平叛转入进攻了。现在平叛后国家决定在那里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宗教的各种特权,但不干涉宗教自由。西藏改革分为两个步骤,先是民主改革,然后是社会主义改革,不能混同。这种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法是一面发动群众,一面同上层协商,争取多数人接受改革。

  5月4日下午,毛泽东再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人民日报》评尼赫鲁讲话的文章。毛泽东最后提出,政治局原则上通过这篇文章。署名仍同1956年两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文章一样,写明是“人民日报编辑部根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写成的文章”。

  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署名“人民日报编辑部根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写成的文章”──《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的文章。

  文章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应。一位外国报纸驻北京记者在报道中评论说,“这是一篇马列主义的杰作,它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态度鲜明而坚定,又始终贯彻中印友好的方针。”印度的报界纷纷发表社论。《政治家报》的社论说,人民日报文章的“大部分是以温和的和相当说理的态度来说明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立场”。《国民先驱报》的社论说,“人民日报文章要求停止印度人和中国人在西藏问题上的争论,它的语气是友好的。”“中国人保证说,民主、繁荣的西藏自治区,必然会成为巩固和加强中印友谊的一个因素,而不会成为、也不可能成为对印度共和国的任何威胁。这种保证将会为人们所接受。”

  至于尼赫鲁总理本人,他5月8日在议会中讲话时说:“来自中国的言论对大家所知道的事实提出了异议。我对于来自中国的一些有关印度的言论,也不认为是事实。我有时怀疑我们继续进行这种争论会不会有什么用处。”对于尼赫鲁这种似乎是旁观者的态度,英国《泰晤士报》社论说,“尼赫鲁不会再来反驳,而会注意中国方面关于恢复友好关系的说法。”

  5月6日,毛泽东与周恩来、陈毅在中南海紫光阁接见来自苏联、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越南民主共和国十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三十六个代表团团长、部分团员和它们的驻华使节访华代表团和驻华使节。

  在会见中,毛泽东曾说道:

  尼赫鲁是什么呢?他是印度资产阶级的中间派,同右派有区别。整个印度的局势,我估计是好的。那里有四亿人民,尼赫鲁不能不反映四亿人民的意志。西藏问题成为世界问题,这是很大的事,要大闹一场,要闹久些,闹半年也好,闹一年更好。可惜印度不敢干了。我们的策略是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劳动人民得到一次教育,使这些国家的共产党也学会不怕鬼。每逢大闹一次,都要引起反苏、反共的风暴,例如匈牙利事件。那样的风暴,对我们有没有好处?是帝国主义巩固了,还是社会主义巩固了?匈牙利的同志们也在座,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比1956年10月以前更巩固了。那时骂苏联,苏联现在怎么样?骂倒了没有?究竟是以苏联为首的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巩固而且生气勃勃呢?还是帝国主义阵营有朝气?事件以前的匈牙利有朝气呢,还是事件以后的匈牙利有朝气?那就是因为不怕鬼,把鬼打下去了。现在西藏问题闹出许多鬼,这是好事,让鬼出来。我是十分欢迎的。

  当天夜,毛泽东指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从5月7日起一律暂停发表印度和其他外国对西藏问题的言论,也一律暂停发表批评印度、英国等的反华言行的评论,看看印度及其他方面的反应再说。全国各报也照办,由我告诉中宣部发出通知。因此从5月7日起,舆论界一片风平浪静,外交部则开始了一连串的中印之间的“照会战”。

(《党史博采》授权人民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1】 【2】 【3】 

   
 
来源:zzzzzz (责编:蒋荣华)

 相关新闻
· 驻印度首任将军大使袁仲贤 [2007-01-25 08:12:34.870861]
·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对青年毛泽东人格的影响 [2007-01-26 07:54:40.028643]
· 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政见 [2007-01-29 08:06:26.127839]
· 面对炮轰泰然处之——朱德的“文革” 岁月 [2007-01-31 07:58:57.843677]
· 邓小平亲情世界里的巾帼群 [2007-02-02 08:37:36.936261]
· 由王勃在南昌时年龄的争论想到的 [2007-02-05 08:12:05.198835]
· 向毛泽东“告御状”的小学教师 [2007-02-05 08:36:20.45325]
· 我在参与逮捕“四人帮”前后的经历 [2007-01-24 08:11:17.50933]
· 红军用步枪打下飞机 [2007-01-29 08:07:24.537186]
· 《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1期目录(总第115期) [2007-01-30 15:25:07.136574]
· 《党的文献》2007年第1期目录 [2007-01-30 16:26:52.240711]
· 有其国方有其行――说说周恩来的情感外交 [2007-02-01 08:06:46.966489]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