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嘉宾访谈>>访谈实录
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副厅长黄海龙、昆明市西山区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副科长杨竹芳将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访谈实录】一名优秀女检察官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3)

2009年11月05日16:56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黄海龙:杨竹芳是检察系统优秀的杰出代表

  [主持人]:对犯罪分子应该是严厉惩处,对老百姓是要充满温情。黄厅长,有网友问,这次最高人民检察院下达了向杨竹芳同志学习的通知,请问杨竹芳能给我们的检察干部起到怎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黄海龙]:杨竹芳同志是我们优秀的杰出代表,她能够做到刚才我讲的办了那么多案子,能够办得很好,就源于她内心有一个比较坚定的信念,就是说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是她能够把案子办好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这也是作为一个检察官,她作为优秀的代表,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她还是践行我们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忠诚、公正、廉洁、严明的代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刚才我讲的可能有点抽象,但是通过她的很多生动具体的事迹,能具体地体现刚才说的这些方面,是我们的楷模。

  杨竹芳倾情讲述“检察官妈妈”的来历

  [主持人]:在相关的媒体报道中,我们都发现,大家都亲切地称您为“检察官妈妈”,这个称谓是怎么来的?

  [杨竹芳]:因为我是西山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办案室的负责人,在办未成年人案子的过程中,我不仅办案子,还要就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进行校正,对他们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行探索,并进行校正。比如我办理的一个案子,一个未成年人15岁用了残忍的手段把他继母的女儿杀死了,杀死之后,我们多次提刑他,他对自己的行为停留在犯了一个错,他做的事情就是犯了一个错,还可以再犯,他说我错了,下次我不敢了,我的手机和电脑能不能帮我送进来。他很无知。为什么这么无知呢?他是很有才华的,他是一个表演大师,他提出这个问题里,我们觉得简直不可想象。而且当时案发的时候,我也去过现场,面对那个血淋淋的现场,他是泰然自若的。讲述整个案情,他好象是在讲和他没有关系的问题,好象是别人做的事情,他很平淡地把它叙述出来。有些细节我们不想再追问了,但是他还是很平淡地讲出来。就是说他心里的扭曲,手段的残忍,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当时这个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他为什么会对他的妹妹那样残忍,我们觉得简直是不可理喻。当时考虑到他也是未成年人,他很爱音乐,喜欢吹奏葫芦丝。他喜欢音乐,音乐是最美的东西,和他这种最残酷的手段综合在一起,我们觉得这是很难理解的,就想探究一下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杨竹芳]:另外,因为他只是未成年人,他犯罪之后,经过一定的劳动改造之后还是要回归社会的。假如你不帮他找出原因来,分析他犯罪的原因,想对策,矫正他的心理,重塑他的性格,将来他回归社会,对社会的危害性,对家庭的危害性都是很大的。当时我们对这个很气愤,当时就问他你有什么想法,他竟然说:“我杀死了我妹妹,我觉得太爽了。”他的律师当时就骂他:“你连畜生都不如。”律师就很生气地走了。

  [杨竹芳]: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就案办案把他批捕了,还是帮他校正心理?经过考虑我们还是决定对他进行心理校正,我和我们同事多次到看守所跟他交谈,探索一下他犯罪的原因。有一次他对检察官说,我太喜欢我的葫芦丝了,它是我的命根子,你能不能把它送到看守所里,让我吹一下。当时我想,他是那样爱音乐,可以从这里启发他,可以从这里作为对他校正的切入点,我们说可以,只要你在里面好好学习法律,好好深挖你的思想根源,把劳动任务完成之后,我们可以把葫芦丝送到看守所给你。

  [杨竹芳]:过了一个星期,我们经过进一步了解,他在看守所里面表现还是不错的,后来我们就和看守民警和有关领导进行协商,就破例把葫芦丝送到看守所,当他看到葫芦丝,眼睛很亮的,放着光,就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他对音乐太痴爱了。后来我们和管教进行协商,多对他进行沟通和交流,后来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又去看他,案件已经批准逮捕了,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很兴奋,出来的时候他又提出来说,我现在在里面吹葫芦丝的时间有点少,我在家里面一般是要进行三个小时的练习的,你能不能和管教讲讲,把我吹葫芦丝的时间延长到三个小时,后来我就和管教、和看守所领导进行协商,他们认为还是可以的,尽量保证。后来我又对他进行工作,我说你要是在里面更加努力地学习、改造,应该可以的。他就很高兴了。

  [杨竹芳]:一个星期之后,演奏葫芦丝的时间已经延长到可以练习三个小时,他很兴奋。在今年案件提起公诉之前,我又去看他,看他的时候他就很感动,眼睛很亮地看着我说:“我在里面有三个小时的练习时间,我很高兴,葫芦丝是他的命根子。”后来我就跟他一块坐下来谈心,问他的犯罪原因,他已经愿意跟我开口谈他为什么犯罪,就是说他有什么想法。他很难过地告诉我,他在看守所里写了很多信给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母亲是离异的,继母对他像亲儿子一样,他说我对不起我的爸爸和我的继母。他告诉我他在看守所里写了很多信给我的爸爸,他都没有给我回一封信,因为不肯原谅我,我很难过,你能不能让我爸爸给我写封信。我说,可以啊,我可以联系你爸爸给你写封信,他当时很激动,他的眼泪就下来了,他就哭了,他说我可以叫你妈妈吗?我说可以啊,他说我好多年没有叫过妈妈了,他说我叫你妈妈,还是叫你检察官妈妈,后来他就叫我妈妈,我说好,你要好好改造,我的孩子比你大几岁,他是乖孩子,希望你在里面深挖思想根源,好好改造,将来做一个乖孩子,一个好青年,他说好的,后来他就哭了。

