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期刊选粹>>福建党史月刊>>每期精选

刘亚楼:解放东北建功业 (3)

杨万青 齐春元
2010年05月26日08: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前线指挥所乘火车行至郑家屯向西经通辽向南,走走停停,10月2日晨抵达彰武车站时,电台收到一份中央军委发来的《敌情通报》。《通报》说:傅作义所属第五军共4个师经海运从葫芦岛登陆。这一新情况,使林彪想到如果打锦州,我军有被沈阳、锦西、葫芦岛之敌夹击的危险。他手执电报,在房间踱起了步子,陷入了沉思。不一会儿,他向秘书谭云鹤口述了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内容:由于傅作义部增援锦西、葫芦岛,在这种情况下,是继续打锦州,还是回师打长春,“以上两个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请中央军委同时考虑并指示”。他对攻打锦州的决心发生了动摇。

  谭云鹤后来回忆说:他将林彪的口授内容记录整理后,由林彪阅过认可,他再加上封页,并代林彪写上“请罗、刘核后发”的字样,然后派警卫员送给罗荣桓、刘亚楼。经罗荣桓、刘亚楼圈阅后,以“AAAA”特级绝密电报发出了。

  当时,由于时间紧急,刘亚楼对送来的这份电报未仔细考虑,同时也出于对林彪军事指挥的尊重,而在电文稿上划了圈。但事后一想,“正在考虑中”,其实不是对已付诸实施的方案在动摇吗?而现在敌情变化并不大,不足以影响攻打锦州。这天夜里,他反复思考,辗转难眠。第二天清晨,便匆匆赶到罗荣桓住处,把自己的想法作了汇报。罗荣桓刚刚起床,一听正与自己的想法一样,便和刘亚楼一道直奔林彪的住处。罗荣桓比较委婉地向林彪提出了不同意见。

  林彪站起身子,踱着步子,忽然停下了脚步,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指向刘亚楼,说:“参谋长,你的意见呢?”

  刘亚楼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同意罗政委的看法。葫芦岛的敌军不足以影响我军战略决策的改变,还是打锦州好。”

  林彪喊来秘书,要他“追回那份电报”。

  秘书面露为难之色,说:“电报已经发走了。”

  经过紧急商讨,由罗荣桓起草,经林、刘修改,以林、罗、刘名义,向中央军委发出了一份重申攻打锦州的电报。

  中央军委收到林彪准备攻打长春电报后,连发两封电报加以制止。当收到重打锦州的电报后,中央军委当即回电: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

  10月5日,前线指挥所进至距锦州10公里处的牤牛屯,并在锦北459高地附近的帽儿山上设置了野战军司令部攻锦指挥所。9日,我参战部队开始向锦州外围据点发起攻击,至13日,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大战在即,刘亚楼在帽儿山上度过了紧张的10个日日夜夜。

  10月10日,四纵在十一纵配合下,浴血奋战4昼夜,坚守塔山阵地,阻住了由锦西增援锦州的敌军。

  10月14日开始总攻,激战31小时,全歼锦州守敌范汉杰部10万人。锦州解放,封闭了东北通向关内的大门,使东北国民党军成了瓮中之鳖。

  10月19日,中央军委致电林彪、罗荣桓、刘亚楼:锦州之战,“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望传令嘉奖”。

  在锦州大捷的声威下,长春国民党守军曾泽生将军率部起义,长春另一部国民党守军在郑洞国将军率领下全部投诚。10月19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兵不血刃进驻长春,东北战局发生了急剧变化。蒋介石亲自飞往沈阳部署“总退却”。刘亚楼协助林、罗制订了“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法,并迅速作出了部署。我参战部队秘密地集结于黑山、大虎山一带,布下了围歼廖耀湘兵团的天罗地网。10月20日,林、罗、刘、谭发出了《全歼东北敌人的政治动员令》。

  辽西激战,围歼敌军10万余人。11月2日解放了沈阳,国民党守军3.4万余人全部被歼。同日,营口也获得了解放。

  至此,我东北人民解放军连续作战52天,结束了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11月3日,中共中央发来贺电:“热烈祝贺你们解放沈阳,全歼守敌,并从而完成解放东北全境的伟大胜利。”

  11月8日,刘亚楼支持罗荣桓坚持在上报中央军委《关于9、10两月份作战情况综合报告》的电文中写进“在攻打锦州问题上,我们曾一度犹豫,后来又纠正了”的话。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刘亚楼表现了高度的政治原则性,坚强的组织纪律性,严格、周密、高效率的工作作风以及惊人的毅力和卓越的组织才能。
【1】 【2】 【3】 

  
(责编: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新闻分页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