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天津日报:青春建功新农村 热血筑就和谐美 (2)
团市委举办“2006·天津市青春建功新农村论坛”发言摘发
2006年11月22日13:33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充分认识全市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市农委副主任 沈欣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今年以来,我市农村工作,按照党中央的总体部署,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性机遇,开拓创新,扎实推进,我市农村经济建设取得好成绩,农村环境发生新变化,社会事业实现新突破,基层建设呈现新面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1、明确一个目标。到2010年,使60%的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达到以下标准:生产发展:人均总收入达到50000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人均达到500元。生活宽裕: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0元,住房成套率达到90%,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5%,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家庭生活信息化率达到80%,恩格尔系数≤30%。乡风文明: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做到“三有三无”,有村规民约、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有规范健康的文化体育设施、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黄赌毒行为、无群体性恶性事件。村容整洁:做到“六化”:道路里巷硬化、街道亮化、饮水安全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生活能源清洁化、村庄绿化美化。管理民主:村支部做到“五个好”,村级组织制度“三健全”,村务管理“四民主”,村民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突出两大重点。就是小城镇建设与文明生态村建设。建设好四种类型的小城镇,即:整体推进型、都市扩散型、开发拓展型和三集中型。文明生态村建设从三个层次递次创建,逐步提高。示范村要基本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标准村主要指标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启动村部分指标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3、坚持“三化”的基本方针。立昌书记在市委八届九次全会上提出的“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工业化富裕农民”的重要论述,是做好今后一个时期我市郊区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提升。一是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二是提升农业的规模化水平。三是提升农业的装备化水平。四是提升农业的国际化水平。以“工业化富裕农民”,努力做到“五个增加”。一是促进工业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达到以工富农的目的。二是促进工业发展,拓展企业属性,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以工助农的目的。三是促进工业发展,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达到以工兴农的目的。四是促进工业发展,壮大财政实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达到以工补农的目的。五是促进工业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农民非农收入,达到以工促农的目的。以“城市化带动农村”,要做到五个“带动”。一是规划带动。大力推进城市规划体系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着力做好镇村建设规划、人口规划和人口调控。二是基础设施带动。不断完善和提高郊区的路、气、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公共服务带动。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财政体系。将公共财政资源、科技资源、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资源和社会保障资源导入农村。四是素质提升带动。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搭建有利于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继续深化“351”培训,实现农民培训的长效机制。五是体制机制带动。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系统联合推动机制。

  金融服务是农村青年

  建功立业的有力支撑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副教授 杜金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资金上的支持。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团员青年提供了实现抱负、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广大农村青年创业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金融服务是农村青年建功立业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市农村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金融机构网点服务面已覆盖了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但与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支农能力有限、农村资金外流、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农村保险业落后于“三农”对风险控制的需求等等。

  鉴于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还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农村青年在创业过程中应如何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应如何支撑青年创业呢?

  1、以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为保障,组建信用共同体,解决农村青年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自2001年以来,我国开始在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目前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不能提供合适的担保,因而金融机构不愿贷款。结合“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可由区县团组织或乡镇团组织,将辖内农村青年创办的企业组成信用共同体。共同体内某些企业找银行贷款,其他所有企业共同为其提供担保,以解决农村青年创业时贷款难的问题。农户联保贷款也是农村信用社推广的一种贷款方式,这种贷款在国际上有成功的经验,在我国也有非正规金融机构开展的项目,还款率都很高。因此,应将农户联保贷款作为今后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信贷产品。为确保还款率,贷款前应对借款人进行培训,使其对生产、市场有所了解,并了解讲信用的重要性。基层团组织要和信贷人员一起参与联保小组的组建,不能流于形式,使联保小组成为防范信用风险工具,同时成为农村青年解决贷款难问题的工具。

  2、搞好邮政储蓄小额贷款工作,为农村青年创业注入资金。目前,我国正拟组建中国储蓄银行,组建银行后将改变目前只存不贷的局面。我市应借鉴部分省份邮政储蓄机构开展农户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的经验,发放贴近农村青年需要的小额贷款。我市现有邮政储蓄所286个,职员1550人,可改组成一个分行。由于贷款比存款运作程序复杂,因而特别缺乏信贷人员,因而应积极加强信贷业务培训,做好农村小额贷款的试点,为银行成立后支持农村青年创业做出贡献。

  3、组建商业性小额信贷组织支持农村青年创业。随着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合法化问题也得到解决。文件出台后,国内成立了7家只贷不存的小额信贷组织,这类组织只贷不存,风险由小额信贷组织承担,不会涉及存款人的利益,说得上趋利避害。因此,我市也应鼓励这类组织发展,以支持农村青年创业。

  4、建立农村青年创业担保组织或基金。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可有效解决农村青年贷款难问题,也可以有效地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使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贷款投放。各金融机构应相互协作,通过与区县团组织和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合作,建立农村青年创业担保组织或基金,对创业青年的贷款进行担保,使农村青年实现创业理想。

  5、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需要调动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合力。农村青年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创业致富是他们最强烈的渴求。金融机构应抓住农村青年的创业需求,加大对农村青年创业的扶持力度,开辟经营领域,拓展农村市场,提供信息服务,力争在促进农村青年创业中实现双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1】 【2】 【3】 【4】 

   
 
来源:zzzzzz (责编:常雪梅)

 相关新闻
· 地质学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挥重要作用 [2006-11-21 11:01:22.170524]
·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是基础 [2006-11-21 19:47:53.355034]
· 浙江日报:稳定保和谐 [2006-11-22 09:58:45.321534]
· 北京日报: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的成功实践 [2006-11-21 10:24:29.632753]
· 全面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 [2006-11-21 10:31:14.371967]
· 反垄断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006-11-21 10:47:46.230599]
· 矛盾的和谐性与竞争性――和谐社会的方法论探索 [2006-11-21 11:06:01.193324]
· 天津: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 [2006-11-21 13:41:59.449638]
· 天津河西区:五项举措建和谐城区 [2006-11-21 13:49:24.922192]
· 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和谐,苏州发展的最大特色  [2006-11-22 08:12:12.95482]
[打印正文]  [给编辑写信]  [E-mail推荐]
留 言 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人民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人民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人民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4.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或人民日报网络中心反映。
我要留言:
用户名:
密  码:
        到强国社区注册
     
 

镜像:日本  教育网  科技网
E_mail:cpc@peopledaily.com.cn 新闻线索:cpc@peopledaily.com.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招聘英才 | 帮助中心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京朝工商广字第0394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06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