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从何而来 (2)
许新三 记者向郢
2007年02月08日13:26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反思“大跃进”

  从现存和公布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不论在西南局制定调整工商业政策,还是在任财政部长时解决预算平衡问题,或是在“大跃进”中对“左”倾冒险进行反思,以及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调整中对包产到户的支持,都能看出邓小平独特的用市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处理经济问题的风格。

  被任命为政务院常务副总理的邓小平是在1952年7月进京的,1953年就是中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央财政还是在转轨中出现了危机。这年3月底,全年的总预备费就花光了,出现了21万亿元的赤字。

  9月开始兼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和财政部长的邓小平在1954年1月作了《财经工作的六条方针》,这是我国最早对高度集中统一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冲击的改革举措。其主要内容有三条:预算归口管理、支出包干使用以及自留预备费结余不上缴。结余不上缴这条因为与传统计划经济观念完全不合,一度遭到一些同志及苏联专家的反对,但邓小平还是坚持不改,“没有这一条,大家不可能有积极性,就不可能有归口和包干”。

  在1958年“大跃进”之前的这两三年时期,因为苏联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已经呈现,这一代高层领导都在尝试着走“新经济政策”。

  但1958年“大炼钢铁”打断了国民经济计划。为扭转“大跃进”带来的国营工业的管理混乱、生产无序和效益低下问题,196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了《工业七十条》,试图通过责任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来着手企业整顿。这里面所隐含的市场倾向在几年后一度被“四人帮”给读出来,并进行挞伐。

  这段时期的农业包产到户试验也中途受挫。就在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因主张包产到户改革而在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上受批判时,邓小平却还在力挺“包产到户”。他在1962年7月把刘伯承在军事上经常讲的“黄猫黑猫”理论借鉴到农业生产上,说“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取哪种形式”,他还说,“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几年后,在江西,当即将结束3年零5个月庶民生活的邓小平被获准外出参观,在观看电影《红灯记》时,他借那个扮演李玉和的演员改掉“钱”姓的事情,发挥说,“没钱能干什么,国家穷、人穷,不就是没有钱嘛!”

  有学者认为,纳入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运作的“大跃进”的失败似乎暗含了计划经济体制不灵的结论。或许,邓小平等领导人和整个社会已经从中获得重要启示:计划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或制度安排,不仅没有避免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无政府状态所带来的经济比例失调和生产力的破坏,相反,它的弹性之大,甚至可以包容“大跃进”这样一个完全违背常识和规律的、凭主观意志决定的空想计划并得以畅行,却没有制度自身的校正机制,这说明这种制度安排是有致命缺陷的。

  复出后的邓小平几乎不提计划经济这个词汇,他在1975年全面整顿期间,将所有时间都花费在国民经济的具体部署工作上,没有关于商品、市场的任何论述。他似乎还在思考。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当1978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的时候,他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是,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是修修补补还是另起炉灶?

  1978年11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据于光远提供的材料,在闭幕讲话提纲上,邓小平曾经亲笔写道,“权力下放,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

  那一代的经济学家大多都记得1979年4月的无锡会议———389人召开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问题”第二次全国性讨论会。不少经济学家在讨论中采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这年,邓小平做了创办经济特区、支持包干到户、扩大国有企业放权让利试点范围等工作。

  时间到了1979年11月26日,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关于“扩大非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作用”的提问显然触动了邓小平。在这个特定的语言场景中,他长期积累的市场经济思想第一次系统地表达出来:“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社会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

  这是国家领导人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

  个别学者认为,邓小平当时策略地使用了“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的提法,这跟李先念1978年9月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观点以及陈云1979年4月“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意见基本吻合,在当时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还没有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的传统观念中完全解放出来时,这样的提法能减少改革起步时上下阻力,争取更多的支持。

  这以后,他于1984年9月11日同意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1987年2月6日,根据邓小平“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的谈话精神,党的十三大报告没有再提计划经济,而是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1989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国内政治风波的出现,把计划和市场问题同社会主义制度的存亡直接联系起来,市场经济究竟姓“资”姓“社”的争论又起硝烟,邓小平在1990年12月至1992年2月连续多次谈话中,以更坚定的不容置疑的口气宣传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终使党在十四大上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由此完成了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的战略转变。(许新三 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1】 【2】 

  


  相关专题:邓小平纪念馆
来源:zzzzzz (责编:常雪梅)

 相关新闻
· 邓小平逝世十周年:十年前,那个令人悲伤的夜晚 [2007-02-08 12:31:24.265984]
· “红色摄影师”述说小平逝世 [2007-02-08 13:05:07.572194]
· 深圳转型,小平在高处注视 [2007-02-08 11:02:30.427235]
· 激情与宁静:邓小平的最后五年 [2007-02-08 12:53:19.858026]
· 继续为改革开放鼓与呼 [2007-02-08 13:10:32.861552]
· 共同富裕,小平同志最后的牵挂 [2007-02-08 13:20:22.46894]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