  [杨竹芳]:当时管教就说,真是怪事,他怎么会哭啊?都有些想不通。后来临出门的时候他又掏出了一把有花纹的豆子,那是他在劳动中收集的不同花纹的豆子,他说,能不能把这些豆子转给我爸爸,我说可以,当时就在他递豆子给我的一瞬间,紧紧地拉着我的手不愿意放开。后来他又说,我等着你的消息,杨妈妈。后来我把那个豆子经过辖区派出所的民警转达给了他父亲。当时他做这个事情对他的父亲和继母的伤害是很深的,他父亲一直没有给他写信,前几天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很激动,他说他判刑之后,他父亲给他来过一封信,虽然信里面只有一句话,“好好改造,重新做人”,但是他已经很满足了。我们就趁机启发他,你的父亲已经发出了原谅你的信号了,希望你好好珍惜你父亲的感情,好好珍惜这个机会,你好好改造,他说会的,我在里面很好地学习了刑法,他说我犯了罪了,我错了。这个称呼就是这么来的。还有另外一个孩子也是这样的。

  [主持人]:看来让未成年人打开心扉,最后能够认罪悔改,还是很难做的工作,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检察官付出很多很多的心血。我们也知道还有一个孩子是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和外婆,但是他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对您的关心可以说是爱搭不理,置若罔闻,这个孩子您是怎么帮教的?

  [杨竹芳]:这个孩子是很有才华的孩子,15岁的时候小提琴就过了10级了,他酷爱写作,作文在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中获过特等奖。因为他出生于高知家庭,父母离异了,他和外婆、母亲住在一块。

  [杨竹芳]:在住的过程中,当时他母亲望子成龙的心情是很切的,希望他全方面发展,不要偏重文科、写作,多次劝解他,但是他还是置若罔闻,因为他很固执,很喜欢文学,就像刚才那个小孩爱葫芦丝一样。他当时是到了17岁,那是2004年,临近高考了,要分班分科,要会考了,他的母亲多次劝他要把精力各科都要均衡发展,因为他总是不听,他母亲有点不高兴了,后来有一天他又在埋头写小说,他母亲看了很生气,把他好几年的心血,几十万的稿子撕了,撕了之后就扔地上了,这个孩子当时没怎么样,但是他很气,他把那些稿子捡起来,一页一页地粘好。后来他外婆和妈妈一块责备他,看到他把稿子整理好,又把稿子毁了一部分,烧了一部分,卖了一部分,他就觉得外婆、妈妈不理解他,越想越生气,那天晚上在很冲动的情况下,趁他母亲睡着的时候,把他母亲砸死了,还用刀在他母亲身上捅了很多刀,外婆听见动静之后,起来看,他也用同样的方法把外婆杀死,然后在尸体上撒上花露水,掩盖尸体上发出的气味,并在墙上题诗一首。这很令人发指。白天他还是去上学,晚上和尸体住在一块20多天。由于他没有生活费,在把家里的冰箱、电视机往外搬的时候,邻居觉得他家出事了,结果一打开门,发现两具尸体。

  [杨竹芳]:和前面的小孩一样,这个小孩相当内向,不愿意与人多交往,沉湎于自己所喜欢的事情。

  [杨竹芳]:当时我们就觉得这个孩子是怎么回事?他的心理怎么会扭曲到这个地步?为了分析他犯罪的原因和他的心理,我们和云南大学法学院的老师进行了联系,和我们科的同事一块多次对他进行了心理上的校正和帮教,当我们看他的时候,头几次,他都是爱理不搭的,很冷淡。

  [主持人]:这种交流是非常困难的。

  [杨竹芳]:交流相当困难。后来去了几次,我们都是主动地跟他讲话,还有让和他同龄的法学院的学生跟他交流,但是他也不说话。后来我们了解到他很爱书,很爱写作,我们就找到另外一个切入点,买了很多书,还从报纸上裁下来的表现人性美、家庭美的文章送给他。他是有点感动的,有的问题他就开始配合回答。

  [杨竹芳]:在劳改的过程中,我们也去看过他,每一次都有一些变化,都很关心地问问他,你在里面生活能自理吗?有什么困难吗?他慢慢地还是和你交流两句,可以讲一讲他原来不愿意讲的话,就是说他对人的看法很天真,这个孩子说,中国人是很糟糕的,你看这些中国人,穿西装,端着大碗,蹲在街边吃面条,吃米线,穿西装应该坐在西餐厅里面,他的想法很单纯,很片面,我们觉得这个孩子应该慢慢校正,还是有希望的。因此没有放弃。他的经办民警到劳改农场附近路过,都要去看看他,我们每年都要去看看他。

  [杨竹芳]:因为劳改农场不能捎物品,吃的东西不能带,现金也不能给他,后来就买书给他。经过几次看望,他慢慢地喜欢和我们交流了。今年3月份我和他的经办民警又再次去看他,我们买了很多很多的书,他出来之后很客气地点点头,交流中他是很感动的。他第一次谈起他对他母亲和外婆的回忆,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悔莫及,并表示将来一定好好改造,出来以后好好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是很难得的进步。
【1】 【2】 【3】 【4】 【5】 

   
 
(责编:郑光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