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共和国总理26年,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的发展和建设,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毛泽东曾称赞“周公确有吐握之劳”。图为:周恩来在开国大典的主席台上
周恩来和陈云、李富春、薄一波等一起负责编制和组织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多次出访莫斯科,先后达成苏联援建我国156项重点工程的协议,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图为: 周恩来主持编写的一五计划设想
周恩来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主席。他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经常倾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的意见,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为: 周恩来在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上作报告
周恩来是重视科教事业、尊重知识分子的典范。他强调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他把知识分子当作国家的宝贝。图为:周恩来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报告修定稿
周恩来非常重视以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为代表的尖端科技。1962年,中共中央成立专门委员会,周恩来担任主任。期间,他主持召开了六十多次中央专委会会议,对“两弹一星”的研制确定了许多重大方针、原则和政策措施。
1949年至1958年,周恩来任政府总理的同时,还兼任外交部部长,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1954年,他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共同倡议将其作为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图为:周恩来修改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5年4月,周恩来率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家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利用亚非各国社会制度不同,进行分裂活动,破坏会议进行。图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为建立和发展中国同世界各国特别是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周恩来曾十多次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国访问。其中从1956年到1964年初,他出访了二十几个亚非欧国家,搭建了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之桥。图为: 周恩来出访的亚、非、欧国家(1956年到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