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
专题报道
>>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
长征故事
湘江战役:鲜血与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 (2)
2006年09月29日10:19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战斗是从11月28日打响的。“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敌人在猛烈的炮火、机枪掩护下,向红军的前沿阵地猛扑。一时,卧在临时工事里的战士们全被烟尘遮住,看不见了。敌人整营整连暴露地向前沿冲击,越走越近。但是我们的前沿还是沉寂着,仿佛部队被敌人的炮火杀伤完了。但是,当敌人前进到离我们只有几十公尺时,突然腾起了一阵烟雾——我们成排的手榴弹在敌群中爆炸了。战士们就像从土里钻出来似的,追着溃退下去的敌人的屁股射击。‘红星’炮兵营的炮弹也在敌群中炸开了,敌人的冲击垮下去了。从敌人溃退的情况看,我们给敌人的杀伤是不小的。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工事,在敌人的炮火和机枪扫射下,我们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李天佑在回忆录中写道。
第一天在连续不断的战斗中过去了,从第二天拂晓起,战斗更加激烈,敌人加强了兵力、火力,改集中进攻为轮番进攻,红军的前沿山头阵地经受了一次次残酷的摧打。
11月29日,敌人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攻。空军一队的六架飞机从柳州机场飞抵新圩战场上空,对红军占领的山头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疯狂扫射、轰炸。接着是桂军大炮的轰击。在两个师的敌人不停地轮番冲击下,红军的简易工事几乎全被摧垮,阵地上红军指战员伤亡人数越来越多。到中午时分,正面与侧后迂回相结合的强敌进攻,已经把红军坚守的许多山头逼到了绝境。但是,敌人发起的十多次疯狂进攻,还是被顽强的红军战士打退了。
情况已愈来愈紧张,前沿的几个小山头已经丢失,其余阵地上的几道工事也无险可守,完全裸露在敌人炮火的有效射程内。在敌人的猖狂进攻下,红军将士浴血奋战,有的山头战斗到最后一个,仍在与冲上来的敌人白刃肉搏。师参谋长胡震不幸中弹牺牲……到11月30日,红五师已经伤亡大半。但是,凭借最后的几个险要山头,红五师凭借顽强的战斗,仍然紧紧地扼住了灌阳通往新圩的马路要冲。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把数倍于我的虎狼之师——桂军死死地挡在了新圩以南,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在新圩战役中,根据当时清点人数情况,红五师在新圩板桥铺至杨柳井、枫树脚一线阻击桂军三天两夜,激战数十次,全师自师参谋长胡震以下,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伤亡!全师3000多人,损失达2000多人!
激战脚山铺
与此同时,脚山铺战役也在激烈进行。多年后杨成武在《忆长征》中写道,正当他们为界首打败夏威广西军阀部队主力的胜利而高兴的时候,又接到了新的行动命令。命令说:国民党何键部队先我红五团抢占了全州,五团在全州以南占领了觉山(即脚山铺)一线阵地,命令我团(红四团)将界首阵地交给三军团四师,而后连夜奔向觉山,和五团共同阻击向南之敌,掩护我军主力通过湘江和湘桂路。
一夜的急行军,天刚蒙蒙亮,按照师部的命令,红四团赶到了脚山。除五团在公路以东占领了阵地,一师一团也在公路以西的西半部占领阵地。他们遵照命令进入了公路及其两侧的正面阵地,与一团、五团并肩战斗。正面的敌人是刘建绪的三个师。从脚山的地形看,北距全州三十来华里,紧靠公路边。南面,离红军控制的湘江渡口五十多里。一条公路与湘江平行走向,公路两侧是起伏不平的丘陵,有几座互相孤立的山岗子,比较难守。连绵起伏的丘陵地上,长着疏密不匀的松树。脚山是扼守这条公路的高地,是敌人进入湘江的咽喉要地,他们要守的就是这条通道。
