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
|
领导活动
|
干部论坛
|
时代先锋
|
各项工作
|
党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综合
|
讣告
理论
|
评论
|
社区
|
论坛
|
访谈
|
视听
|
党史
|
资料
|
文献
|
纪念馆
|
党史今天
|
专题
|
周刊
|
图书
|
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
>>
期刊选粹
>>
世纪风采
"我是一个身家不清白的人":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3)
黄禹康
2009年11月13日22:10 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我是一个身家不清白的人":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3)--期刊选粹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沈醉从外面进来时,中队长正在向张国焘一个劲地赔礼、解释。张国焘仍然余怒未消。沈醉便歪着头,故意用一种瞧不起的神态,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不要怪他嘛!是我叫他派的嘛!”张国焘一看沈醉这副模样,更加气得暴跳如雷。原来平日沈醉见着他,总是开口一个“张先生”,闭口一个“张主任”,今天居然用这种蔑视的态度对待他!他指着外边放的几辆新车质问沈醉:“你管汽车,自己就用这样的好车,我有公事出去,你却故意叫人派一辆这样的破车给我,你说得过去吗?”沈醉在军统中一向以“年轻资格老”的所谓“正统分子”自居,对像张国焘这样“半路出家”的“外来客”,从来是不放在眼里的。过去因为戴笠看重张国焘,他才对张国焘表面客气,现在张国焘失宠了,他就再也不把张国焘放在眼里了。今天见张国焘敢质问自己,气就不打一处来,只见他用力一拍桌子,冲着张国焘大声说:“张主席!请收起你的那一套吧,这里不是延安!要识相一点!”张国焘闻听此言,立即满面通红,眼泪几乎掉下来,沈醉还想再挖苦几句,在一旁的人忙连劝带推地把张国焘拉出去,让他坐一辆新车走了。张国焘一路上没说一句话,一向傲慢的他,终于深刻地体会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痛苦。
训练班的坍台,策反站的失败,导致戴笠对张国焘的冷落,戴笠手下的人也对他另眼相看。张国焘在沉重的压力之下,并不认为自己在反共方面已经黔驴技穷。为了摆脱窘境,他又挖空心思地出了另一个主意。武汉沦陷后,陈独秀迁到了四川江津,张国焘便在陈独秀身上打起了主意。他向蒋介石建议,由国民党知名人士访问陈独秀,请他谈谈对抗日战争的看法,将其中有利于国民党的言论,编辑成册,公开出版发行,来对付延安的宣传,其效果肯定要比国民党御用文人的反共文章好得多。蒋介石欣然接受了张国焘的建议,派戴笠和胡宗南去见陈独秀。
为了说服陈独秀这个前共产党人接受他们的建议,并取得其好感,戴笠和胡宗南临行前着实做了一番准备。他们找到1938年3月傅汝霖、段锡朋等在《大公报》上为康生诬陷陈独秀为“日本侦探”、每月领300元津贴的事件而发表的辩护启事等有关材料,去见陈独秀。
在四川江津,陈独秀接待了这两位不速之客,也谈了一些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当得知国民党想让他公开发表言论时,陈独秀坦率地表示:“本人孤陋寡闻,唯不愿公开发表言论,致引起喋喋不休之争。务请两君对今日晤谈,切勿见之报刊,此乃唯一的要求。”戴、胡二人遂扫兴而归。从此,张国焘在戴笠眼中已一文不值,备受责难和冷落。张国焘的处境得到了同乡蔡孟坚的同情,他开始为张国焘另谋出路。不久,蔡孟坚将张国焘介绍给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长朱家骅的机要秘书甘家馨。甘家馨与张国焘也是同乡,对张国焘的处境颇为同情,便将张国焘引荐给朱家骅。朱家骅安排张国焘担任了组织部“反共设计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
张国焘无功受禄,特务们甚不服气,对他那一套从思想和理论上反共的“高论”往往嗤之以鼻。不久,张国焘即成了事实上的光杆司令。他不得不向蔡孟坚抱怨:“无计可施,无公可办,每日去坐一二小时,颇感无聊。”想到自己在国民党内所受的嘲讽、冷落、排挤,张国焘不无辛酸地对友人说:“我在国民党人眼中,我是一个身家不清白的人哟!”
【1】
【2】
【3】
(责编: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新闻分页库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