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陽曲縣黃寨鎮南留南村第一書記尤變清——
本報記者 付明麗
2025年07月11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 |
尤變清在果園裡忙碌。 |
“我們村的白水杏,皮薄水大肉厚,先嘗后買!”在6月底舉辦的山西(太原)特優農產品夏季產銷對接活動上,山西省陽曲縣黃寨鎮南留南村第一書記尤變清當起推銷員,一個多小時,180箱白水杏就被搶購一空。
駐村10年,尤變清一直圍著果樹轉。2015年,尤變清作為駐村工作隊隊員來到南留南村時,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容村貌臟亂差,進村的路坑坑窪窪。村民對她並不看好:“一個女娃兒能干啥,來走過場的吧。”
面對質疑,軍人出身的尤變清心裡攢著一股勁兒。“要改變老百姓對你的看法,必須干點實事,隻會吹牛不行。”尤變清說。駐村第二年,工作隊引來幫扶資金,為村裡修了一條3.8公裡長的柏油路,之后又將幾個自然村之間的土路全部硬化。
“要脫貧致富,還得發展產業。”2017年,尤變清擔任南留南村第一書記,如何找到合適的產業發展道路,成了挂在她心頭的一樁事。
南留南村位於山區,原本適宜種果樹。可是多年前,果樹得了腐爛病,挂不住果,村裡將種了十幾年的果樹都砍了。對於再次引進果樹種植,村民有很大疑慮。
為此,尤變清請專家檢測、改良土壤,帶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去外地“取經”,陸續引進了玉露香梨、櫻桃、白水杏等新品種。果樹有3到5年生長期,駐村工作隊選擇養護5年后再交給村民打理。
“產業要發展好,大家必須擰成一股繩。”尤變清發現,村黨支部組織生活不規范,作用發揮不明顯。她從規范“三會一課”抓起,創新“田間黨課”“果園主題黨日”,把組織生活會開到田間地頭。
漸漸地,果園步入正軌。2021年,尤變清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那一年,村裡的千畝果園剛開始挂果,銷路又成了問題。村民開著三輪車去縣城裡賣杏,賣到晚上還剩一半。興沖沖去,耷拉著臉回,尤變清看了不是滋味。
“縣城的市場就這麼大,必須拓寬銷路。”尤變清瞄准直播和短視頻,取得了不錯效果。
后來,尤變清又接到了太原市的農展會邀請。
“縣城都賣不了,大老遠拉到市裡,賣不了咋往回弄呀?”尤變清動員了好幾天,沒人願意去。她跟村支書商量,成立一個小組,駐村工作隊負責展會銷售,發動黨員和種植大戶做后方保障。村民張建勇主動承擔起運輸工作:“村裡的黨員干部都這麼拼,咱也出點力,村裡好了大家都受益。”
農展會上,1500箱白水杏銷售一空。南留南村白水杏成了最受歡迎的農產品。尤變清趁熱打鐵,舉辦了首屆採摘節,不少人慕名到村裡採摘,汽車從地頭排到村口。
產業開始有了起色。可沒成想,今年春天果樹遭受了霜凍,減產80%。“必須延伸產業鏈,增強抗風險能力!”南留南村離市區近,周邊還有主題樂園,尤變清覺得將果樹經濟與鄉村旅游結合,一定有市場。
今年,村集體流轉了6畝土地,試點田園綜合體項目,種有機蔬菜,搞林下養殖,發展採摘露營經濟。最近,田園綜合體項目初見模樣,不久就能開門迎客。
駐村10年,寒來暑往,大伙兒都說,尤變清“駐”進了大家心坎兒裡。
如今,黃寨鎮推動規模化經營,延伸產業鏈條,為6個行政村的果品提供冷鮮儲藏、統一包裝、農產品加工等服務。在南留南村,每年5月到10月,村民一直有水果賣,一畝地能增收3000多元。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尤變清底氣更足了,她想借此機會把村裡的經濟合作社運行起來,村集體強了,就能為老百姓辦更多實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1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