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向子豐 崔楊臻
2025年09月29日08: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近年來,“電子黑板”以演示便捷、交互豐富、粉塵污染少的優勢得以在全國中小學快速普及。數據顯示,在學校安裝的信息化設備中,電子黑板普及率已超過電腦和實物投影。與此同時,不少中小學生、家長反映電子黑板存在質量差、使用時間過長、使用不規范等問題,導致學生視力下降,有人呼吁取締電子黑板,用回傳統黑板。
在一次家長會上,廣西南寧市的李女士坐在教室后排。“教室后排到講台大約有七八米遠,而電子黑板的尺寸大約是80厘米乘120厘米。我的裸眼視力有5.0,看老師的課件都比較吃力。這樣影響孩子的視力健康,也影響孩子們的學習質量。”李女士說。
有的電子黑板屏幕分辨率較差,還會出現花屏、黑屏。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建華區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當地一所小學有2個班級電子黑板壞了,模糊不清晰,影響老師教學質量,對孩子眼睛也不好,家長多次反映,也沒有更換。還有學生家長反映,靠窗座位的學生看屏幕會反光。
對此,齊齊哈爾市建華區教育局回復表示,該學校配備鴻河電子白板20塊,也有班級使用老式白板,學校使用液晶投影進行改造,效果比鴻河電子白板稍差。區教育局已有採購計劃,但要等待資金到位。
清華大學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院研究助理王一茗對北京、河北多所中小學電子黑板使用情況調研后發現,由於電子黑板大多為嵌入式一體化設備,不易拆解、更換、維修,導致一些存在顯示問題的電子黑板“帶病運轉”,易致學生視力受損。
學生和家長反映最多的還是電子黑板使用時長過長的問題。根據2018年教育部等8部門印發的《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學校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在實際操作中,超時並不鮮見。山東濟南市的小學生孫同學今年10歲,但已經近視三四年了,他說,“目前除了數學課,其他課程基本全程使用電子屏,長時間盯著看,眼睛就會發酸。”
還有一些電子黑板被當作電視使用。湖南長沙市一名小學生家長向記者反映,“我女兒所在的小學,體育課有時候在室內上。體育老師就播放動畫片給學生看,學生樂意,老師也輕鬆。”還有部分家長反映,老師會在課間使用電子黑板為學生播放趣味影音,電子黑板的使用時間可能遠超規定的教學時間。
除去設備損壞和使用時間過長等客觀因素,還有不少讀者反映對電子黑板使用不當,比如課件字號太小、字數過多、教師切換課件速度過快等問題。有學生反映,“老師切換課件速度特別快,我還沒來得及記下重點,頁面就跳走了。”
對此,山東濟南市輔仁學校小學段負責人汪靜表示,信息化教學對於提高課堂效率,提升教學質量都有很大的促進。“教師上課制作的課件是教學輔助。學校對每節課使用的PPT張數有限制,對於PPT背景、字號、顏色也有要求。同時,每節課老師依然會有結構化板書。”當然,汪靜也承認,不排除有的學校老師,在使用電子設備時存在不規范的現象,“需要做的是規范使用標准,而不是退回原點。”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胡翔認為,個體視力受到生理、環境、行為等多元因素的復雜影響,不能簡單地將孩子近視歸因於電子黑板的使用。使用電子黑板對學生學習具有許多正面效果,比如增強互動式學習體驗、調用豐富多媒體資源、回溯學習過程、改進教學過程等。“電子黑板要想更好發揮作用,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將技術可實現的功能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有機整合,切實發揮技術在實現教學目標中的作用。”胡翔說。
“但是,電子黑板的不當使用會增加兒童的近視率。學校應通過減少電子屏幕使用時長、優化教室光線環境、保持合理用眼距離、保障設備質量等方式,降低電子黑板使用對視力的影響。學校與家長也要密切配合,通過定期檢查視力、增加戶外運動時長等方式確保孩子的視力健康。”胡翔表示,有關部門應當盡快形成電子黑板領域專門的國家標准,加強監管,制定並細化學校電子教學設備的使用規范,加強家校聯動,主動釋疑解惑,減少社會對新技術的誤解。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29日 07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