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以改革的方式选人选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人 (2)
――写在北京市第八次公开选拔局级领导干部工作结束之际
2007年01月04日08:35
【字号
大
中
小
】【
留言
】【
论坛
】【
打印
】【
关闭
】
延伸考察 用人单位领导进入考察组,从政德、政才、政绩、政声四方面对干部进行全面科学评价,体现了选人用人相统一的理念
说起公选结果,市环保局干部群众十分服气,“这是真选!”
公开选拔,不像市管干部的提拔任用考察,组织部门对许多参加公开报名人员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
考试成绩不错,但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又怎么样?如何在短时间内,真正得出干部实绩的准确结论,这是一个挑战。
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既是用人单位领导,又是考察组组长,对这次干部考察最为感慨。
“就拿我们这位已经通过考察的干部来说吧,他来自国家环保总局某所。考察前,翻阅他的履历表,心里真是打了不少问号。”杜少中说,通常情况下,一些在总局业务司工作的处长、副处长,一般不太愿意调到总局下属各单位。这个人为什么去?会不会犯过什么错误?再者,这位干部虽然已经在该单位超过两年,但他也换了几个单位了,这频繁调动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
“是延伸考察,让我们心里有了底。”杜少中说。
延伸考察,即,如果前2名考察无合适拟任人选,可将面试考评成绩排名第三的人选列为考察对象,对其进行考察,如仍不适合列为拟任人选,该职位空缺;对考察人选,需在其现单位进行公示,如果在现单位工作不满2年,需到其原单位进行考察。
“上至总局,下到所在单位和原单位,考察组先后与包括6位司长、3位处长在内的22人谈话,详细了解情况,结果是大家对这位干部都交口称赞。”“选人最终是为了用人。”杜少中告诉记者,他这种既是用人单位领导又是考察组组长的双重身份,实现了选人用人相统一,有利于招聘单位开展工作,组织部的这种考察方式很有新意。
“在全面考察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的同时,特别突出考察了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实绩,把好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关,真正把政德、政才、政绩、政声统一起来。”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特别告诉记者,去年还首次应用了胜任能力的测试,即运用党政领导人才能力素质评价标准和胜任模型,从工作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工作策略等7个方面,考察入选竞争者是否与岗位职责要求相匹配,是否能够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
党外干部 要逐步达到应配备党外干部工作部门总数的二分之一,突出了创新理念,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的思路
2006年,市委组织部在区县换届、精简职数的压力下,以巨大的魄力,一口气拿出16个副局级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其中,就有10个非中共领导职位!
从党员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到党外领导干部公开选拔,选拔工作不断深化,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也在不断增强。
美国美华电脑协会理事、美籍华人庄永泉就专门给市委书记刘淇同志写信,对公开选拔的报名资格条件提出建议。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说,在16个职位中专门拿出10个面向非中共干部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说明中共北京市委多年来对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非常重视,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供了更多的参政议政的机会和条件。这项工作,北京走在了全国前列!
近年来,本市多党合作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首都统一战线坚持以培养高层次、代表性人士为抓手,已经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督促检查、定期联系的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模式。
“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按照相关要求,市政府安排党外领导干部的部门,要逐步达到应配备党外干部的工作部门总数的二分之一。
公开选拔 让组织部门既选拔了合适人选,也发现和储备了一批后备人才,突出了效率效益理念,实现了人力、物力成本效益最大化
公开选拔是残酷的。由于职位数量的限制,“千军万马”最终只一人胜出。
不以成败论英雄。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一些落选的同志,也表现出了很好的素质和能力,也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他们也是人才。
梅松,在第二次参加公开选拔中赢得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职位。正是第一次公开选拔的失败经历,成为他人生轨迹的一个重要拐点。
2001年7月,担任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梅松毅然报名应聘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笔试、面试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进入组织考察。但强中自有强中手,最后还是落选了。“没想到,虽然落选,市委组织部还是把我推荐到更适合我的工作岗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被任命为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投资促进局局长。”梅松说。
记者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了解到,梅松负责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3年来,累计吸引投资62.45亿美元,占开发区建区12年吸引投资总额88.84亿美元的70.3%。
与梅松相类似,在2005年正局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中,由于表现突出,原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伯旭、原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郑文堂分别被组织任命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和北京建工学院院长。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天地。“公开选拔,使我们选拔出了合适的人选,也发现了一批人才。”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这些表现也很出色的落选者,将被补充到本市局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去,今后,在适当的机会还可能被逐步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因为他们也是成功的,他们的表现也赢得了方方面面的认可。
弹指一挥间,本市公开选拔工作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
1995年,第一次试点,成功选拔了5名领导干部;
1997年,选拔了56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市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
1998年,公开招聘了173名同志,包括4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市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2000年,选拔了7名副局级领导干部;
2001年,选拔了30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市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2004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10名副局级领导干部;
2005年,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了3名正局级领导干部;1名同志表现突出也被提拔到正局级领导岗位;
2006年,面向北京地区公开选拔了14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其中8名非中共领导干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市委组织部以选人为着力点,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逐一破解干部提名、考试、考察、任命等各个环节的难题,使公开选拔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提高。
公开选拔,就像一根巨大的杠杆,正在有力地支撑起一场全方位的、整体的、配套的党政干部制度改革,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创造有利条件,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
【2】
来源:
zzzzzz
(责编:罗丹)
[
打印正文
] [
给编辑写信
] [
E-mail推荐
]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人民网强国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
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
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