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8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 |
6月30日上午,92歲的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 |
“你有一顆炙熱的向黨之心,令人感動。”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話語,既是對92歲新黨員游本昌追求信仰的肯定,也是對廣大文藝工作者永葆初心使命、投身文化強國建設的勉勵。將藝術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將青春奮斗融入新時代文藝的輝煌篇章,本版邀請文藝工作者暢談心得體會,凝聚奮進動力。
——編 者
誓言照亮我一生
游本昌(中國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
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委托中央組織部負責同志給我的勉勵和問候,我深感榮幸、激動不已。這份關懷讓我深深感受到黨和國家對文藝工作者的牽挂,也讓我更加堅定對黨的擁護與感激。
2021年12月25日,正值中國國家話劇院創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藝術家回信,在信中勉勵我們“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這份深切囑托成為我藝術創作的動力,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
2024年春節期間,田沁鑫院長率隊到家中慰問時,我向她鄭重表達了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願望。田沁鑫院長第一時間將此情況轉達給劇院黨委、文化和旅游部黨組和有關負責同志。上級領導關心重視,部機關黨委和劇院黨委工作高效、規范。2025年6月30日,作為新發展的預備黨員,我在黨旗下宣誓:“感謝黨組織接納了我,我為自己終於成為中共預備黨員而感到榮幸,我一定會信守對黨的承諾,希望黨相信我的誓言,這將照亮我的一生。”
為了這一刻,我已奮斗七十余載。這一生中,我多次萌生入黨心願,但始終藏在心裡,覺得不夠,還差得很遠。如今,我終於成為這個光榮集體的一員。盡管已年逾九旬,我仍堅持終身學習、終身進步,在思想和行動上永不懈怠。
我會倍加珍惜習近平總書記給我的勉勵,全力以赴、傾情奉獻,認真完成黨組織交給我的每一項工作。只要黨需要、觀眾喜歡,我就一直演下去,用心打磨好每個角色,努力創作更好的作品,竭盡全力為黨的文藝事業貢獻力量。
這份沉甸甸的囑托,也是對所有文化界、藝術界同志們的希望。我們一定要全力以赴,將炙熱的心、全部的力量付諸行動,站牢人民立場,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把心貼在人民的脈搏上
郝 戎(中央戲劇學院院長)
92歲的游本昌老師以“濟公”形象溫暖了千家萬戶,擁抱了信仰的朝陽。
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勉勵如春風拂過文藝園地,激勵了無數一線文化工作者。
中央戲劇學院的藝術長河,始終奔涌著紅色血脈。從這裡走出的老藝術家們,用一生詮釋著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田華老師,在《白毛女》中演繹舊社會的血淚,在《黨的女兒》裡刻畫共產黨人的錚錚鐵骨。為塑造喜兒的形象,田華睡土炕、吃糠餅,她朴素的話語至今回蕩:“演戲先做人,要做黨的忠誠文藝兵。”“七一勛章”獲得者藍天野老師,年輕時在解放區舞台上塑造英雄兒女,后來成就了《茶館》裡秦二爺的經典形象。為演好角色,藍天野在工廠一蹲就是半年。這種“沉到生活最深處”的創作態度,正是這些老藝術家信仰的寫照——他們將對黨的忠誠刻進骨子裡,融進每一個角色中,用一個個立足時代、扎根生活的作品,詮釋著“人民藝術為人民”的擔當和追求。
游老九旬入黨的選擇,像一面鏡子,照見信仰並非青春獨有的激情,而是歲月淘洗后愈發純粹的生命選擇。
在文藝界,這樣的選擇並非孤例。郭蘭英老師同樣在晚年成為黨員,把生命融進《我的祖國》的壯闊旋律。當她唱起“一條大河波浪寬”,眼中閃爍的淚光是信仰的赤誠,是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情。“炙熱的向黨之心”賦予藝術以根基,更為藝術注入奔騰不息的源頭活水。這昭示了,信仰絕非虛懸的口號,而是台上每個眼神裡的滾燙真誠,是台下數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堅守,是支撐藝術生命穿越風雨的脊梁。
中央戲劇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今年迎來75周歲生日。藝術教育的真諦,在於信仰的接力。我們堅持以思想引領為主線的教學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實踐創作觀,堅持在賡續紅色血脈中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今天,當中戲學子在練功房揮汗如雨、在劇本圍讀激烈爭論時,他們學習的不僅是表演技法,更是田華“清清白白做人”的操守,是藍天野“戲比天大”的執著,是游本昌“濟世為公”的情懷——這是信仰傳承的接力棒,是沉甸甸的精神火炬。
