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9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近日,中外媒體聯合採訪團成員在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內拍攝採訪。 |
![]() |
近日,外媒記者(左)在雲南省騰沖市和順古鎮體驗拓印。 |
![]() |
近日,外媒記者在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綠色高效花卉生產示范基地參觀。 |
創新引領,共建綠色“一帶一路”
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梁偉剛
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緊抓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實現“雙碳”目標等重大戰略機遇,堅定不移走創新引領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形成污水處理、污泥處理、再生水利用等產業布局,打造集投資、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建設、運營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實現立足河南、布局全國、走向世界的發展格局。
堅持國際化,共享發展機遇。中原環保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圍繞“技術出海、合作共贏、區域拓展”三大重要策略,攜手中央企業合作出海,推廣水務處理、固廢處置、流域治理等領域的先進技術和“一站式”環境服務模式,打造國際環保品牌。目前已在國內設立多個營銷中心,業務覆蓋泰國、埃及、阿聯酋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堅持綠色化,共建美麗城市。中原環保將綠色低碳理念貫穿企業發展全過程,聯合海內外院士專家、高校院所,大力開展綠色環保技術研發。打造了活性焦工藝污水超低排放、污泥熱解氣化、污泥廢氣處理等領先成果,有效填補行業空白。
堅持數字化,共拓產業藍海。中原環保攜手數字專家,深入推進“人工智能+生態環保”產業融合,在智慧水務、低碳園區、智能光儲等場景深度探索,打造“綠色+數字”樣板工程,為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堅持現代化,共創美好未來。中原環保亮相新加坡國際水周,與法國威立雅環境集團等開展技術交流,持續加強國際合作,攜手共創綠色未來。
惠及民生,技術助力美好生活
中核集團中國同輻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劉蘊韜
中國同輻作為中核集團核技術應用的重要產業平台公司,聚焦核技術醫學和工業兩方面應用,打造“6+N”產業體系,覆蓋核素、核藥、核醫療裝備、放射源、輻照應用等核技術應用上中下游重點賽道。2021年獲批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放射性藥物工程轉化)研發中心,2022年獲批國際原子能機構放藥及放射源協作中心,2024年中核集團獲批國家核技術應用產業鏈鏈長,中國同輻作為核技術應用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帶動作用日益顯著。
在醫學應用方面,中國同輻依托中核集團豐富的反應堆、加速器等資源,持續推進核素規模化生產供應﹔打造放射性藥物整體方案提供商,布局37個醫藥中心,建設放射性藥物的“即時”配送體系,保障全國近60%供應﹔聯合北京協和醫院開發智慧核醫學功能平台,打造具備一站式、標准化建設核醫學科的新模式。在工業應用方面,中國同輻不斷鞏固提升在國內放射源行業的領先地位,持續拓展產品譜系,深化后端產業延伸布局﹔打造輻照應用整體解決方案,國內大型輻照裝置設計建造的市場佔有率超過80%﹔持續研發輻照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讓核技術更好助力美好生活。
中國同輻高度重視國際合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國際機構和30多個國家的原子能委員會等開展了廣泛的科技交流與合作。“十四五”時期,先后與孟加拉國、尼日利亞、巴西以及摩洛哥等國家開展國際合作,產品出口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
發揮優勢,拓展互利共贏空間
雲南省能源投資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王志祥
雲南省能源投資集團以綠色能源助力區域能源安全,為區域綠色發展貢獻中國方案。
發揮綠色能源技術優勢,打造低碳轉型標杆。老撾甘蒙色邦菲光伏項目是中資企業在老撾投產的首個規模化光伏項目、首個並入老撾國家主電網的光伏項目、老撾首個配置儲能系統的光伏項目,填補中部旱季電力缺口﹔班哈—阿速坡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年送電量超33億千瓦時,突破老撾南部電力出口瓶頸並保障柬埔寨供電﹔色拉龍一級水電站年發電2.5億千瓦時,成為老撾南部電網“穩定器”。緬甸達克鞳電廠年發電8.5億千瓦時,佔仰光供電量10%,以“運行效率最高、能耗最小”獲評緬甸“優秀電廠”。
發揮跨境物流優勢,推動“雲品出海”和“資源進口”。依托中老鐵路“瀾湄快線”,累計發運貨物43萬標櫃,將雲南鋼材、新能源汽車等產品輸往東南亞,引入泰國榴蓮、老撾鐵礦石等資源,“冷藏集裝箱+門到門”服務持續降低物流成本。中越邊境河口北山物流園實現“業務流、關務流、資金流”線上化整合,文山天保物流園開創“一鍵繳費”模式,以數字物流破解傳統口岸結算瓶頸。
