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辽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成果”
“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代原材料工业而成为辽宁的第一大产业,这本身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成果。”
“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装备制造业是重点,而提升作为‘工业母机’的机床产品档次则是首要任务。”
这是吴邦国在考察了我省多家大型企业后得出的结论。
每次到辽宁来,他几乎都要到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看看,这次也不例外。
吴邦国十分关心中高档数控机床的研发和生产。在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专机公司装配车间,从立式到卧式,从大型到小型,他都认真观看,仔细询问性能数据指标。在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前,吴邦国驻足良久。“这是在高端产品的突破,显示了企业的实力,不简单啊。”他说。
他走到女电工王鹏毅面前与她亲切交谈: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经过专门培训吗?得知她一年可以挣两万多元的工资,吴邦国回头笑着对企业负责人说,不要亏待大家啊,企业要加快发展,把职工的收入提高起来。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厂经过彻底专业化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中高档数控机床已成批量进入汽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
吴邦国赞叹道:“真是鸟枪换炮了,你们发展很快,变化很大,企业改革很有成效。”听了企业成功并购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云南机床厂、控股昆明机床厂一套发展组合拳的介绍后,他说,机床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市场,你们很好地抓住了这两头,企业发展的问题就理顺了。
他叮嘱说,企业要舍得花钱,在电控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上实现突破,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4日上午,吴邦国一行到鞍钢有限责任公司鲅鱼圈500万吨精品钢材基地建设现场考察。
在方圆8平方公里内,厂房拔地而起,1号和2号两座高炉的下部框架已安装完毕,各项公辅设施正在加快建设中。掘进机、巨型运输车以及各种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建设的场面热浪蒸腾。
他对项目负责人说,要争取把这个项目建成循环经济的示范点,主要的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要集中力量、花大力气提升钢材的材质。
他还考察了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等。
在考察中,吴邦国一再强调,大企业要积极建立研发中心,创造良好环境,吸引科技人才,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促进产品的升级。他说,企业间竞争的核心是科研力量和产品研发能力竞争,只有掌握了关键技术和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稳立潮头。
“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考察过程中,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一直是吴邦国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就在2月2日下午,当他乘机抵达大连后,未作片刻休息,就风尘仆仆直奔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调研。这也是委员长此次辽宁考察的第一站。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研究所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还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4个国家级研究中心,科研力量雄厚。
在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和燃料电池研究室里,吴邦国通过多媒体演示,了解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他对石油等燃料的替代途径和技术研究非常关注,并不时与专家们就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问题进行细致探讨。
整个考察过程,吴邦国都十分专注,边认真观察科研展品,边接连提出问题。
考察时间一再延长,不知不觉,外面已是夜色苍茫,万家灯火初上。
他一再强调,要特别注重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尤其是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辽宁科技力量较强,在自主创新上有这个基础和条件。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不竭动力。要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专利发明,开发知名品牌,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