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中央開展二〇二五年度重點考察調研
本報記者 竇 皓
2025年07月08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一段時間以來,浙江省積極布局新賽道、新產業,彰顯其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中的重要作用。如何營造有利於企業創新的生態環境,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近日,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常務副主席邵鴻率調研組就“優化企業創新生態,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課題,先后赴浙江嘉興、杭州等地,前往科技型企業和研究院、實驗室等各類平台調研,了解現狀、發現問題。
深入一線調研,了解創新生態
孕婦戴上智能貼片,能24小時不間斷傾聽胎兒心率﹔一張特殊構造的智能床,能夠監測使用者心率、呼吸率等生命體征數據……在位於浙江省嘉興市的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展廳內一系列前沿的“黑科技”展示,令人眼前一亮。
“一些產品從研發到市場應用,快的隻用了幾個月,在以前幾乎不可能做到。”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向調研組表示,得益於研究院的體制機制,許多科技成果在極短時間內實現了產業化。目前已經孵化企業2000多家,其中70多家已經上市。
在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展廳內,智能機器狗和人形機器人在工作人員的操縱下,靈巧地做出各種動作。調研組詳細了解各款機器人的性能特點,同時圍繞產品研發和科技創新,與相關負責同志深入交流座談。
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與發展,調研組先后深入嘉興、杭州等地多家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等,了解情況。圍繞完善政府鼓勵支持企業創新的政策舉措、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促進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等具體問題,調研組與企業和有關機構負責人及其研發人員等深入交流,聽取意見建議。
歸納經驗做法,注重問題導向
實驗室裡的科研成果如何真正走向市場?在杭州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工作人員向調研組展示了國內首個成果轉化領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通過對大量相關數據的收集處理,系統可以迅速實現科研機構科技成果與企業需求之間的智能匹配。
在良渚實驗室,調研組參觀了實驗室展廳,了解良渚實驗室建設思路、人才引育、科研轉化以及細胞治療、新藥創制、先進儀器、生物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做科研和做產品、做市場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通過打造雙創博士學院,培育一支兼具科學家素養和企業家精神的人才隊伍,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之間架設一座堅實的橋梁。”良渚實驗室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驗室充分發揮自身創新優勢,打通科研與轉化、基礎與臨床的平台,積極對接高校、企業、醫院、政府各級資源,促進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讓更多成果走出實驗室,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在杭州余杭未來科技城,調研組詳細了解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與創新生態的經驗做法﹔在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鎮,調研組圍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能力水平,進行交流座談……從科技企業到新型研發機構,再到科研成果的轉移轉化平台,調研組一路尋經驗、提問題、找答案。
今年年初,中共浙江省委圍繞做深做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作出部署。調研組表示,近年來浙江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新路子,積累了許多好做法、好經驗。調研組將對學習調研成果進行認真梳理,深入消化吸收,做好歸納總結。
交流意見建議,積極建言獻策
調研期間,調研組還在嘉興、杭州等地召開了座談會,與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民營企業家和商會代表深入交流,系統了解當地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舉措、成效和存在問題。
“希望政府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初創型科技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建議通過政府採購、政府引導的示范項目等方式,率先使用創新產品,為創新產品提供應用場景和市場機會,助力創新企業快速成長壯大”……考察期間,調研組在所到的每一站都認真傾聽企業的聲音,了解當前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方面存在的堵點、難點,聽取基層和企業對國家政策的意見建議。
結合調研情況,調研組建議進一步深化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理解。科技創新為產業變革注入“源頭活水”,產業創新為技術突破提供“試驗沃土”,二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建議將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相關工作與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統籌考慮﹔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要思考如何通過政策引導和資源配置改革,更加充分激發企業的創新動力與活力,推動形成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合生態﹔積極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面臨的難題,如金融支撐不足、對新技術的監管如何把握好“度”、企業創新人才缺失等問題,要結合地方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新的辦法來解決。
調研組也表示,為切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更好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堅定發展信心,著力培育創新文化,形成良好的創新生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8日 1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