踐行國企擔當,以“精而優”惠民項目傳遞中國溫度。通過“心聯通·雲南行”工程實施36個民生項目,在緬甸推進太陽能路燈亮化工程照亮鄉村夜路,在老撾開展農村飲用水改造解決飲水難題。依托集團承接12個商務代表處,深化民間外交,拓寬國際“朋友圈”,讓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轉化為民生福祉,筑牢共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社會根基。
深化合作,攜手提升發展質量
中國銅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 李紅文
中國銅業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深化國際合作,在資源開發與供應鏈保障等方面成效顯著。
深耕秘魯,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實踐樹立中秘合作典范。中國銅業開發秘魯特羅莫克銅礦,堅持本地化運營,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就業提升、生態保護和人文融合,獲APEC可持續開發最佳案例等榮譽。截至2024年底,在秘魯累計投資超50億美元,繳納利稅超14億美元。秘魯礦業成為當地“社會尊敬、員工自豪、效益優良和環境友好”的典范企業。
拓展非洲,聯合打造銅冶煉標杆項目。中國銅業與中國有色集團共同投資建成謙比希銅冶煉項目和盧阿拉巴銅冶煉項目,截至2024年底,謙比希銅冶煉項目為贊比亞繳納利稅超3億美元,本地化用工率92%,培養技術人才1700余人,解決就業超5000人次。目前,中國銅業海外事業健康發展,並持續援助當地教育、醫療和民生設施建設。
全球布局,多元採購保障資源安全。中國銅業已與超過20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了穩定的銅鉛鋅採購渠道,持續與相關國家加強資源合作,構建“多國別、多資源、多模式”供應體系,顯著提升資源保障能力,直接增加了資源國的財政收入,激活當地礦業全產業鏈,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實現互利共贏。
展望未來,中國銅業將繼續以開放、創新、務實的態度,與全球伙伴攜手,創新合作模式,提升發展質量,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作出新貢獻。
齊心協力,推進文明合作對話
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副社長 亞歷杭德羅·戈麥斯
從創立之日起,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便肩負著為民眾發聲、對抗信息操縱的使命,這一宗旨如今變得愈發重要。當今世界正經歷著深刻變革,面臨共同的挑戰:虛假信息的傳播,單邊強制措施的實施,以及國際體系中依然存在的不平等現象。在此形勢下,全球南方媒體肩負著協同合作、分享經驗,深入發掘真相的責任。在這一進程當中,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對於推進文明間的合作和對話,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我們重申,支持這些旨在為人類共同未來而努力的舉措,並認可中國在捍衛多邊主義、公平正義和共同進步等方面所發揮的領導作用。我們深信,隻有通過共同努力,才能推動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平、公正和更具有代表性的方向發展。
在參加“一帶一路”新聞合作聯盟第三屆理事會議期間,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呼吁大家行動起來,推動真正的媒體合作,鞏固高層對話,搭建有助於政策制定者分析決策的交流平台。鑒於此,我們提議加強抵制強權政治和霸凌行徑的集體承諾,讓全球南方國家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並擴大合作。我們再次邀請各位同仁加入全球南方之聲倡議,該平台由古巴拉丁美洲通訊社推動,匯集了包括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中國權威媒體在內的百余家國際媒體。
我們堅信大家齊心協力,一定能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全球南方國家的聲音更響亮,共同促進和平正義與發展,支持各國人民的正義事業。
多元共贏,推動區域經濟治理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國友
當前的區域經濟治理面臨著一些待解的重要課題,比如,美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損害多邊貿易體制﹔地區動蕩頻發、逆全球化抬頭、規則法治缺位,限制或損害區域經濟治理﹔傳統國際多邊治理機制面臨資源不足、權威不夠、共識缺乏等普遍挑戰,各種地區經濟體制的作用有所削弱。
