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那年那月,開灤煤礦那段英雄傳奇

2025年10月04日08:32    來源:光明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走進昔日的抗日戰場】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位於河北唐山的開灤煤礦,礦工們是怎樣一種生存狀態?

   低矮的巷道裡,一盞如豆的礦燈在黑暗中搖曳,映照出一個個彎曲的脊背。周遭煤塵彌漫,嗆得人喘不過氣來。黑是這裡的主色調,那些被染得像煤一樣黑的礦工們艱難地用鎬一寸一寸敲擊著煤層。汗,從額頭淌了下來,那道剛剛有了點肉色的痕跡,旋即又被染得黢黑。地底下滲出的水浸濕了褲管,額頭的汗浸透了薄衫,是水?是汗?是淚?抑或什麼都有!

   礦工,被人蔑稱為“煤黑子”。他們工作在地下,生活在社會底層,繁重的勞作、瓦斯爆炸、冒頂塌方、礦主的壓榨盤剝,每天都在吞噬著他們的生命。

   1938年3月,侵華日軍搶佔了煤礦。礦工們身上的負擔又重了一層——小鬼子為了掠奪更多的資源,強制推行“井下計工制”,工人每天要辦理七道記工手續,不但延長了勞作時間,得到的報酬也比以前更低……

   活不下去了,實在活不下去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斗爭。終於,開灤五礦的工人們在中共唐山工委領導下,掀起了同盟大罷工。

   節振國,這個打小在煤礦中苦掙苦扎的年輕人,此時站到了最前方。

   1910年,節振國出生在山東武城一個貧苦農家。后隨父親逃荒落腳在河北唐山趙各庄,成為一名礦工。

   節振國自幼練武,一身好武藝。平素,為人俠義,常為受欺壓的工友出頭,漸漸地,成了工友們心中的主心骨。

   在這次大罷工中,節振國被選為糾察隊大隊長,帶領上千名隊員手持斧頭、鎬把,與日寇斗爭,終於迫使資本家簽訂勞資協議16條,取消了“井下計工制”。

   小鬼子豈能罷休。5月6日,日寇憲兵和偽軍來到節振國的家,逮捕了他的哥哥與妻子。

   節振國聞訊趕回家,沖進廚房抓起一把菜刀與日寇憲兵和偽警展開搏斗。日寇憲兵伍長朝他扑來,他閃身躲過,順勢就是一刀。小鬼子慘叫著倒在地上,他奪過伍長的戰刀,左右劈砍,一連砍死砍傷3個日本憲兵和2個偽警!

   其他敵人見勢不妙,驚慌后撤,節振國割開哥哥身上的綁繩沖出屋門,就在他跳上院牆時,左腿中彈。好一個節振國,單腿一個搶步沖向敵人,揚手對著近前小鬼子的面門就是一刀。趁敵人退出院外的機會,他一個箭步翻上牆頭。那天,他一人砍翻了7個鬼子。

   “節振國刀劈鬼子!”礦工們奔走相告,消息像野火燎原,燃遍了冀東大地。就連遠在陝北的黨中央也知道了這件事,毛澤東同志稱贊節振國是“民族英雄”!

   傷愈后,節振國組建了冀東第一支工人抗日游擊隊,后整編入八路軍第十二團。他率部神出鬼沒、襲敵破寨,小鬼子聞風喪膽。1939年,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仗義行俠的好漢成長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1940年8月1日,節振國率部隊夜襲趙各庄敵人彈藥庫后,撤至灤縣下尤各庄休整。下午2點,部隊遭到敵人圍攻,突圍中,節振國左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30歲。

   節振國犧牲了,但他的精神不死。“節振國工人大隊”仍在繼續戰斗——成了永不褪色的號角。抗戰勝利后,這支以產業工人為主的英雄部隊編入八路軍冀東軍區第四十六團,繼續在東北戰場、華北戰場建功立業。

   新中國成立后,文藝工作者創作了大量反映烈士事跡的作品。《赤膽忠心》《血染春秋》《威震敵膽》等小說廣為傳頌,現代京劇《節振國》巡演大江南北,1965年被拍成彩色戲曲片全國公映……節振國用三十載生命和熱血點燃的火把,在爭取民族自由和解放的路上為人們發著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

   …………

   秋陽下,“走進昔日的抗日戰場”採訪組來到唐山市的開灤集團。沒有預想中的粉塵與喧囂,取而代之的是綠意盎然的草坪和清爽的空氣。

   在趙各庄節振國紀念館,牆上的一幅幅照片,記載著煤礦的一頁頁歷史。台階前屹立著節振國烈士的雕像,高大、挺拔。

   開灤集團外宣科科長劉月帶著記者參觀:“你看,現在採煤已經採用5G系統,崗位工人們看著屏幕操控就能完成井下作業。”

   在地面調度指揮中心,大屏幕上“直播”著採煤作業:採煤機精准截割,液壓支架自動跟機,刮板輸送機自動推移,“三機設備”默契配合﹔割落的煤炭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

   在職工服務中心,記者遇到了綜採一隊的李師傅。他剛從井下換班上來,正在接受理療師的按摩:“我父輩當年也在礦上,回到家累得話都不想說,渾身疼得睡不著。現在呢?”他笑著指了指窗外,“你看下了班,大家可以去活動室下棋、打球……”

   那愜意的身影,不正是對先烈最好的告慰嗎?!

   (記者 尚文超 耿建擴 陳元秋)

(責編:劉圓圓、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