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共擎歷史火炬 照亮和平繁榮之路(大使隨筆·以史為鑒 共護和平)

鄧  勵

2025年08月16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0年前那段浸透血火的歲月,穿越時空,依然激蕩著我們的心靈。

  1938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窯洞中寫下《論持久戰》。“最后勝利是中國的”這一論斷猶如黑夜中的明燈,為苦難中的中國照亮了方向。1940年6月,法國戴高樂將軍在英國發表《告法國人民書》。“法國抵抗火焰絕不會熄滅”的鏗鏘誓言,成為法國抵抗運動的號角,呼喚起反抗納粹德國的決心。國家危難之際,毛澤東同志和戴高樂將軍都以超凡的遠見卓識洞悉歷史發展規律,點亮了勝利曙光。

  自古邪不壓正。因為正義源自人民,不可戰勝。在中國,億萬民眾以不屈的意志和血肉之軀,匯聚成頑強抵抗侵略者的人民戰爭汪洋大海。在法國,工人和普通市民奮起反抗侵略,譜寫了壯麗詩篇。正義是超越國界的人性光輝:法國醫生貝熙葉用一輛自行車在華北開辟出向抗日根據地輸送藥品的補給線,法國神父饒家駒在上海庇護了30余萬顛沛流離的普通民眾。這是中法人民在至暗時刻用良知共同書寫的友誼篇章,也是正義的不滅光芒。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80年前那段歷史留給中華民族和世人的深刻教訓。沒有力量支撐的正義,注定要經歷苦難。抗戰初期,中國積貧積弱,工業凋敝,裝備匱乏,戰士們只能以血肉之軀抵抗日寇的飛機大炮。歐洲的教訓同樣深刻。被歷史審判的《慕尼黑協定》是綏靖政策的惡果,而綏靖政策又何嘗不是當時英法兩國國內政治經濟社會問題的外交表現?和平的祈願,不能寄托於霸權的仁慈﹔安寧的基石,只能構筑於自身強大之上。

  今天,二戰的烽煙已散盡,但人類“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和平願景,仍在現實的荊棘中艱難穿行。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霸權主義陰影、單邊主義逆流、恐怖主義毒瘤,依然威脅著全球的安寧繁榮。

  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深刻指出:“用歷史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站在時代的十字路口,二戰浩劫所揭示的朴素真理愈發清晰。

  今日之中國,早已告別80年前的積貧積弱。這片曾飽受蹂躪的土地,正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磅礡力量。從苦難走向輝煌的中華民族絕不接受任何欺凌。中國始終堅持正義和歷史的正確方向,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矢志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一個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必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中流砥柱。前進道路上,中國願與世界所有熱愛和平、追求進步的力量攜手並肩,共擎歷史的火炬,照亮人類通往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康庄大道。

  (作者為中國駐法國大使)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6日 03 版)

(責編:宋美琪、薄晨棣)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