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石泉 |
|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孔石苏。1909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今为市)竹连桥乡下栗田村一个农民家庭。8岁入学,16岁高小毕业后辍学在家帮父母种田,农闲时参加制作浏阳地区传统手工业品——爆竹。幼时刻苦好学,在校读书一直取得好成绩,高小毕业考试曾名列全校第一名。步入成年,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萌发参加革命,寻求解放的强烈愿望。1926年,在北伐进军湖南的影响和推动下,毅然投身当地农民运动,利用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写标语,搞宣传,抨击土豪劣绅,参加游行示威。1930年初参加农民赤卫队。同年8月,红1、3军团在浏阳永和市组成红军第一方面军,他被选送到方面军政治部训练大队学习,从此成为红军的一员。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一方面军交通队副指导员、特务营第2连指导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1局参谋,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和中央红军的长征。到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局1科科长,军委后方办事处参谋处作战科科长,陕北独立第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直罗镇、东征等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八路军驻西安、武汉办事处秘书,河南西华抗日自卫军第2支队政治部主任。1939年起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3团、第6支队第1总队政治委员,与总队长鲁雨亭率部转战永(城)夏(邑)砀(山)萧(县)边界,参加创建豫皖抗日根据地的斗争。翌年,调任睢(县)杞(县)太(康)独立团政治委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4师11旅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部部长,随部转至津浦路东参加巩固发展皖东北根据地的斗争。1943年12月赴延安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吉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吉林军区独立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1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第15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广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江西军区副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总干部部政治干部任免部部长,政治学院副院长、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顾问,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79~1982年任济南军区顾问。是中共七大代表,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九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2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 |
郑重声明:本资料库内容(含文字和图片),只供在线阅读浏览,禁止任何网站或单位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 |
|
|
|
|
毛泽东纪念馆 |
周恩来纪念馆 |
|
|
刘少奇纪念馆 |
朱德纪念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