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職業彈幕人”套路當休矣(縱橫)

楊建楠

2025年07月11日08:1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在視頻平台追劇、看電影,時不時發兩句彈幕,是許多網民的日常。可你或許想不到,“發彈幕”也能變成“職業”。

  “職業彈幕人”是指通過操控虛假賬號或者雇用“網絡水軍”,在直播、短視頻等互動場景中批量發布事先寫好的話術評論,虛構產品功效、用戶評價或交易數據,誤導甚至欺騙消費者、制造虛假流量的黑灰產業從業者。

  “7天暴瘦10斤”“喝酒也能瘦”……在一些直播間,看似真實的“用戶體驗”,其實是“職業彈幕人”的話術。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辦了全國市場監管領域直播電商“職業彈幕人”的首例案件,依據《網絡反不正當競爭暫行規定》,對當事人處罰款10萬元的行政處罰﹔對提供刷屏服務的第三人,將相關線索移送公安機關。

  有人把“職業彈幕人”比作線上的“托兒”,將其與“排隊托兒”“醫托兒”歸為同類。其實,“職業彈幕人”並非簡單當“托兒”。相較於評論區那些“刷”出來的好評,彈幕的即時性和互動性更具迷惑性——當大量彈幕變著花樣夸產品,消費者很容易“上頭”。這種新型營銷手段不僅欺騙、誤導消費者,擾亂市場秩序,所賣產品如果涉及假冒偽劣,還有可能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損害。

  “職業彈幕人”只是電商產業種種亂象的冰山一角。普通消費者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直播間的“彈幕人”。據媒體報道,一些直播間經常有人刷“衣服嘎嘎好”的彈幕,初看以為是真心稱贊,實際卻是為了獲得商家的福袋,不得不發送這條彈幕。這同樣是某種程度的造假。如果不剎住這股歪風,人們就會分不清直播間、評論區裡的留言哪些是真實分享,哪些是精心設計的劇本。這不僅會動搖電商行業的誠信基礎,也會對社會風氣造成不良影響。

  有博主曾吐槽,電商的營銷套路像草一樣“野火燒不盡”。“職業彈幕人”全國首案的查辦,無疑是一次有效“除草”。當更多雷霆之力落下、平台加強監管、消費者擦亮眼睛,營銷亂象這把“野草”也就長不起來了。

  (摘編自《天津日報》,原題為《“職業彈幕人”這棵草,當除》)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1日 05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