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党员闺女”林秀贞>>事迹报道
京华时报:不凡善举和它改变的命运
本报记者 宋喜燕
2006年08月29日09:49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林秀贞(右一)给残疾人裴凤仙买了轻型不锈钢拐杖。


  

林秀贞在照顾朱淑芬老人。(资料图片)


  因为林秀贞,有14名学生逃过了家境窘迫可能带来的波折命运,虽然他们中有人迄今不知得到过林秀贞的帮助。

  因为林秀贞,8名残疾人得以找回做人的自信和价值,在他们的家庭中带来灿烂笑容。

  因为林秀贞,破烂的校舍得以修缮,孩子们得以在无风雨的房间里读书和成长……

  林秀贞说,能让别人幸福,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先后帮助14名贫困学生

  2006年8月18日,刘桂君坐在一棵杨树的阴凉下,跟人说着话,面色激动。

  刘桂君是枣强县南臣赞村村民。被问起的,是林秀贞帮她儿子上学的事。

  刘桂君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小的儿子在2000年考上了大学。但由于家里贫穷,6000多元的学费凑到4000多元后,就再也借不到了。

  “他也不说话,默不作声。”刘桂君说,儿子知道家里难,但又很想上学,就一直闷着。开学的日子临近了,虽然学费还是没凑齐,儿子却在默默收拾行李。家里人就算希望儿子说出放弃的话,也开不了口。

  那天晚上,雨不紧不慢地下着。刘桂君听到外面有脚步声,然后她看见林秀贞进了家门。

  “贞姐,下着雨你怎么来了?”刘桂君说她当时有些惊讶。

  “听说孩子考上大学了,我挺高兴的,拿了2000块钱来,算是一点心意吧。”林秀贞又说,不要告诉孩子,不要让孩子思想有压力。说完,林秀贞又在雨中走了。

  刘桂君说,当时她眼泪一下涌了出来。

  事实上,林秀贞从1992年就开始资助贫困学生。她资助的第一个学生,跟儿子朱新宇有关。据朱新宇讲,他读中学时,有个叫王勇(化名)的同学家境很不好。“我去过他家,太穷了,可以说没有一片砖一片瓦。”朱新宇说,王勇的母亲得了重病,而家里有四五个孩子。那一年王勇考了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但家里无力出5000元学费。

  朱新宇心里难过,就回家讲给母亲听,“虽然我没明说,但语气里应该透着‘要是能帮帮他就好了’这种意思”。林秀贞听完,立刻对朱新宇说:“小子,你告诉他,叫他放心,这5000块钱咱们给他拿了。”

  没过几天,林秀贞凑了5500元,“我想着,光有学费也不行,得有生活费啊,就加了500”。那个时候没有大钞,5500元差不多装了一书包。

  从1994年开始,邻村有个贫困家庭先后出了三个大中专学生。林秀贞先后送去两个3000元,帮助他们交学费。

  就这样,先后有14名学生在林秀贞帮助下,躲过了可能的坎坷,进了大中专院校的门。

  帮助8名残疾人找到幸福

  直到2004年,村民裴凤仙还活在内心的阴郁之中。

  因患小儿麻痹,裴凤仙自幼生活在两根拐杖架起的世界里。到了该嫁人的年龄,一个家里穷得娶不起媳妇的男人找到了她,那个人就成了她的丈夫。

  裴凤仙结婚之后,给丈夫生了个孩子。凤仙说,丈夫一天下来很劳累,如果脸色不好,她也不敢说什么。白天家里没人,她就拄着拐杖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一个人闷着,“总觉得自己是个废人”。

  2004年的一天,裴凤仙一个人在家,林秀贞出现了。她问裴凤仙:“你在家都干些什么啊?”

  凤仙很沮丧,说:“我能干什么啊。”

  林秀贞说:“我看你在家挺难的,你到我厂里去上班吧,还有人说说话,还能挣点钱。”

  裴凤仙很是惊诧,说:“我能干得了什么啊?”