团长耿飚带着病站在指挥位置上。杨成武后来回忆,“突然,出来了‘嗡嗡’的飞机声。我抬头一看,嗬!真不少,少说也有十来架。他们穿梭似地俯冲扫射,最后丢下一批炸弹,地上立时掀起冲天烟尘,震得我们身子直晃。”
一批飞走了,一批又来了,这种情况一直伴着整个战斗过程。接着,对面山上的大炮响了,友邻部队和红四团的阵地,立刻弥漫在一片火海之中,树林被打得遍体鳞伤,枝叶横飞。
“(敌人)黑糊糊的一片,像蚂蚁似的,直朝山坡上拥来,而我们,整个阵地还是一座沉默的大山。我们的弹药非常缺乏,缴来的尖头子弹,全部集中给机枪使用,步枪则尽量使用自己的土造子弹。为了节省弹药,战前规定了各种枪的射击距离。不管敌人怎样吼叫,我们还是沉着地等待着。”
敌人错误地认为,经过飞机轰炸,炮兵轰击,红军的有生力量存在不多了,于是嚎叫着攻了过来。敌人完全进入了红军的射击距离。敌人像被风暴摧折的高粱秆似地纷纷倒地。但是打退了一批,一批又冲上来,再打退一批,又一批冲上来。红军的短兵火力虽然猛烈,可是不能完全压倒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
整整激战了一天,敌人死伤无数,红军也减员很大。
11月30日,敌人改变战术,不仅从正面加强了火力、兵力,轮番猛攻,并采取迂回战术。战斗越来越激烈,红军的伤亡在增多。后来,四团边打边撤,尽量地阻挠、迟滞敌人,争取时间……敌人死命地猛追,加上天上的飞机轰炸,红军每走一步,几乎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红一军团的一师、二师与强大的湘军鏖战三天两夜,终于按军委的时间要求把湘军挡在了脚山阻击线以北地域,但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参加脚山阻击战的红一师、红二师共伤亡3000多人。
光华铺阻击战
光华铺是界首至兴安县城之间桂黄公路边一个村庄,村北是开阔的水田,另三面是起伏的山丘。占据它可北控界首,南制兴安县城,东观湘江,西进越城岭,位置十分重要。
在《兴安县志》中记载:1934年11月27日下午,红四团抢占界首渡河点。当天晚,三军团以四师为前卫直插湘江边,先头部队到界首,与四团取得联络,宣传党的主张、政策、写大字标语,架设浮桥。政工人员在三官堂召开群众大会,演出文明戏宣传红军纪律,将没收傅源泰等几家地主财产分发给附近的贫苦群众。四师28日控制了界首湘江两岸地域,十二团留河东,十一团前出到石门及其西北地域,29日为掩护中央军委2个纵队及后续部队从界首渡湘江,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率领四师前卫第十团过江后,团长沈述清立即率领先头第三营到光华铺南面勘察地形,以2个连在正面向兴安县城方向筑工事,机枪连和另一个连作预备,团主力在渠口渡附近高地,三营连夜筑工事,到半夜发现江边山上有电筒光摆动,立即派人搜索侦察,未找到照电筒者,不久敌人已迂回三营身后直插渠口渡与团主力打响,战斗甚为激烈,张震营长急忙带着队伍往回打,夜间激战一场,30日拂晓与团主力会合,因伤亡很大,改为预备队休整。沈述清率一、二营与敌人反复冲杀,巩固了阵地,抢回了渠口渡。沈团长被榴弹炮击中牺牲,由团政委杨勇指挥,同日,师部派参谋长杜宗美接任团长,接任不久,杜宗美在指挥二营反击敌人时,中弹牺牲,三营九连连长谢兴福二次负伤后牺牲,全团共伤亡400余人。30日,是中央军委2个纵队从界首渡江之日,桂军2个团已占领光华铺。为保证2个纵队安全过江,军委电令三军团以坚决阻击由兴安县城向红军出击之敌,并保持光华铺北端阵地。应集中两个师以上兵力在汽车道及其以西地域,向南驱逐光华铺之桂军,并须占领西南唐家司及西山地域,万不得已时三军团必须固守界首及西南和东南地域,并派出一部侦察进华江的道路。五师十三团进到河东渠口,监视光华铺及唐家司东岸之敌,严密警戒侦察光华铺北端渡河点;五师十四、十五团于当日下午接替十团防务,坚决阻击桂军北进,掩护中央军委纵队渡江,当天晚,阻击任务完成,中央军委2个纵队安全渡过了湘江。
