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

谁把上访者送进精神病院 病情鉴定“百发百中”? (3)

2010年06月16日08:5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松垮的精神病人收治制度

  本刊记者在驻马店市安康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给徐林东出具的鉴定书上看到,委托鉴定机关是郾城县信访局。徐林东在驻马店市精神病院的一些记录也显示,把他送进精神病院的人在“与病人关系”一栏填写的是“干群”。

  徐林东在精神病院每月1000多元的“治疗费用”,一直由大刘镇政府从民政救济款中拨付。张桂枝在漯河市孟庙镇精神病院的“治疗费用”,也是大刘镇政府从民政救济款中拨付的。

  那么按照现有规定,谁有权力把一个人送进精神病院?

  赵建华对本刊记者说:“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精神病院如何收治精神病人。所以,各个精神病院收治病人时,要求也不尽相同。”

  据了解,驻马店市精神病院对于患者住院的要求是,必须提供村委会、乡镇政府、街坊四邻和亲属的证明。漯河市精神病院接收精神病人主要有4个途径:家属陪同;公安部门送来的;民政部门送来的;政府部门送来的。后三种途径,必须说明把人送到精神病院的起因经过。

  “我们没有办法鉴别这些书面证明的真伪,但是会做一些简单的核实工作。当前,精神病人的收治制度确实存在漏洞。”赵建华说。

  徐林东的兄弟说,他们是在徐林东被关进驻马店精神病院3年之后,才从漯河市检察院得到消息的。他们表示,当地政府把徐林东送进精神病院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

  因“徐林东事件”被免职的时任漯河市郾城县大刘乡党委书记的史洪涛(现任漯河市源汇区政府办主任)告诉本刊记者,大刘乡曾以乡党委、政府的名义,将徐林东不断上访的来龙去脉写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交给当时漯河市郾城县有关部门。其中建议,对徐林东进行精神鉴定,如果有精神病,乡里进行救助治疗。

  “我们当时想,如果徐林东把病治好了,也就不再告状了。”史洪涛说。

  “一票否决”的力量

  1997年至2003年,徐林东和张桂枝不断到北京上访,成了大刘镇政府“维稳”的主要对象。

  史洪涛对本刊记者说:“徐林东和张桂枝到北京上访,我们只能按照要求,派人去接他们回来。然后稳控在当地。”

  2003年前后,全国上下对赴京上访问题非常重视。据介绍,仅2003年7月~11月,河南省就召开了5次全省范围的信访工作会。有领导甚至提出,如果再发生赴京上访,当地主要领导引咎辞职,分管领导就地免职。市县两级政府更是逢会必讲信访稳定,一级比一级要求严格。

  据了解,当地乡镇一级工作中承担的“一票否决”的“经常性项目”有:信访稳定、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环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的“阶段性项目”有,生态林业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

  “徐林东是全县的重点稳控对象,县主要领导在一次会议上要求,乡镇要派出专人,盯紧看牢,坚决不能让他再次进京上访。”史洪涛说,“我们想把稳控徐林东的任务交给村里,但村里提出徐林东有精神病,谁也看不住。法院终审判决,徐林东不服;乡里提出的解决方案,徐林东不同意。他长年累月上访,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每逢重大节日,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赴京上访。可问题是,一些上访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乡镇政府没有相应的解决能力。比如在张桂枝案中,乡政府就没有权力推翻法院的判决。所以现在一些地方把控制赴京上访作为对基层考核的重要指标,我认为不太科学。”史洪涛说。

  史洪涛对本刊记者说:“我是农民出身,对农民有感情,和徐林东没有个人恩怨。在乡镇辛辛苦苦工作十多年,现在又受到处分,感觉很委屈。”(秦亚洲)
【1】 【2】 【3】 

  
(责编:赵晶)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