真正的表演,在與人民同悲歡共呼吸的每個瞬間,在漫漫藝術之路上始終照亮心間的那盞信仰的燈。這盞燈照亮過田華在戰火紛飛中背著行頭跋山涉水的巡演路,照亮過藍天野於牛棚昏暗油燈下偷偷練功的深夜,如今又在游本昌九旬入黨時煥發新光。這些信仰最朴實的模樣,為后輩樹立了精神標杆。它告訴我們,唯有把心貼在人民的脈搏上,才能在舞台上演繹這個偉大時代的精神氣象。
當無數源於信仰、飽含真誠的創作從越來越多年輕演員中涌現出來,文化強國的道路必定越走越寬。這道路上,有傳統的厚重、創新的火花,更有屬於我們這個民族的永恆星光——這星光在每個文藝工作者俯身大地、貼近人民的足跡裡,在每一個傳遞真善美的角色中。
難忘一份“不能再等待”的心情
王 勇(國家京劇院院長、一級編劇)
92歲的游本昌庄嚴宣誓入黨,讓我思緒萬千——老一輩藝術家赤誠純粹的信仰故事、熠熠生輝的藝術人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文藝工作者在新的長征路上砥礪奮進。
今年是國家京劇院建院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勉勵國家京劇院青年藝術工作者:“新起點上,希望你們傳承前輩名家優良傳統,踐行藝術為民,堅持崇德尚藝、守正創新,讓京劇藝術持續煥發時代光彩”。可以說,70年建院史,就是一部堅定信仰、用藝術回饋祖國和人民的藝術史。
難忘梅蘭芳先生那份“不能再等待”的心情,那是一種時不我待的責任感、一心向黨的信念感。1957年12月,中國京劇院(現國家京劇院)首任院長梅蘭芳在近萬字的入黨《自傳》中深情寫道:“我已經參加了社會主義革命事業,天天正在做著我應當做的工作……我今天才申請入黨,不算早了,不能再等待了。”近萬字的入黨《自傳》,將自己半個世紀的藝術人生娓娓道來,字裡行間,滿是對黨的赤誠與向往。1959年7月1日,梅蘭芳進行了庄嚴的入黨宣誓,當天,《人民日報》頭版報道了他入黨的消息。正如梅蘭芳在入黨申請書中寫的,他“認清了作為一個藝術勞動者所應走的正確的光明的道路”,用一生踐行自己的那句話——愛國要切實去做,一步是一步,這才是正理。
國家京劇院的根脈在延安,沒有前輩先驅的艱苦奮斗,就沒有國粹京劇的美名殊榮。在這裡,許許多多令人敬仰的前輩藝術家,用藝術人生書寫著信仰的故事,以高尚人格滋養藝術實踐。
杜近芳老師多次滿懷感恩之情地說:“是黨和國家培養了我,讓我以文藝服務人民,我從一個舊社會的藝人成為人民的藝術家,這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一名知恩圖報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老師終其一生用藝術回報黨和人民。晚年的她臥病在床,只要精神尚可,便會通過電話或視頻,為90后學生悉心授課,將自己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
劉長瑜老師多年來堅持到劇院排練廳,一次教導七八名年輕演員排戲練功。她將自己畢生的藝術經驗傾囊相授,親自上陣示范,一個又一個“李鐵梅”“紅娘”“春草”“梅英”,在她手把手的指導下,走到聚光燈下,走到觀眾面前。
李光老師排練經典劇目《大鬧天宮》時,力求全堂精彩。他對主演的一招一式、表情神態進行細致入微的指導,對群演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從走位配合到動作幅度,都逐一講解、親自示范,不放過任何細節。
孫桂元老師耄耋之年不改其志,以對京劇藝術的執著熱愛投入到排演中。他所執導的《西安事變》《滿江紅》《孟麗君》《鍘判官》等多部劇目榮獲各項殊榮,贏得了戲迷觀眾的廣泛喜愛。
正是因為這些前輩藝術家對戲曲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執著堅守,持之以恆地實踐創造,才讓新時代的京劇藝術不僅承載著美學價值,更肩負起文化傳承創新的使命。這種榜樣的力量,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未來,國家京劇院將努力培育更多有信仰、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讓更多有夢想的年輕人都能凝聚在信仰的“聚光燈”下,綻放屬於自己、屬於時代的光彩。
真正的藝術永遠與信念共生
田沁鑫(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一級導演)
2024年春節,我代表國家話劇院去看望九旬高齡的老藝術家游本昌老師。游老拿出他在劇院工作的劇照和生活照片,如數家珍。追憶往昔,難掩激動,問及還有什麼願望,他表示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
2025年6月30日上午,92歲的游本昌同志在黨旗下,庄嚴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
這是游本昌同志的鄭重抉擇。人生耄耋之年,也是生命最完善的時刻。游本昌同志選擇歸心於黨,這是信仰的光芒照耀,是最動情的全心托付,是生命深處的渴望與歸屬。
