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
|
领导活动
|
干部论坛
|
时代先锋
|
各项工作
|
党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综合
|
讣告
理论
|
评论
|
社区
|
论坛
|
访谈
|
视听
|
党史
|
资料
|
文献
|
纪念馆
|
党史今天
|
专题
|
周刊
|
图书
|
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
一夜春风梨来 万树梨花开
贵阳市小河区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纪实(2)
2008年12月08日17:59 来源:
贵阳日报
贵阳市小河区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纪实(2)--新闻报道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一个和谐文明的宜居新区
今年1月底,小河区毛寨村村民钱德芬患肠梗阻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花了1万多元医药费,经区合作医疗办公室审批报销了5000元。痊愈后的她逢人便说,自己才交10元合作医疗费,却获得了5000元补偿,政府的决策真正让村民得到了实惠!在小河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建区以来,小河区委、区政府特别注重发展事关民生的各项社会事业,从孩子入学、促进就业、便民就医,以及营造良好居住环境等方面入手,努力将小河区建成和谐文明的宜居新区。
强民之基,优先发展教育。几年来,小河区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全区中小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学校的面貌和办学条件;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导和扶持职业教育,成立了全省首家职业教育指导中心和民办教育协会;加强幼儿教育指导,成立了幼儿教育指导中心。截至2007年,全区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12%以内;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29%,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6.98%。区教育部门将原有的14所接收进城务工子女学校扩大到18所,并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分配入学,简化入学手续,使进城务工子女在指定的学校就读享受与本区户籍学生同等待遇。
固民之本,搭建就业平台。每年4月,小河区都举办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这个招聘会已成为贵阳市企业招贤、人才求职的重要载体,无数市民在此获得了工作岗位。与此同时,为促进就业,该区还成立了职业介绍中心,并在各村建立了就业服务站,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收集空岗信息、举办招聘会等手段,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失地农民、水库移民等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上岗或重新上岗。
为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帮助农民发家致富,该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失地农民后续扶助政策,还为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和专家咨询、项目论证、开业指导、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多项举措的强力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几年来,该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了4.3%以下。
解民之忧,强化社会保障。为解决居民后顾之忧,小河区建立和完善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制度,确立了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基本模式,社会保险从国有企业向非国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延伸,非国有企业、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和中断缴费人员的养老保险关系接续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今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全区展开。
保民之盾,构建平安小河。为给市民创造“居住在小河、创业在小河、平安在小河”的良好环境,小河区紧紧围绕创建“平安小河”活动,以“整合资源,提高效能”为核心,构建了综治维稳塔式网络化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全区上下联动,运行规范的群防群治“大综治”格局,搭建了区——办事处——社区(村)为支点的三大平台,群众对辖区社会治安的满意率逐年上升,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平安区”的称号。
解民之急,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小河区加大财政对卫生的投入力度,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现在,全区共有卫生医疗保健机构122个,从业人员1375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5.5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3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3.2人。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多项主要指标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全区人民群众平均期望寿命达71.3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零水平,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8%。以内。
为促进优生优育,该区还建立了奖励扶助工作机制,出台了《小河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独生子女、双女结扎户达到年龄后领取100元的奖励扶助金;设立了“关爱女孩奖”,对农村独女户和双女结扎户从办证或结扎时间起每月补助50元。
便民之需,强化社区服务。为切实发挥社区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及时把便民利民服务送到市民身边,小河区充分考虑地域性、认同感和人群分布等社区构成要素整合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框架。投资在各社区兴建了社区服务中心,将民政、治安、计生、卫生、教育、文体、为老服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融入社区,集于一体,为社区居民开展“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通过开展“三优”精品社区创建活动,2006年,黄河、平桥、金竹三个办事处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示范街道”,兴隆、红林、华阳、黄河四个社区居委会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三优精品社区”。
【1】
【2】
【3】
(责编:谢磊)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