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科技創新動能澎湃——
本報記者 楊子岩 康 朴 李俊杰
2025年07月13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海水中的原料,如何點亮萬家燈火?
月球上建造基地、供應生活用水,能否就地取材?
這些充滿科技感的想象,在安徽,都能看得真切:
從海水中提取原料,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有望釋放出巨量清潔能源﹔月壤原位3D打印系統、月壤水冰熱提取系統原理樣機等深空探測實驗室的新發明將讓月球“生活”更便捷……
行走江淮大地,眼見量子科技、深空探測、聚變能源蓬勃發展,未來產業群峰競秀﹔低空經濟、商業航天、人工智能等新賽道科技成果也正加速融入生產生活。
未來產業,何以在安徽這個傳統農業大省成形起勢?
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合肥未來大科學城內,近日啟動總裝的BEST裝置施工正忙。參照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實現可控核聚變,是大眾口中的“人造太陽”,也是許多科學家眼裡的“終極能源”。
“科技創新與產業應用實現了雙向奔赴。”BEST裝置建設主體單位聚變新能(安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介紹。
在他看來,BEST裝置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應用場景,零部件數量以百萬計。“我們早早布局產業鏈國產化能力,走通從基礎研究‘最先一公裡’到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的創新路徑,在合肥及周邊孵化多家核聚變相關企業,部分已經上市。”嚴建文說。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多次刷新世界紀錄,“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牽引前沿探索……聚木成林,合肥布局建設的13個大科學裝置集群形成獨特引力場,累計孵化科技型企業近50家,帶動相關未來產業蓬勃發展。
輸入一句話,等待片刻,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智象未來開發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就能“變”出一段畫質清晰的視頻﹔高分通過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醫學綜合筆試,科大訊飛開發的智醫助理,已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超10億次人工智能輔診建議﹔轉動“手臂”,電子眼“環視”工件一圈,隻用3分鐘,埃夫特智能機器人公司研發的免編程焊接機器人就能自動完成焊接……
解放生產力,釋放想象力,人工智能企業從大眾日常生活中找需求,以場景為牽引,讓創新科技賦能千行百業。圍繞工業、教育、醫療等領域,安徽開放“人工智能+”場景機會300余項,引育埃夫特、芯動聯科、智象未來等一批細分賽道領軍企業,集聚人工智能規上企業894家、產業鏈關聯企業1.2萬家。
曾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求學多年的梅濤又回到合肥創業。作為智象未來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他說:“安徽在人才支持、場景開發等方面積極賦能,幫助企業在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蕪湖市灣沚區航空小鎮,12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如今,一座低空經濟產業之城已拔地而起,不出園區就能造通航飛機。
“今天的市場競爭,不只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生態與生態之間的競爭。”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滿林說,“發動機、復合材料是自研的,航電系統、螺旋槳等關鍵零部件也能在方圓幾公裡內找到國產供應商。”
電科飛機是第一家落戶航空小鎮的整機制造企業,也是“鏈主”企業,在其帶動下,10余年來這裡集聚200余家上下游企業。灣沚區委常委、副區長朱應華介紹,依靠技術自主創新、“鏈主”企業引領和集群規模效應,園區現已建設成國內最大的中小型飛機和無人機生產基地,通航整機核心部件本地配套率100%。去年,蕪湖市低空經濟產業營收達463.8億元。
播良種於沃土。集成電路產業鏈上,封裝基板是連接芯片與外部電路的樞紐。2023年6月,芯聚德科技落戶宣城市廣德經濟開發區,目前一期月產5000平方米封裝基板已供應閃存、固態硬盤等領域。
“48個月完成投資建設並供應市場,這在行業內創造了一項紀錄。”芯聚德科技董事長康亮說,“地方政府搶抓新興產業發展機遇,無事不擾,有求必應,這對跟時間競賽、跟技術競賽的新賽道企業來說,能省去大量溝通成本,同時也能讓我們得到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
去年發布的《安徽省未來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省未來產業規模力爭達到5000億元,打造空天信息、通用智能、低碳能源3個1000億元未來產業。
錨定國家培育未來產業的戰略部署,面向全球科技和產業前沿,完善場景、金融、人才全要素支持,貫通“政產學研金服用”經脈,構筑高水平創新生態,一幅未來產業的地圖正在江淮大地鋪展開來。
(本報記者陳靜文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3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