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4日08:38 來源:北京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香山腳下,一條鐫刻著民族記憶與青春熱血的紅色游覽路線靜靜延展。它從北塢公園崗丘上的侵華碉堡出發,串聯起櫻桃溝的一二·九運動紀念地,終至香山革命紀念地。這條路線不僅是歷史的坐標,更是青春力量的見証。
北塢公園
碉堡見証日本侵華罪惡
在北塢公園的湖邊,有一處不太高的崗丘,崗丘之上有一座鋼筋水泥建筑,掩映在綠樹之中,這就是80多年前日軍侵華的鐵証——碉堡。
碉堡為圓柱體,東、南、西側各設一個瞭望口射擊孔。
北京文史研究者、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理事戶力平曾在2015年,也就是抗戰勝利70周年時,走訪過北塢村的知情老人。
據戶力平記述,七七事變以后,日本侵略者在玉泉山南側的地方興建機場,成為侵華日軍的重要運輸樞紐。為了確保機場的安全,日軍在機場周邊三四裡的區域修建了多座碉堡,晝夜有日軍站崗,密切監視附近村民的舉動,並對過往的可疑人員進行盤查。其中有一座碉堡就修在北塢村附近的崗丘之上。
當年碉堡裡經常有三四個日軍駐守,他們將碉堡四周百米之內劃為禁區,拉上鐵絲網,禁止附近村民進入。這些日軍還時常到附近的村子裡騷擾。
2015年,多位八十來歲的北塢村老人回憶:日軍這個碉堡,曾三次被抗日武裝力量突襲,但到底是八路軍,還是游擊隊,不太清楚。1945年4月,日本的敗象已經顯現,駐守在碉堡裡的鬼子多龜縮在裡面,很少出來。當年5月初的一天晚上,機場附近的碉堡再次遭到突襲,多個鬼子被打死打傷。幾天之后,機場附近碉堡裡的鬼子便撤走了。
20世紀五六十年代因農村平整土地和擴大農田,大部分碉堡被拆除,隻有北塢村東側的碉堡被完整地保留下來。
2009年北塢村整體拆遷,隨后建成北塢公園,但當年日軍所建的碉堡被保留下來,雖然經歷了80多年的風雨侵襲,卻依然保存完好,成為日本侵華的罪惡見証。
國家植物園櫻桃溝
石刻傳承一二·九運動精神
從北塢公園出來,往西北方向再走七八公裡就是香山了。香山腳下,一二·九運動紀念地和香山革命紀念地兩處著名的紅色景點吸引了大批游客。
一二·九運動紀念地位於國家植物園北園櫻桃溝內。今年,紀念地進行了保護提升,近期已經恢復開放,新設立的《動員全民族的抗戰——紀念一二·九運動90周年》展覽通過90余幅圖片、文字以及標語與雕塑,帶領大家回顧了那段歷史歲月。
紅色九月,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人們通過展覽回顧那段烽火歲月:1935年12月,一二·九運動爆發。1936年到1937年,北平民先隊和北平學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櫻桃溝曾舉辦三期軍事夏令營,參加的青年學生達五六百人次,學生接受了政治學習和軍事訓練,軍事夏令營為日后的抗日戰爭培養了大批干部。
時光流轉,1980年,“保衛華北”石刻在櫻桃溝內被發現。原來,石刻上的這四個字正是北平學生聯合會當年舉辦軍事夏令營時留下的,由北京大學學生陸平、清華大學學生趙德尊所刻寫。1985年,在紀念一二·九運動50周年前夕,時任中宣部部長鄧力群等發起倡議,決定在西山櫻桃溝建立一個一二·九運動紀念地,以緬懷革命先烈和教育后人。
紀念地由一二·九運動紀念亭、“保衛華北”石刻、大事記石碑、雕塑作品、紅色驛站等幾部分組成。雖然地處山間,但仍有很多游客來到紀念地參觀。
香山革命紀念地
舊址重溫“進京趕考”革命豪情
從國家植物園出來,沿著香山路往北兩三公裡,便是著名的香山革命紀念地了。香山革命紀念地包括香山革命舊址和香山革命紀念館,其中雙清別墅、來青軒等革命舊址位於香山公園內,香山革命紀念館位於香山公園外。香山革命紀念地背后有個“進京趕考”的故事。
香山革命紀念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2019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館內主題展覽《為新中國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由“進京趕考”“進駐香山”等5部分組成,通過800多張圖片、地圖、表格和1200多件實物、文獻和檔案,全景式生動呈現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間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開啟中國歷史發展新紀元的光輝歷程。
從香山革命紀念館再往北上山,就來到了香山公園內。公園內的革命舊址共八處,分別為毛澤東同志辦公居住地——雙清別墅﹔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同志辦公居住地——來青軒﹔中央警衛處——雙清別墅東側平房﹔中共中央宣傳部——思親舍﹔中共中央宣傳部——多雲亭﹔中共中央圖書館——小白樓﹔香山專用電話局——麗矚樓﹔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處——鎮芳樓、鎮南房。
如今,香山已有涼涼的秋意,順著山路一路感受著秋天的氣息,拾級而上,很快就來到了雙清別墅。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進駐香山后,雙清別墅成為毛澤東同志的辦公和居住地。雙清別墅內設有毛澤東同志辦公居住地原狀陳列室、“毛澤東同志在香山”主題圖片展。游客們懷著崇高的敬意參觀展品,感受毛主席在這裡的日常生活。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領中共中央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來到北京,25日進駐香山,毛主席就住在雙清別墅。”“解放南京的捷報傳來,毛主席高興極了,欣然寫下《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的詩篇。”孩子們圍在講解員身邊,認真傾聽這裡的紅色故事。八處舊址還發放了宣傳折頁,開展集章打卡活動,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記者 代麗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