面對區域經濟治理的重要課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更顯意義重大。一是有助於解決區域共同問題,強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加深了解,強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五位一體”總體框架。二是有助於構建區域公共產品的重要供給平台。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積極展現大國擔當的舉動,通過提供各種公共產品,有助於消減可能出現的各種經濟問題。三是有助於更好維護和促進區域國家的利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從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公約數出發,完善區域經濟治理,從而更好地維護和促進區域利益。
應對區域經濟治理面臨的新形勢和新挑戰,中國正以創新思維貢獻中國方案。一是多元共贏。中國積極打造新型區域治理關系,讓不同政治制度、發展水平、文明形態的行為體,攜手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治理體系。二是大道為公。中國始終注重維護和促進區域經濟規則公平正義,照顧最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抵御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經濟霸凌行徑。三是久久為功。中國始終展現戰略定力,堅守長期主義,為區域經濟治理增強延續性和可預期性。
抓住機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重慶高新區黨工委宣傳部部長、融媒體中心主任 鄧曉偉
2020年9月,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全面啟動,著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承載地。5年來,這片土地上建設了重慶西永綜保區、重慶自貿試驗區等多個平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西部(重慶)科學城帶來了全方位、深層次的發展機遇。
一是國際合作的“試驗田”。共建“一帶一路”讓科學城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國際市場,從服務本地升級為解決全球難題。比如,重點項目種質創制大科學中心針對瘧疾防治,研發出青蒿素含量達3.2%的高產品種,已在馬達加斯加試種。重慶大學與埃及合作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直接服務埃及“2030願景”,成為中埃科技合作的典范。孵化企業重慶復迪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實現技術出海,促使科學城與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圍繞實驗室共建、技術出海、人才交流等方向達成多項意向。
二是產業升級的“新窗口”。暢通貿易網絡,推動“中國智造”走向世界。地處科學城的西永微電園集聚聯合微電子、華潤微電子、安意法半導體等50余家集成電路企業,構建智能終端產業鏈,產品遠銷海外。重慶摩爾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第十五代純水設備,產品已進入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智利、巴西等60多個國家,成為聯合國水系統產品配套供應商。重慶鑫源摩托車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研發投入,推出跑車、復古車、越野車等多款車型,產品遠銷俄羅斯、危地馬拉、秘魯等國家和地區。
聚焦開放,打造出海服務體系
海南澄邁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廣俊
澄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海南千年古縣。澄邁2023年、2024年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海南生態軟件園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現年營收超2000億元﹔在數字、海洋、智造、綠色、文化五大領域創新突破,形成1個千億級、3個百億級產業集群。
在澄邁,開放政策與出海服務相互賦能、彼此成就。澄邁作為海南自貿港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國際平台,以“聚焦出海、投資澄邁”為主線,打造游戲、跨境電商、制造業、新能源汽車、數字文化五大出海場景,發出“要出海、來澄邁”的誠摯邀請。澄邁積極搭建企業出海服務體系,打造企業出海綜合服務平台。
在澄邁,營商環境與宜居環境持續優化。尊重企業家、走近企業家、服務企業家在這裡蔚然成風。澄邁縣“項目直通車”項目獲評全省優化營商環境示范案例,企業開辦最快1個工作日就能夠辦結,項目從簽約拿地到辦好施工手續最快僅用7.5小時。澄邁被譽為世界長壽之鄉、世界富硒福地,富硒土壤分布較集中、面積較大。澄邁致力於打造“學在澄邁”教育品牌,華東師范大學澄邁實驗中學、海南中學美倫校區、iSchool海南微城未來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海南外國語學校等在此建成辦學。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獲批國家4A級景區,東坡文化產業園、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全面加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9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