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朝利 |
|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914年3月11日生于河南省光山县郭家河乡大刘湾村(今属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起入私塾,11岁辍学在家帮父母种田。13岁因生活所迫到邻村油坊当学徒,倍受欺压。1929年8月参加赤卫队。翌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红四方面军第10师任排长、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等战役和鄂豫皖苏区反“围剿”。1932年10月随军撤离鄂豫皖苏区西征入川,参加了创建川陕苏区的斗争和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作战,历任红4军第11师31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红4军第10师29团政治委员。1934年10月任红4军第11师参谋主任。长征中,调任红4军第10师参谋长。到陕北后,参加了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769团参谋长,协助团长陈锡联指挥夜袭阳明堡战斗。随后参加了响堂铺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作战。1938年4月随部东进平汉铁路以东冀南抗日根据地,参加巩固根据地斗争。同年6月,第769团、第129师独立团和独立支队合编为新第385旅(原385旅机关率770团担负保卫陕甘宁边区任务,后归八路军留守兵团建制),任旅参谋长。1939年7月起任冀南东进纵队参谋长,冀南军区参谋长,参与领导冀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4月,在军区主要领导人外出开会和检查工作的情况下,曾机智果断地指挥军区直属部队和党政机关胜利突破日伪军1万余人的大合围。同年6月改任冀南军区第四分区司令员。1943年8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战胜利后,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邯郸战役。1946年7月,第2纵队机关由邢台进抵威县,合并为冀南军区,调任该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次年2月任冀南军区独立第5旅旅长。6月重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5月起任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10军副军长,先后参加了豫北、鲁西南、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成都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副司令员。1952年入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人民解放军第14军军长。1956年春,指挥所部进行康南、中甸和小凉山地区的平叛作战,获得辉煌战绩,其中两个团队荣立集体三等功,一个营被昆明军区授予“能攻善守”荣誉称号。同年7月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85年离职休养,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郑重声明:本资料库内容(含文字和图片),只供在线阅读浏览,禁止任何网站或单位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 |
|
|
|
|
毛泽东纪念馆 |
周恩来纪念馆 |
|
|
刘少奇纪念馆 |
朱德纪念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