现在,在光华铺的战斗旧址界首碗塘岭,当地群众为了缅怀先烈,修建了一座圆柱形的红军烈士墓,将沈述清、杜宗美等18位烈士合葬余此,让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亲历:“我是扒着战友们的遗体过的江”
采访刘华连不难,在当地打听,人们都知道这个曾经参加长征的老红军。老人今年88岁,住在华江乡同仁村,身体很硬朗,平时经常下地干活。记者采访的当天上午,老人刚从地里拔草回来。
老人现在的记忆有些模糊,但对于72年前的那段历史记忆很深刻。
老人是江西人。1934年,年仅16岁的他跟大哥一同参加了红军,随后跟随大部队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部队由赣南经湖南进入广西时才编队。刘华连记得,部队发给他一支步枪、三发子弹和一枚手榴弹,并反复叮嘱他:“这是革命的火种,只有打败了国民党,穷苦人才能当家作主。”刘华连深知这番话的分量,以至于行军途中他都用手按着那三发子弹,生怕它飞了似的。
刘华连记得,他们过湘江时,浮桥已被敌人炸断。“人家往上冲我也冲,前面倒下去,后面接着上,怕也没用。”“湘江战役惨啊!战士的遗体浮在江面上,江水都成了红色。”老人回忆起那段历史,很悲痛。
“我是扒着战友们的遗体过的江。”
刚过江,刘华连的脚就被敌人布下的毒竹签扎穿,痛得钻心!
刘华连掉队后被桂军所俘,先关在华江,后转到兴安县,几个月后获释,那个好心的狱卒还告诫他:“不要回江西,再被国民党军队抓住会没命的,留在广西好了。”离队后,刘华连先是在广西一个姓蒋的人家里一边帮工一边治伤。伤好后他曾多次寻找部队,但没有成功。后来辗转到了兴安县华江镇同仁村,并娶妻生子,但他一直没有向别人说起自己参加红军长征的事。直到解放后,他才把自己是红军的“秘密”告诉妻子。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兴安县派人下来调查,知道他是失散的红军。
就在这之后不久,刘华连上山拉毛竹,一只眼睛被毛竹枝刺伤,按优抚政策,他可以得到医疗补贴,可他不愿给政府添麻烦,终因没钱医治而失明。现在,老人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在政府的关怀下,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平和。
意义:湘江战役,红军长征的转折点
湘江战役是长征的转折点,它不仅在军事上粉碎了敌人的阴谋,更重要的是,湘江战役后红军开始反思战略思想的错误,开始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湘江战役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多年后刘伯承回忆道:“开始长征,由于‘左’倾路线在军事行动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继续使红军受到重大损失。当时中央红军第五军团,自离开中央根据地起,长期成为掩护全军的后卫,保护着骡马、辎重,沿粤、桂、湘边境向西转移。全军八万多人马在山中羊肠小道行进,拥挤不堪,常常是一夜只翻一个山坳,非常疲劳。而敌人走的是大道,速度很快,我们怎么也摆脱不掉追敌。面临敌人重兵,‘左’倾路线的领导更是一筹莫展,只是命令部队硬攻硬打,企图夺路突围,把希望寄托在与二、六军团会合上。”
“广大干部眼看反第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第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湘江战役后,红军也甩掉了包袱,增强了机动能力,为胜利完成长征创造了条件。从湘江血战起,中国红军与中国革命开始走向伟大的转折,走向历史的胜利。(文/摄 本报记者 徐晓敬)
【1】
【2】
来源:
zzzzzz
(责编:石希)
[
打印正文
] [
给编辑写信
] [
E-mail推荐
]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