  “干点坐着能干的活就行了。”林秀贞说。

  第二天,裴凤仙就去上班了,在橡胶厂。裴凤仙说,上班后,跟大伙有说有笑,日子过得快了,也过得有滋味了。

  第一个月结束,她领到了300元工资。“心里那个高兴劲啊。”裴凤仙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满脸幸福。她给孩子买了衣服,因为临近年底,她给家里买了年货。

  “那是我自己挣的钱啊。我也能挣钱了。”裴凤仙说,她回到家里,丈夫和孩子都乐得不得了。丈夫脸上开了花,说:“以前我养你,现在你也能养我了。”

  类似裴凤仙这样的残疾人,林秀贞的厂里收了8名。其中一名叫吴如水的残疾人,相中了媳妇却娶不起,林秀贞帮他付了几千元“彩礼”钱,“搞定”了终身大事。其中一名叫丁金才的老人,刚到林秀贞的工厂3个月就得了脑血栓,林秀贞跟丈夫带了一万元给他看病,并在当年发了他全年的工资。

  “我就没见过这样好的老板,没见过贞姐这样好的人。”62岁的丁金才,一直管60岁的林秀贞叫贞姐。

  对村里人提供帮助

  1987年,南臣赞村小学的校长李保义走在街上,皱着眉头。

  林秀贞碰到了,说老李什么事愁成那样啊。

  李保义说,学校的房子都露着天了,要是下雨,该出问题了,可是学校没钱修啊。老李说完,皱着眉头走了。

  第二天,林秀贞到了学校。让李保义吃惊的是,林秀贞拿来了2000元,让他修房。学校几间漏雨教室就这样修好了。秀贞去看修好的房子,看到教室里的桌子全是用土板搭的台子。第二天林秀贞又送去600元,学校因此全部换上了木制的桌凳。

  李保义对此感激不已。他说当时他要请报社写个表扬稿,林秀贞说什么也不让,“修学校为的是孩子,又不是图名”。

  村里的路口常被水冲坏,林秀贞就出钱修了水口;村里人盖房用水难,林秀贞就把自己家打的井让大家免费用……在南臣赞村,林秀贞家最早装了电话,就成了村里的“公用电话”。村里人说,林秀贞不但不收人钱,还常常替人送信,有时候深夜都要把口信送到。

  给骗子的儿子过生日钱

  在南臣赞村,流传着“有困难找贞姐”的说法,而也正是知道她乐善好施,有“头脑”的骗子也找上了门。

  朱新宇记得,大约是1992年,有个业务员到母亲的厂里拉生意,订了6万元的货,让发到山西长治。母亲将货发出后,却没了音讯,也联系不到了那个业务员了。“她一着急,带着2000元费用,坐火车到长治讨债去了。”

  由于那个业务员今天搬个地方,明天又换个地方,林秀贞一直没能找到他。钱却花光了,林秀贞就到邮局给家里拍电报,让汇钱过去。由于劳累加上着急,拍完电报,林秀贞犯了心脏病,晕倒在邮局里,住院20多天后方才康复。

  病好了,林秀贞又开始寻找那个业务员,终于有一天将业务员堵住了。那个业务员一口一个大姐叫着,说你看我现在真的太难了,没有钱给你……说了很多困难后,又说,你看今天是我儿子的生日,我都没有钱给他过,家里就剩点豆芽了……林秀贞听着听着,觉得真是太可怜了,就掏出50元说,你拿着买袋面,给孩子过个生日吧,然后走了。而那6万元,她也没能要回来。

  朱新宇说,其实母亲是个很有生意头脑的人,如不是她心肠太软,顾及的事情又太多,早“发”了。乡里跟林秀贞差不多时期做玻璃钢生意的人,有四五个已有资产千万,还有一些人都已离开枣强县,到大城市发展了。

  林秀贞说,她对财富有自己的理解。她说财富不一定就是有形的资产,“如果能让不幸的人幸福,他们的笑声,他们对我的感情,就是我的财富”。
  
 
来源:zzzzzz (责编:石希)

 相关新闻
· 河北日报:知荣明耻的道德楷模——林秀贞 [2006-08-24 10:30:47.861906]
· 【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林秀贞:用心播撒爱(一)——一个女儿和她的六位“父母” [2006-08-29 07:48:20.827315]
· 林秀贞:崇高的道德境界 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6-08-24 10:43:18.696773]
· 小事情 大人格--评说林秀贞 [2006-08-28 09:33:47.86744]
· 新京报:60岁农妇赡养孤寡老人“68年” [2006-08-29 08:32:20.750193]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