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 |
|
|
|
|
中共中央先后在1938年3月1日、3月25日,两次致电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陈述关于巩固和扩大各党派团结、健全民意机构、动员组织民众、继续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扩大与巩固国民革命军、继续改善政治机构,组织抗战的经济基础等意见。
在中共和广大人民的呼吁下,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建立国民参政会,于1938年4月公布了《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要求“政府对内对外之重要施政方针,于实施前,应提交国民参政会决议”;但是又规定,参政会的决议案,必须经国防最高会议通过才能有效。虽然它在实际上仅是一个咨询性质的机构,但它毕竟是向民主政治方面的一个进步。中国共产党对此表示欢迎。
毛泽东、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陈绍禹、秦邦宪、邓颖超等七人,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议员,除毛泽东外,其他六位都出席了这年7月在汉口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大会。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爱国人士紧密团结,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抗日的提案和建议。大会宣告:“动员一切物力、人力,为自卫、为人道,与此穷凶极恶之侵略者长期抗战,以达到最后胜利之日为止”;各党派要“舍小异而趋大同,翊赞统一,共同救国”;在政治上要树立民主政治的基础;在经济上要增强生产,加速建设。这些,都表明参政会在促进民主政治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国共两党建立统一战线后,国民党对日本的侵略由不抵抗转为抵抗,对共产党由剿灭转为联合;共产党也由逼蒋抗日,改为联蒋抗日,使抗战初期两党有比较密切的军事合作和政治合作。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政府军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平津、淞沪、忻口、徐州和武汉等战役。平津战役是正面战场进行的第一大战役,第二十九军10万将士英勇抗击日寇。淞沪战役中,70万国民党政府军抵御日军30万人进攻,坚守上海三个月,歼敌4万多人。武汉保卫战,国民党政府投入兵力100万,战斗四个半月,使日军遭到打击,为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创造了条件。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二二师师长赵登禹在南苑战斗中以身殉职,谢晋元等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等,都为中华民族增添了光辉。
(一)国共两党在军事上的合作
1.平型关与忻口战役。1937年8月,日军重点进攻山西。9月攻占大同。10月分东、北两路准备合攻太原。阎锡山计划在平型关与日军会战,希望八路军配合。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一部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1000多名,击毁敌人汽车100多辆,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给日军的精锐部队板垣师团以沉重打击,取得了全国抗日以来第一个大胜利。平型关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八路军在平型关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为之振奋。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和副司令长官卫立煌等人决定在忻口阻击东、北两路合围太原的日军。调集8万多兵力,由卫立煌任前线总指挥,黄绍竤负责阻击娘子关方向之敌,周恩来经中共中央用意,携带电台随阎锡山行动,以协调八路军与友军联合对日作战。
会战之初,阎锡山、卫立煌、程潜、傅作义等人,根据日军三路推进态势,拟将主要兵力放在代县、忻口正面阻击。周恩来根据地形和八路军作战经验,提出应以小部牵制正面之敌,大部诱敌,侧面出击,消灭敌人等一整套作战计划。阎锡山等人均表赞成,并下令执行。周恩来还同他们商定:为了统一指挥各参战部队,右翼晋军十个团归朱德、彭德怀指挥,中路归卫立煌指挥,左翼由晋军将领杨爱源指挥。忻口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经过半个多月的激烈阵地争夺战,打死打伤日军两万余人。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五十四师师长刘家祺壮烈牺牲。参战的八路军,认真执行计划,获得许多胜利。比如,一二O师一次摧毁敌运输车500多辆,歼敌500多人;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烧毁敌机24架,使日军失去了空中控制;一一五师一度收复繁峙、蔚县、曲阳等城镇。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互相配合,抗击日军的一次很有影响的战役。
2.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上旬,白祟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作战之前,曾请周恩来、叶剑英商谈作战方针。当时周恩来、叶剑英建议:津浦线南段应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使日军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的日军;徐州以北应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穿插分割、各个击破的目的。白对此建议非常赞赏,并在后来照此实行了。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副司令长官白祟禧指挥40万国民党军队,抢在敌人之前占领了台儿庄和运河渡口,并以主力绕至临沂、绎县之间,对日军矾谷、板垣两个精锐师团8万多人分割包围。经过激烈战斗,击溃日军两个师团;歼敌l万多人。1938年3月23日至4月7日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所取得的重大胜利。
3.敌后游击战争。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但由于不发动群众,实行片面抗战,到1938年初整个华北六省几乎丢光。抗战仅一年零三个月时间,正面战场就从平、律、沪退到武汉和广州。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一方面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一方面在敌后深入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运动战,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
在华北地区,一一五师深入敌后,在晋察冀边区开展游击战争。1937年11月7日成立以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1938年1月11日,成立了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这是敌后诞生的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民主政权。1938年4月,冀中又成立了行政主任公署,建立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使山区和平原连在一起。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二O师在贺龙、关向应领导下,开展雁北游击战,11月16日在雁门关南,伏击日军汽车560多辆。1938年2月,该师收复宁武、神池等七个县。建立晋西北抗日根据地。8月,派李井泉支队深入大青山,建立了大青山民主根据地。为晋绥边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37年10月,在刘伯承、徐向前等人率领下,八路军一二九师进入晋东南,发动了七亘村、黄崖底连续伏击战,歼灭日军1300多人,缴获战马1000多匹。建立了太行、太岳两个抗日根据地,并派徐向前带部队进入冀鲁豫大平原,逐步发展为晋冀鲁豫抗日报据地。当山东的韩复榘溃退时,中共山东省委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协议,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等八省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政治委员兼副军长,张云逸、周子昆分别担任正、副参谋长,袁国平、邓子恢为政治部正副主任,下设四个支队,1万多人。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分别为支队司令员。1938年春,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创立和发展了苏南、苏中、苏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江等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八路军、新四军向敌后进军的同时,共产党人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军数十万人难以入关南下,汉、满、朝鲜各民族的抗日战士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对日军作战1500余次,歼敌5万多人,牵制敌人兵力30万人以上,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作战。
(二)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提出抗战战略方针
国共两党在对日作战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中国共产党满怀胜利信心,准备长期战斗。而国民党在抗战开始时,是“亡国论”;全面抗战后,当取得一些胜利时,“速胜论”又占了上风。在中共内部,也有一些人存在着盲目乐观和轻敌思想,认为不出四年就能打败日本,因而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忽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为了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进一步澄清党内外在抗日战争问题上的错误思想,提高广大人民的抗战胜利的信心,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了《论持久战》一文。毛泽东从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的总根据出发,对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指出:由于敌强我弱,决定了中国不能速胜;日本对中国进行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而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战争的性质决定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必然失败和中国必然获得最后胜利;日本国度较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经不起长期战争,而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中国则是得道多助。这四个基本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胜战,抗日战争是这四个互相矛盾的基本特点的比赛,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日本只能横行一时,不能横行到底;中国决不会亡,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基于对抗日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分析,毛泽东进一步科学地预见了整个抗日战争发展的具体过程是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他还指出: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能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个条件,而“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论持久战》一书,是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军事理论著作。它以令人叹为观止的逻辑力量和惊人的科学预见,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内在规律,并指明了中国人民争取胜利的道路,从而在思想理论上武装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极大地坚定和增强了全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指导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
|
|
|
|
毛泽东纪念馆 |
周恩来纪念馆 |
|
|
刘少奇纪念馆 |
朱德纪念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