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故事
长征中的彭德怀 (3)
2006年09月22日14:40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站在湘江岸边,彭德怀不禁心潮澎湃

  从中央苏区撤出来后,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作为全军的右前锋,与左前锋一军团并肩齐进,杀出一条血路。进入湘南后,三军团遇到了何键的湘军在汝城建立的第二道封锁线。

  对于对手湘军,彭德怀是再熟悉不过了。从1916年他成为湘军的一个二等兵到1928年的平江起义,12年的湘军生涯,使彭德怀对湘军的作战风格了如指掌。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有不少战士还是平江起义时湘军的旧官兵,这些士兵经过改造后,都成为红军队伍中冲锋陷阵的勇士。如今,彭德怀率领由旧湘军改造而成的红三军团,与军阀何键率领的湘军狭路相逢,鹿死谁手,这就要看谁更为勇猛了。

  为了攻克汝城,替前进的红军打开通道,彭德怀将三军团分成两路,向汝城包抄过来。

  

  11月6日,三军团对汝城发动了全面的进攻。毫不示弱的湘军依托着碉堡工事,负隅顽抗,红三军团的几次攻击均未得手。

  彭德怀十分焦急,他来到第一线,见在敌军阵地上的几个碉堡据点挡住了去路,便命令炮兵发炮摧毁敌据点。当他看到炮兵连发几炮均未击中敌军的碉堡,遂走上前去,指挥炮兵调整炮位,然后亲自执炮,只一发,就将敌军的碉堡轰上了西天。

  三军团的战士们,见军团长亲自操炮射击,并击毁了敌军的据点,顿时士气大振,战士们乘势冲了上去,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敌军见赖以依靠的碉堡被摧毁,顿时乱了阵脚,当红军冲上来时,虽然敌军官督促敌军士兵拼死抵抗,但终难挡住红军战士们的猛烈攻击,敌人溃不成军,从汝城落荒而逃。

  三军团夺取了汝城,从右边为中央红军打开了通道。随后三军团乘着胜利的势头,又向湘军据守的第三道封锁线席卷而去。

  时值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崎岖难行,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红三军团的红军战士们急速地行进在南岭的山间小路上。红三军团的全体战士以夜行60公里的速度,赶至敌军第三道封锁线上的重要据点――宜章城下,扼守在宜章的国民党士兵做梦也没有想到红军来得这么快。

  在敌人尚未知觉当中,彭德怀即指挥三军团,对宜章城发动了突袭。敌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快三军团就占领了宜章城。

  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从11月6日至11月11日,仅五天时间,连克敌军两道封锁线,为红军的西行打开了通道。彭德怀和三军团的这一神奇的勇猛作战精神,受到了中革军委通电嘉奖:

  “赞扬三军团首长彭德怀同志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章两封锁线时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行动。”

  红军相继突破三道封锁线,令蒋介石大为震怒,他当即赶赴南昌行营,部署堵截红军西行的第四道封锁线。他利用潇水、湘江,调动湘军、桂军、粤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约40万的兵力,向湘江扑过去。

  11月14日,蒋介石给何键发去了《消灭共匪于湘水以东地区电》,在电文中说:

  在匪已窜过一、二两线,今后倘再不幸窜过第三线(即湘江封锁线),则扑灭更难,遗(贻)害国家不堪设想。希芸樵(即何键)兄督饬两李(李云杰、李韫珩)各部扩军队、民团,

  并会同粤、桂两军,妥为部署,分别严密追堵,务歼灭窜匪于湘水以东……

  根据蒋介石的意图,南昌行营又制定出《关于湘水以西地区“会剿”共匪的计划大纲》,并电告何键。大纲中写道:

  查赣匪倾巢西窜,我大军正分头追堵,期于湘水以东地区将匪扑灭,唯虑该匪一部或其残部万一漏网,突窜湘、漓水以西,不能预为歼灭之计,兹特拟定湘水以西地区剿匪计划大纲。

  (一)方针

  防西窜之匪一部或其残部,如窜过湘、漓水以西,应不使其该匪能长驱入黔,会合川匪及蔓延湘西,与贺、萧合股之目的,围剿该匪于黎平、锦屏、黔阳以东,黔阳、武冈、宝庆以南,永州、桂林以西,龙胜、洪州以北地区以消灭之。

  (二)纲领

  (1)应于匪未窜渡湘、漓水以前,于永、宝、武、黔、锦、黎、洪、胜、桂线上,赶筑工事,先择定重要城镇,构成据点,然后逐渐加强、增密。

  (2)于上述地区内,预为坚壁清野之准备,使匪窜过湘江时,进无所掠。

  (3)先于上述地区内,严密组织民众,布成侦探网,并由湘、黔、桂军于上述工事线上,分布民众团队扼守,并扼要控制有力部队,预为区划守备地点。

  (4)一旦匪若窜过湘、漓水以西,各军即迅速就预定之地域,相机堵剿。

  (5)原任追击之部队,即穷匪所至,追截抄袭,与各守备部队联合兜剿。

  ……

  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调动湘军、粤军、桂军、黔军、中央军在湘江沿岸设下一道坚固的封锁线(即第四道封锁线),一举将中央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面对如此严重的敌情,博古、李德仍然毫无知觉,捧着坛坛罐罐如同蜗牛般地行进在南岭山区。

  担任掩护任务的彭德怀心急如焚,敌军从四面追逼而来,而红军的行动却是如此的缓慢,他不禁仰天长叹:“这样抬着‘棺材’走路,哪像是打仗的样子?”
【1】 【2】 【3】 【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编:石希)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