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甫仁 |
|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谭正古。1910年4月1日生于广东省仁化县城口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入私塾,9岁起就读于仁化县立第四高小。1926年高小毕业时正置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仁化地区工农运动蓬勃兴起,遂投身家乡革命斗争,任区农民协会秘书,负责宣传工作。同年11月,入广东省农协在韶关创办的江北农军学校,毕业后返回家乡继续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随江北农军北上武汉,7月移师南昌编入国民革命军第20军贺龙部,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时,他与主力部队失掉联系,在寻找部队时误入江西国民党军第27师,被编在该师第79团1营当兵。1928年1月,随军“进剿”井冈山,在新城战斗中被俘,参加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4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4军士兵委员会干事,红12军连政治指导员、第36师108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4年奉调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任组织科科长。长征中任陕甘支队第2纵队12大队政治处主任。到陕北后任红15军团225团政治处主任,第75、78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7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后调任第344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1939年任晋冀豫军区独立游击支队政治委员。翌年随部队挺进冀鲁豫边区,任新编3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1941年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战胜利后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吉辽(东满)军区舒兰分区政治委员、第23旅政治委员,与旅长贺庆积指挥部队积极开展剿匪作战和根据地建设,很快在舒兰地区站稳脚跟。1946年4月,任吉辽军区第3路东北纵队政治委员,会同司令员曹里怀统一指挥第23旅等部6000余人在兄弟部队配合下攻占长春,任长春卫戍部队东分区政治委员。四平保卫战后,奉命率部撤离长春,任吉林军区政治部主任。1948年4月起调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辽沈战役。同年11月,第7纵队改称人民解放军第44军,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随后参加了平津、湘赣、广东等战役。1950年4月升任第44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解放万山群岛。1952年4月起任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工程兵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共七大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12月17日在昆明遭反革命分子杀害。 |
郑重声明:本资料库内容(含文字和图片),只供在线阅读浏览,禁止任何网站或单位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 |
|
|
|
|
毛泽东纪念馆 |
周恩来纪念馆 |
|
|
刘少奇纪念馆 |
朱德纪念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