習近平總書記委托中央組織部負責同志向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游本昌轉達勉勵和問候,溫暖了92歲高齡的游本昌同志,也感動了國家話劇院每一位員工,更激勵了全國文藝工作者,愛黨愛國、忠誠事業,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勉勵和問候第二次抵達國家話劇院。2021年12月25日,劇院創建80周年、正式成立2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藝術家回信。
作為國家話劇院的管理者,此次勉勵和問候,令我們深切感受到,年齡並非信仰的邊界,真正的藝術永遠與信念共生。游本昌同志的藝術生涯,是一部“信仰與堅守”的詩篇。他經歷新舊時代的更迭,在新中國成立后,在人民助學金資助下,進入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學習表演,畢業后加入中央實驗話劇院(國家話劇院前身之一),成為新中國第一批話劇演員。是黨的培養,帶領游本昌同志走上文藝之路。
從事文藝事業70多年,游本昌同志始終勤奮刻苦,嚴於律己,藝術探索不停。在電視連續劇《濟公》中,他飾演南宋高僧濟公,將“游戲人間於外相,慈悲心懷蘊廣博”的人物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在其他劇中飾演的配角,同樣認真、同樣出彩。游本昌同志看待藝術知敬畏,他常說:“角色無大小,靈魂要真誠。”他近90歲拍攝電視劇《繁花》時,為每場戲都准備幾套方案,選擇和年輕人一起熬夜,每天工作近10小時,最終,他讓運籌帷幄的“爺叔”形象走進了廣大觀眾的視野。正是這份對表演藝術的堅守,讓游本昌同志的藝術生命在九旬高齡綻放光芒。
學習游本昌同志為人從藝的精神,讓我們更深刻領悟到,“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游本昌同志將個人藝術生命與國家命運、人民期盼緊密相連,以卓越演技塑造諸多充滿人性光輝的角色,傳遞著向上向善的生命力量。游老用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應有的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
如今,這位92歲的藝術赤子,以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真摯選擇,讓我們確信:生命終會老去,但信仰永遠年輕﹔藝術或有邊界,而文藝為人民服務的追求永無止境!國家話劇院全體同事和廣大藝術工作者,願都如游本昌同志這般,以純粹信仰為根基,以藝術堅持為筋骨,以服務人民為靈魂,不斷錘煉我們手中的藝術之筆,書寫文化強國文藝篇章!
信仰是火,是光
李寶群(一級編劇)
從事戲劇劇本創作40年,體會最深的一條,是創作者必須有信仰。無信仰,人生便如黑夜無燈,荒原無路。無信仰,劇本便缺少思想之光、精神之光,再豐厚的生活積累,再強烈的情感體驗,再精彩的故事情節,再豐富的細節,也會黯淡失色。
時代需要心懷理想信念、有信仰有擔當的文藝工作者。藝術應該為時代鑄魂,用有靈魂、有溫度、有精神高度的作品感染觀眾。
還記得創作話劇《從湘江到遵義》,我們主創一行重走長征路,沿紅軍長征路線,從湘江損失慘重的戰場一路跋涉,山茫茫,水滔滔,一座座山寨,一處處古鎮,經湖南通道,入貴州黎平老街,看烏江奔涌,觀遵義夜色,登婁山雄關,渡赤水河,沿途紅軍留下的標語仍深刻石崖,無名烈士的墓地隨處可見……支撐紅軍指戰員歷盡艱難走完萬裡征程的,正是強大的信仰。山水間,雲霧中,仿佛仍飄動著他們的旗幟……正是這樣的遠行,讓我們完成了這部戲的創作,在全劇結尾,劇中人對當代人發出了關於信仰的追問。
還記得創作壯劇《百色起義》,我和主創團隊深入廣西百色市、河池市東蘭縣。山深林密,天高雲淡,壯鄉人講起當年,韋拔群帶領壯鄉兒女義無反顧參加革命。“快樂事業,莫如革命”,韋拔群及家中數十人犧牲。李明瑞身居高位卻放棄榮華富貴投身起義,“革命是我唯一能走的路”。一批批華僑也奔赴八桂加入起義……他們中的大多數沒看到未來的新中國,隻為了心中的信仰。這一切,都成了我寫《百色起義》的動力,我要用戲劇告慰先烈的在天之靈。
還記得寫話劇《風雪漫過那座山》,遍走東北三省,尋找抗聯遺址,採訪抗聯后人。風雪漫天,我仿佛看見一支支抗聯小隊在風雪中拼死血戰寧死不降,仿佛聽見一個個抗聯戰士在密林中圍著篝火唱著抗聯之歌……
寫話劇《古田會議》和《香山之夜》中的革命者,寫話劇《冬日1948》困境絕境中的起義將士,寫話劇《此心光明》中的古代思想家王陽明,寫話劇《嚴復》中啟蒙思想家嚴復,寫話劇《鄧世昌》中的愛國將領鄧世昌,我都想努力寫出劇中支撐人物內心的生命信仰。那是火,是光,可以照亮人生,也可以照亮我的靈魂,照亮作品的每個角落。
人,都需要信仰支撐,扛起生的重負,涌起活的勇氣,而世間最美的信仰是讓這個世界更好,讓每個人活得更好。在這個意義上,書寫人類的信仰,發現信仰的力量,是藝術家永遠寫不盡的創作母題,正像《從湘江到遵義》的那句台詞:“信仰之火,不會熄滅”。
堅定信仰、崇德尚藝,92歲的游老做出表率,我們這些后輩理應更加努力,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作品。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8日 2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