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作用
許芷浩
2025年05月28日08:4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和規律,加緊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應用規范、倫理准則,構建技術監測、風險預警、應急響應體系,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這為我們推動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指明了方向。社會信用體系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規范市場秩序、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公平競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將為推動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新的思路與有效路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正確認識社會信用體系對於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作用,推動社會信用體系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協同發展,讓人工智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造福人民群眾。
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新領域。我們黨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近年來完善頂層設計、加強工作部署,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整體性、系統性躍升。人工智能在帶來前所未有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挑戰,比如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方面引起廣泛討論,不僅涉及技術層面,還關乎社會、法律和倫理等多個領域。如不及時有效應對,將不利於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
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利於為人工智能發展營造穩定、公平、可信的環境,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安全、可靠、可持續發展。比如,通過建立覆蓋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全生命周期的信用評價機制,對研發企業、應用主體以及數據提供者等的信用狀況進行全面、動態評估,能夠引導要素資源向信用良好、技術實力過硬的經營主體集聚,激勵企業在技術創新、安全保障、隱私保護等方面加大投入,推動人工智能產業良性競爭、有序發展。又如,將誠信價值觀融入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應用與管理,形成具有廣泛約束力的行業倫理准則,能夠從源頭防范技術濫用風險,為人工智能大規模推廣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從實踐層面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助力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在數據治理環節,借助信用手段加強對數據來源合法性、數據使用合規性以及數據質量可靠性的監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面臨的數據孤島、數據濫用和數據安全等問題,促進數據要素的高效流通與合理利用,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訓練提供充足、優質的數據資源﹔在市場監管領域,基於信用的分級分類監管模式,能夠根據不同經營主體的信用風險狀況實施差異化監管措施,既能提升監管效能、降低監管成本,又能為合規經營的人工智能企業創造較為寬鬆、公平的市場環境﹔在創新應用方面,依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成果,加速人工智能在金融、醫療、交通等領域的創新應用,能夠催生更多基於信用的人工智能創新產品與服務模式,如信用評估模型優化、智能風控系統升級等,進而促進跨行業、跨領域的協同合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同時,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也為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新契機。目前,我國已建成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歸集了1.8億經營主體的信用信息超過807億條。人工智能憑借強大的分析處理能力,能夠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推動信用信息加速從靜態存儲向動態應用轉變,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注入強勁動能﹔能夠構建更科學精准、更穩定可靠的信用評估體系,大幅提升信用評價、信用評級、信用評分等信用服務業務的質量,壓縮失信行為生存空間﹔等等。這將進一步為人工智能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今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意見》,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支撐。要抓住機遇,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融入人工智能發展進程,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突破與廣泛應用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具體來看,可突出應用導向,打造“人工智能+信用數據治理”“人工智能+信用評級”“人工智能+信用監管”等應用場景,推動人工智能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強化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總樞紐”功能,推動全國共享平台與行業信用信息系統深度聯通、數據共享,在保障信用主體合法權益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商業合同信息、產業鏈信息、交易信息等共享水平。同時,在人工智能產業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監管和治理機制,堅持以人為本、誠信為基、智能向善,將算法透明度、數據合規性等納入誠信行為考量,健全人工智能誠信自律規范,加強人工智能行業誠信自律建設,以健全的信用制度保障人工智能產業行穩致遠。
(作者單位:國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間信息中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8日 0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