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诤 |
|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原名吴人鉴,字凤岗,号雨峰。1909年5月16日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今为市)戴溪乡井桥浜头村。青少年时代曾先后就读于无锡陆区桥安阳小学、无锡实业中学、苏州工业专科学校。1928年考入国民党军政部南京军事交通技术学校(后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交通大队,又称黄埔军校第6期),学习无线电报务。毕业后先后被分配到国民党军第9、第18师任报务员。1930年12月在江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创建红军第一个无线队,任队长。1931年11月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无线电总队总队长,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长兼通信主任,军委通信联络局局长。193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第二、三、四次反“围剿”作战中,经常亲自上机操作,以娴熟的技术截获、破译国民党军大量重要情报,对红军及时掌握敌军动向,准确部署兵力,取得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曾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在此期间,他还根据军委和方面军首长指示加紧进行红军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建设,在中央苏区主持举办各种无线电人才培训班(后发展为红军通讯学校)、开办无线电器材修理厂,使无线电通讯在红一方面军逐步普及,并实现了中央苏区与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及湘鄂西、鄂豫皖、湘鄂赣、闽浙赣、湘赣等苏区的无线电联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央军委第3局局长兼政治委员,作战部副部长兼第3局局长,第3局局长兼电信总局局长,主持领导全军的通信联络工作,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全国各个战场实施不间断指挥提供了重要保障。1940年在延安领导创建了解放区第一个广播电台。中共中央和军委领导人对他在电子通信工作中的突出建树,曾予以高度评价,毛泽东曾称他是我军通信事业的“开山鼻祖”。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致力于我军通信、电子工业及国家新闻广播事业的发展,历任中央军委第3局局长(后改通信部部长)兼邮电部副部长,通信兵部主任兼军事电子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第七机械工业部党委常委。1977年6月兼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并兼总参谋部第四部部长。是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七大、八大代表,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8月13日在北京逝世。1992年6月总参通信部编辑出版《怀念王诤》,翔实记述了他一生的光辉业绩。 |
郑重声明:本资料库内容(含文字和图片),只供在线阅读浏览,禁止任何网站或单位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 |
|
|
|
|
毛泽东纪念馆 |
周恩来纪念馆 |
|
|
刘少奇纪念馆 |
朱德纪念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