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贛水浮天闊 百代誦文章

滕王閣,千載文心入新椽(文化中國行·唐詩宋詞裡的古建筑)

本報記者 楊顏菲

2025年10月13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贛江之畔,立一高閣,瑰偉絕特。

  白居易登閣遠眺,提筆“翠幕紅筵高在雲,歌鐘一曲萬家聞”﹔王安石閣中拓碑,感嘆“白浪翻江無已時,陳蕃徐孺去何之”﹔辛棄疾登閣痛飲,揮毫“畫棟珠帘當日事,不見朝雲暮雨”……

  此閣正是滕王閣,風雲際會、墨香氤氳,承載多少文人墨客的悲歡離合。

  唐永徽四年(653年),滕王李元嬰筑閣宴樂。“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王勃登閣揮就《滕王閣序》,在這篇意蘊深遠的駢文中,慨嘆自己“命途多舛”,這4個字,也是滕王閣的歷史寫照。

  千余年來,滕王閣創而修、修而毀、毀而建,迭廢迭興達28次。每個版本的滕王閣平均存世時間不足46年,歷代能工巧匠結合時代特點,不斷賦予滕王閣新生。

  1942年,梁思成依據宋畫底本精心繪制了8幅《重建滕王閣計劃草圖》,但因時局動蕩,未有后文。

  接力棒交到下一代人手中。第二十九次重建於1985年啟動,以梁思成草圖為藍本,重建工程總建筑設計師陳星文希望新閣既承續唐風宋韻,又以現代筋骨挺立。

  如今的滕王閣,碧瓦丹柱,尤為精妙的是閣體三面迥異,“打破古代名樓四面相同的慣例,暗合王勃筆下‘披繡闥,俯雕甍’移步換景的描寫。”陳星文之子、古建筑專家陳方介紹,施工亦集各地之大成,蘇州香山幫精雕木作,福建巧匠鏨刻石工,西安彩畫師以宮廷級五彩遍裝點染梁枋,融匯南北精粹的滕王閣終在1989年屹立江畔。

  “滕王閣非凡處,更在於不朽文魂。這座閣樓早已超越了磚木瓦石的物理存在,成為文明基因的活性載體。”南昌市博物館研究館員梅聯華說。

  4樓全息投影展現歷代樓閣變遷,5樓銅板雕刻《晚香堂蘇帖》裡的《滕王閣序》,地下VR體驗中心以數字空間復現唐代盛宴,創新設計使傳統文化體驗充滿現代趣味。

  智能“背序亭”前,游人如織。“背《滕王閣序》免票活動人氣一直很高,特別是‘孩子會背,家長免費’服務推出后。”滕王閣旅游區綜合管理部負責人毛琦說,今年背序免票游客已超5.4萬人次。

  不遠處的游步道上,73歲的南昌市民李建平微笑著說:“從前我們散步繞著圍牆走,如今閣樓就在身邊。”2024年,滕王閣景區拆除屏障,擴大免費游覽區域,讓老城區與風景區深度融合。

  景區門口的榕門路上,漢服館店主小祺正為顧客整理衣袂:“最近每天爆單。”沿街50余家漢服店,織就流動的古韻畫卷。

  暮色裡,飛檐勾住一縷霞光,江風拂過孤鹜紋瓦當,攜來漢服少女的環佩叮當。立體的畫、凝固的詩,滕王閣融入歷史文化,也躍進現代生活……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3日 06 版)

(責編:王瀟瀟、彭曉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