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浙江杭州梅林村,一年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

梅林村,滿滿人氣從何來(經濟新方位·農村消費觀察)

本報記者  竇  皓

2025年05月28日08: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為梅林村村貌。
  姚靖霖攝(人民視覺)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國家能源局
  制圖:蔡華偉

  周末,浙江杭州蕭山區瓜瀝鎮梅林村又熱鬧起來。

  大片綠地上,游客搭起帳篷,草木幽香陣陣﹔“梅好小街”中,咖啡廳、面館食客眾多﹔市集攤位前,往來的游人被蘿卜干等特色農產品吸引……春季賞花,夏季釣蝦,秋季割稻,來這個村,游客總能體驗到新鮮玩法。

  村頭的公共停車場,20多個充電樁整齊排列。游客王小偉帶著孩子,開車駛入充電車位,下車掃碼、插充電槍,一氣呵成。“停車場免費開放、充電方便,有空就帶家人來梅林村轉轉。”王小偉說。

  村裡來了新游客

  “現在大家都夸村子漂亮,游客越來越多。”走在干淨整潔的村道上,村裡的講解員沈夢嬌正帶團參觀村容村貌,“像這樣的團,我們每天要接待好幾批。”

  “人氣最旺的時候,一天有上千名外地游客。”梅林村黨委書記楊燕江說,2024年梅林村接待游客超5萬人次。

  滿滿人氣,從何而來?

  梅林村的答案是,找回“詩意田園”。“千萬工程”持之以恆推進,梅林村開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垃圾分類,逐步建設起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村中心,是一座佔地19畝、設計現代的白色建筑,內設24小時鄉村數字書房、智慧健康服務站、無人超市等,來自中國美術學院的設計團隊為它取名——“美好生活中心”。

  沿著16公裡的慢行步道、生態河岸漫步,步步皆風景。梅林村已是游客慕名而來的“詩與遠方”。

  要把游客的慕名而來,轉變為多來常來,讓“流量”變“留量”,梅林村著力打造更多元、更豐富的消費場景:“梅好哥”特產集合鋪飄出陣陣梅子香,“蕭山本味”品牌店擺著湘湖龍井等農產品,共富面館的次塢打面頗受歡迎,“王泰和”蘿卜干、“老大昌”釀造醬油等本地傳統品牌紛紛進駐。游客掃描村裡張貼的“瀝小二”二維碼,便可快速了解村庄概況,知道停車位、公共廁所在哪裡,主要景點、特產有哪些。

  “我們筑巢引鳳,大力吸引鄉村旅游、民宿經濟、觀光農業等業態落戶梅林。村裡好看、好玩,游客自然會來。”楊燕江說。

  村裡多了新村民

  “這裡雖是農村,卻和城市一樣便利。”32歲的駱鄭凱,原本從事軟件行業,去年11月搬到村裡居住。“從充電樁到智能健身器材,再到咖啡廳、電影院,村裡的現代化配套,讓我拋下顧慮,選擇在這裡開啟慢生活。”

  像駱鄭凱這樣通過網絡遠程工作的人,被稱作“數字游民”。梅林村以美好生活中心東區舊改建筑為基地,打造6000平方米的共享辦公空間、會議空間、廚房、復合型住宿等,吸引40多名“數字游民”入駐,涵蓋人工智能創作、設計、自媒體等各行各業,形成青年社區。

  他們在村裡生活、消費的同時,也把城市裡的新業態帶到鄉村。如今,村裡開起一家又一家“網紅店”,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游玩。

  走進“桑甜”唐果子茶點體驗店,各種稻米衍生品琳琅滿目﹔在“千萬+”小館,白天賣咖啡,晚上舉辦各類文娛活動﹔來到“無尋處”工作室,游客可以在這裡上陶藝課、和大家交流學習。還有人在村裡辦攝影展,或用人工智能繪畫等技術給村民設計卡通形象。

  新村民為村子注入新活力。

  村民有了新生活

  村裡的網格員李超原本開燃油車,因為村裡充電方便,加上以舊換新政策優惠,買了輛新能源汽車。2021年起,國網杭州蕭山供電公司開始為梅林村安裝充電樁,並逐步覆蓋周邊村庄。

  “充電樁方便了我們,也帶來人氣。除了游客,很多卡車司機也會停在村裡,充電、休息、吃飯。”李超說,隨著車流和人流增多,2023年村裡還引入了快充樁。

  2024年,梅林村集體經濟收入774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超6萬元。腰包越來越鼓的同時,村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

  村子建起智慧管理系統。走進24小時無人超市,掃描貨碼,線上支付,無需排隊,購買方便。李超說:“早上起來,在家門口的跑道上走一走、跑一跑——跑了多遠、消耗了多少卡路裡,旁邊的智能屏幕都會顯示。”

  走到公交站點,“你看這個數字公交站,天氣預報、公交車實時位置、線路信息都能看到。”李超介紹,過去村民看病得坐公交去鎮上或城區﹔如今,戶籍人口已全部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通過村裡智慧健康服務站的“健康大腦”,在家門口就能直接挂號,看小病、做常規檢查都不用出村,遇到疑難雜症還可以遠程會診,“日子越來越好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8日 03 版)

(責編:王瀟瀟、唐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