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福建漳州將谷文昌事跡融入思政課

地瓜湯裡品廉潔(解碼·思政課怎麼上)

本報記者  施 鈺

2025年05月28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金鑾灣畔,木麻黃綿延上百裡,海風吹來,涌起綠浪。

  “一會兒要仔細聽故事,出來后要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故事哦!”東山縣文昌小學黨支部副書記吳愛慧帶著四年級40名小學生,來到谷文昌廉政主題館。在這裡,孩子們要上一堂思政課,主題是“學做木麻黃,爭當廉潔小衛士”。

  “同學們請看,谷文昌爺爺的碗裡是什麼?”走進主題館,講解員引導孩子們觀察一尊谷文昌坐在桌前吃飯的雕塑。

  “地瓜!”孩子們異口同聲。

  “這碗裡的地瓜,有一個故事。”講解員介紹,1959年,經濟困難、食品短缺,東山縣各地食堂只能靠少量地瓜絲熬湯度日。一天,時任東山縣委書記的谷文昌來到樟塘鎮(當時為樟塘公社)。吃午飯時,炊事員特地給谷文昌舀了一碗很稠的地瓜絲湯。谷文昌看了看大家碗裡的稀湯,二話不說就把自己的湯倒進大鍋裡。他說:“我怎麼能搞特殊?”說罷,自己舀了和大家一樣的稀湯吃了起來。“身為干部,隻有與群眾同甘共苦,才不會脫離群眾,才不會損害黨的形象。損害黨形象的事,再小也不能為。”谷文昌說。

  “谷文昌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和廉潔齊家的家風值得我們學習。”谷文昌廉政文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張藝生介紹,東山縣紀委監委從谷文昌諸多感人事跡中,梳理出40個通俗易懂的廉潔小故事,以簡筆畫配文字說明的方式呈現在主題館中,並配有人物塑像、油畫、實物、口袋書和音頻等,讓廉潔文化易於傳播。

  一路走、一路講、一路看。廉潔文化應當怎麼講才能讓學生更好理解?“設計課程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讓他們帶著問題聽,增強互動體驗,並鼓勵孩子們表達,反饋學習成果。”吳愛慧說。

  櫥窗裡的一件外套,是谷文昌生前買給愛人的第一件也是最后一件新衣服﹔一輛生鏽的自行車,是縣裡配給谷文昌的“專車”,他曾嚴格禁止自己的孩子私騎公家的車……一個又一個動人的小故事,悄悄走進孩子們的心裡。

  “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什麼?”走出主題館,吳愛慧組織孩子們討論起來。

  “同吃一鍋飯”“給夫人買最后一件新衣服”“請省委書記吃地瓜”……孩子們踴躍回答。

  “很好!大家可以分組活動,用你們的創意展現這次學習的收獲。”吳愛慧又提出了新任務。

  學生們行動起來,有的自編廉潔小故事的情景劇﹔有的拿出畫板,畫出自己心中谷文昌爺爺的形象﹔還有的編唱童謠,把廉潔故事融入其中……一組組才藝展示輪流上演,學習的印象也進一步加深。

  “你們都很棒,老師有禮物要獎勵大家。”分組展示結束,吳愛慧拿出一袋地瓜,分發給每個孩子。“谷文昌不搞特殊,和大家一起吃地瓜、睡地鋪、在草寮裡工作。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做一個干淨、正直的人。”吳愛慧說,“今天回去后,要和爸爸媽媽分享領到的地瓜,把地瓜的故事講給他們聽。”

  展館外,當年谷文昌帶領東山縣人民種下的第一批木麻黃已有十幾米高。“這就是谷文昌當年和大家一起種下的,你們可以來摸一摸樹皮、抱一抱樹干。”在吳愛慧的引導下,孩子們圍在樹邊,好奇地觀察。

  “這上面還長出了新芽!”一個同學驚喜地說。

  “木麻黃、沙裡長,公家車、不私用,谷爺爺、紅薯香,把手洗淨心透亮、心透亮!”課程最后,伴著陣陣海浪聲,吳愛慧和孩子們唱起一首自編的童謠。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8日 15 版)

(責編:唐宋、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