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數據變化怎麼看(高質量發展看亮點·讀數)

本報記者 吳秋余

2025年10月20日09: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4.75萬億元,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均保持在較高水平,為經濟回升向好創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主要金融數據變化?實體經濟得到了哪些金融支持?記者進行了採訪。

  ——編  者

  

  企業信貸需求滿足了嗎?

  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等重點行業維持高景氣度

  “沒有任何抵押,短短5天時間,200萬元的貸款就到賬了,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廣東深圳市皋鐵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璞說。

  深圳小微企業數量眾多,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是金融機構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必答題。了解到皋鐵實業有限公司的融資需求后,深圳市寶安區工作專班依托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聯動郵儲銀行寶安區支行啟動專項對接,發揮“信用e貸”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優勢,通過全流程線上操作完成200萬元純信用貸款審批發放,有效增強企業市場開拓動能。

  今年以來,我國貸款規模保持合理增長,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信貸有力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70.39萬億元,同比增長6.6%﹔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37.08萬億元,同比增長8.7%,比上年同期高0.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0.09萬億元,同比多增4.42萬億元。

  從結構上看,9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36.09萬億元,同比增長12.2%,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為15.02萬億元,同比增長8.2%。

  “9月重點行業擴張和消費貸貼息政策落地等因素,為信貸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企業貸款保持良好增勢。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等重點行業維持高景氣度,企業融資需求有效釋放。某國有大行分行表示,今年以來該行制造業貸款在公司貸款中佔比過半,其中多數是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能夠有效匹配制造業企業技術升級的長周期需求,為行業發展提供穩定的信貸資金支持。

  近期江蘇、廣東、廣西等多地宣布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完成投放,主要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務、物流、環境保護等領域,助力緩解重點領域重大項目資本金不足問題,也帶動了相關配套信貸資金的增長。

  與此同時,居民信貸需求有所回升。9月,個人消費貸貼息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開始實施,利息成本下降推動消費貸款需求進一步釋放。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調整住房限購政策,帶動房地產市場成交量有所上行,9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長約7%,個人住房貸款需求相應回暖。

  融資成本下降了嗎?

  貸款利率持續保持低位水平,信貸資源供給總體充裕

  今年以來,隨著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試點工作有序推進,銀行通過“貸款明白紙”對各類融資費用進行統一明示,推動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更加公開透明,保障金融消費者知情權,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下降。

  廣東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訂單增加需融資990萬元,通過銀企共同填寫“貸款明白紙”,企業知悉該筆貸款除2.7%的利率外無任何其他費用,抵質押登記費和評估費合計近3000元已由銀行主動承擔,切實感受到金融減費讓利的政策紅利。

  江蘇某電纜企業在當地銀行申請800萬元普惠貸款過程中,通過填寫“貸款明白紙”,銀行了解到企業名下有多項專利,可享受貼息政策,遂與企業溝通申請專項信貸產品,預計每年可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10萬元。

  數據顯示,我國貸款利率持續保持低位水平。9月企業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1%,比上年同期低約4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本外幣)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1%,比上年同期低約25個基點。

  “今年以來,貸款利率持續處於低位,說明信貸資源供給總體充裕,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滿足度比較高。”董希淼說。

  今年8月,財政部、民政部等9部門印發《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明確對符合條件的8類消費領域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給予財政貼息。

  作為本次貼息政策的21家經辦銀行之一,平安銀行指導分行制定符合當地政策的貼息方案,根據初步預估,截至9月底,全行符合條件的客戶貼息規模約7000萬元。此外,平安銀行積極響應國家關於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的號召,今年第三季度,全行支付手續費降費金額6609.3萬元,同比增長11%﹔讓利業務筆數811萬筆,同比增長13%。

  “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持續用力,降准降息等一攬子貨幣政策效果不斷顯現,人民幣貸款保持較高增速,貸款利率低位運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當前內外部環境呈現企穩向好態勢,企業經營、居民消費、進出口等出現更多積極變化。

  下一階段政策如何發力?

  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牽引帶動作用

  今年以來,我國主要經濟指標表現良好,新質生產力積極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重點領域風險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民生兜底保障進一步加強,我國經濟展現強大活力和韌性。

  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余額335.38萬億元,同比增長8.4%,狹義貨幣(M1)余額113.15萬億元,同比增長7.2%,流通中貨幣(M0)余額13.5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前三季度淨投放現金7619億元。

  婁飛鵬分析認為,今年以來M1與M2剪刀差明顯收窄,反映出企業生產經營活躍度提升、個人投資消費需求回暖等積極信號。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連續降准降息,今年5月又出台了降准降息等一攬子政策,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董希淼表示,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已實現對金融“五篇大文章”領域的全覆蓋,未來可以繼續發揮牽引帶動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激勵引導,增強金融機構支持重點領域的能力和意願。同時也要發揮好貨幣信貸政策與財政貼息、風險補償等措施的協同效應,不斷增強金融支持重點領域的實效。

  “四季度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對實體經濟較強的支持力度,財政政策也在積極發力,前期推出的促消費、惠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果將繼續逐步顯現。”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在貨幣政策持續發力的同時,近期產業政策力度也在加大,對投資持續形成支撐,支持經濟保持回升向好態勢﹔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穩步推進,實體經濟供求關系有望更加均衡,經濟循環也將更加順暢,有助於經濟長期行穩致遠。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0日 11 版)

(責編:任佳暉、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