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先楚 |
|
|
|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1913年2月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一个贫农家庭。12岁时上过一年学,后因家境贫寒而辍学,靠外出学徒、打工度日。1927年黄麻起义时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孝感红军游击队,曾任排长、连长和独立师副官。1933年所部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手枪团任副连长。1934年11月随军长征,在225团任连长、营长,率部多次担负突击任务。1935年10月任红15军团第78师232团团长,参加劳山战役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2月起任第75师224团团长,第78师副师长、师长。在东征战役中率部围困石楼,坚守黄河渡口。在西征战役中率部连克定边、盐池,受到红军总部的表扬。1937年初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689团团长,率部参加平型关战斗和创建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1938年4月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中,率部参加长乐村战斗,与日军进行5次白刃战,掩护兄弟部队两个团安全转移。尔后挺进冀南敌后,开辟以威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39年起任第344旅副旅长、代理旅长,新编第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分区司令员,曾率部参加邯长战役和多次反“扫荡”作战。1941年3月回延安,先后入军政学院、军事学院和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3年8月调任抗大总校第1大队大队长。日本投降后奉命赴东北,于1946年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副司令员。5月参与指挥鞍海战役,以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连克鞍山、海城、大石桥等城镇,牵制了进攻北满的国民党军。同年秋参与指挥新开岭战役,在对老爷山久攻不克、敌援兵迫近的危急时刻,建议集中所有火炮抵近射击,迅速攻占敌阵地,全歼国民党军号称“千里驹”的第25师,开创了东北战场一次作战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随后参加四保临江作战和东北1947年夏季攻势作战,曾参与指挥梅河口攻坚战,全歼守敌一个师。1947年9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司令员,指挥所部在秋季攻势作战中实施远程奔袭,在威远堡地区围歼国民党军第116师。1948年3月率部参加四平攻坚战。继而参加辽沈战役,率部攻克义县,围攻锦州,并在辽西会战中突袭国民党军第9兵团指挥部和3个军部,俘兵团司令廖耀湘。因所部攻无不破、所向无敌,被称为“旋风部队”。随后率部入关,参加平津战役,攻占北平南苑机场。1949年起任第四野战军第40军军长、第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随南下先遣兵团向武汉进军,先后参加渡江、湘赣、衡宝、广西等战役。
1950年参与指挥海南岛战役。他克服缺乏航渡装备和渡海作战经验等困难,组织部队进行木船渡海训练,经过打秋千、走浪桥、练摇橹、学掌船,使绝大多数来自北方的指战员由“旱老虎“变成了“水蛟龙”。同年3月战役打响后,先以小部队偷渡,尔后率军主力强渡,并迅速向纵深推进,突破国民党陆海空三军立体防御体系,在美亭、海口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创造了在现代条件下以木帆船为主实施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的成功战例。同年6月任第13兵团副司令员。10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在第一至第五次战役中随前线指挥所行动,直接指挥西线作战。1952年7月任第19兵团司令员,参与指挥秋季反击作战。1953年初因病回国治疗,4月被任命为中南军区参谋长。1955年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9月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翌年指挥福建前线部队对国民党金门守军进行大规模炮击。1959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文化大革命”中,曾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对林彪、江青一伙的行径进行过抵制。1973年12月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198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他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1968年递补为中央委员。第九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 |
郑重声明:本资料库内容(含文字和图片),只供在线阅读浏览,禁止任何网站或单位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 |
|
|
|
|
毛泽东纪念馆 |
周恩来纪念馆 |
|
|
刘少奇纪念馆 |
朱德纪念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