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剑英: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 |
|
|
|
|
| 叶剑英1973年与参加全军体育运动会的运动员们在一起。 |
|
人生贵有胸中竹,
经得艰难考验时。
——叶剑英《七绝·题画竹》
[背景]
叶剑英同志有许多长处,最使我感佩的是,他在大是大非面前,总能洞若观火,毫不含糊,机智果敢地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凡是了解他的人,对此都有同感。
50年代末,在北戴河召开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要我把小组会上的发言加以充实,在回北京继续召开的大会上再讲一次。当我讲到旧戏中王佐断臂“为国家尽忠心,昼夜奔忙”时,几位同志纷纷插说,毛泽东同志就着叶剑英同志的插话说:我送你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吕端是北宋人,当过太宗朝的宰相,时人称之“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这“吕端大事不糊涂”,我看剑英同志可以当之无愧。当时我听了还不怎么理解,便和几个同志议论,这是指什么说的呢?后来才知道,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这句话,主要是指叶剑英同志在长征途中同张国焘分裂主义作斗争的那件事,也联系到剑英同志在这次会议上的发言。顺便指出,我当时的发言并不完善,是有错误的。
1976年,叶剑英同志顺应党心民心,挺身而出,同华国锋、李先念等同志一起,经过精心筹划,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在这场斗争中,他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那时,我还在被“管制”期中,得知“四人帮”被粉碎,心中大快。这再一次表现了叶剑英同志作为无产阶级政治家,在党的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大事面前的深谋睿智与精明果决。不久,叶剑英同志又力主请邓小平同志出来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这都是他为党和人民作出的重要历史贡献。叶剑英同志在一首《题画竹》的七绝中曾写道:“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我想,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薄一波《经得艰难考验时——忆叶剑英同志》《人民日报》1989.08.10)
[叶剑英简介]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189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农村一个小商人之家。他5岁时入私塾,学习之余还要做繁重的家务劳动。在入三堡学堂、东山中学时,除文史诗词成绩突出外,他又兼习军事体育,尤精剑棍。日后他文武全才,正是在此时打下的基础。
中学毕业后,叶剑英当过小学教员,依侨乡的习惯于19岁时到马来西亚谋事。因受歧视和遭资本家欺压,他愤然于1917年回国考入云南讲武堂,想走从军强国之路,自改名剑英。
两年半后,叶剑英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他谢绝挽留,返乡入粤军任参谋、炮兵教官,并曾在1923年陈炯明叛变时,亲自操炮向叛军开火,以掩护孙中山脱险。后他任旅参谋长、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团长、副师长,北伐战争中因立战功升少将师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时曾拉拢他,叶剑英却抛弃每月可得上万薪饷的地位,赶到武汉向中共提出入党申请,并得到周恩来批准。
1927年秋,叶剑英接受党的指示返回广州,在国民党军张发奎的第四军任参谋长,暗中掩护由“C.P分子”(共产党)和“C.Y分子”(共青团)为骨干的教导团筹划的起义。同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他任红军副总指挥。翌年,他赴苏联入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原中山大学),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秋,叶剑英回到上海,与刘伯承等一同翻译了苏军的条令。翌年春,他进入赣南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负责参谋部,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委会的首任参谋部长。继刘伯承之后,叶剑英成为人民军队的第二任总参谋长。
1932年,叶剑英与刘伯承对调,任红军学校校长。长征中,他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指挥部参谋长。他曾因向中央报告张国焘分裂党的企图,后来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到达陕北后,叶剑英任一方面军参谋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任八路军参谋长。由于他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同周恩来、董必武并称为“中共外交三骑士”。
1941年,叶剑英从重庆回延安主管总参谋部工作。1945年,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随后再赴国民党统治区,任美、国、共合组的军事三人小组的中共代表。1947年,他率军调部最后一批人返回延安,随后去晋西北任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负责对转战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所率的中央机关实施保障。
1949年北平解放后,叶剑英为中共中央派出的首任北平市长。同年秋,他又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率干部南下,广州解放后,任市长兼广东军区司令员。1953年,他调回北京,主管军训等工作,并任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文革”后期,老帅中间只有他在位主持军队工作。1976年10月,叶剑英坐镇指挥,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
在新的历史时期,德高望重的叶剑英曾任党中央副主席、人大委员长,后来他因“身欲奋飞兮病在床”,主动提出退出领导岗位。1986年逝世,享年89岁。
正如毛泽东对叶帅的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
|
|
|
|
毛泽东纪念馆 |
周恩来纪念馆 |
|
|
刘少奇纪念馆 |
朱德纪念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