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學習實不實  事上見真章(大家談·不斷培土加固中央八項規定堤壩③)

2025年07月03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既要入腦入心,更要見行見效。學習教育的成效,最終要靠工作成效來檢驗。本期大家談,我們選刊3篇,與讀者一起探討,如何在學中思、查中改、改中進。

——編  者  

“無會日”更是“有為時”

范奕鳴

當前,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在深入開展。不少地方出台規定,進一步精簡會議數量、壓縮會議時長,有的還推行“無會日”制度,讓干部擺脫“會海”束縛。

“無會日”的意義,並不只是規定某一天不開會,還在於樹立無事不開會,有事開短會的工作導向。過去,有的地方和部門存在“重開會輕落實”或“以會議落實會議”的傾向,讓落實“懸在半空”。精簡會議,就是為了讓干部不再忙於趕場開會,而是聚焦在抓落實上,聚焦在基層治理、產業發展等民生實事上。

會議精簡了,騰出來的時間和精力必須用好。一來,精簡意味著會議必須開得更有效率。與會人員要在會前做足功課,摸清情況,用更多時間做調查研究,在會上則重點講問題、談方法、找路徑。二來,精簡也意味著黨員干部有更多時間精力深入一線、服務群眾,必須真抓實干,認真聽意見、解難題、促發展,把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從這個意義上講,“無會日”更是“有為時”。

(作者為安徽阜陽市太和縣委辦公室干部)  

杜絕“重包裝、輕實效”

段偉利

開展學習教育,查擺問題、集中整治是關鍵環節。在這一過程中,應堅決杜絕“重包裝、輕實效”的做法。

當前,在一些地方的整改中,存在避實就虛、避重就輕、避難就易等問題和不良傾向。

比如,有的台賬多為容易解決的小問題,對復雜的矛盾、難啃的硬骨頭,則盡量回避、不入賬冊﹔有的問題清單大而化之,整改舉措缺乏可操作性﹔還有的驗收主要看材料是否齊全、表格是否規范,整改落實隻停留在材料中。

學習教育應始終聚焦問題、切實解決問題。對於復雜矛盾和深層次問題,必須敢於動真碰硬,不回避、不拖延,確保“入賬”的都是真問題。驗收銷賬,也必須堅持效果導向,堅決防止“材料過關”“表格銷賬”。短期能夠解決的,要立行立改,一時難以解決的,要一抓到底,做到問題不解決不鬆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

(作者為河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辦公室干部)

營造“放手干”的氛圍

劉  昕

“八項規定改變中國”是具體的、現實的,對於服務科技成果轉化的我們而言,就體現在轉化服務回歸本質、一切向著“把論文變成生產力”去努力。過去“文山會海”佔據大量精力,現在直奔企業問需求、送服務﹔領導干部帶頭跑高校、進實驗室,和科研人員“板凳上聊轉化”……作風的改變,帶來的是服務的提質,增強的是轉化的效能。

塑造優良作風,既需要在增強黨性修養上綿綿用力,也離不開務實管用的制度舉措。以科技成果轉化為例,依托“一線工作法”,我們走訪科技型企業,建立“需求清單+責任清單”,為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提供助力﹔精簡報表材料,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服務,讓科創企業和科研人員能更專注於創新﹔針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在成果轉化中的難點痛點,多形式、多途徑舉辦科技成果對接活動,提高了轉化成功率。

制度既具有保障作用,也有推動作用。確保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應當從實際問題出發,把“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起來,以檢促改,進而推動建章立制。

轉作風、改作風,為的是辦實事、出實績。既營造“放手干”的氛圍,也破除“不敢干”的束縛,定能把作風建設新成效轉化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

(作者為湖南長沙市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干部)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3日 05 版)

(責編:彭曉玲、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