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浙江寧波農科院農藝師丁偉紅連續十多年到新疆教當地群眾種甜瓜

進村入棚,種瓜專家的一天(守望)

本報記者  蔣雲龍

2025年05月28日08: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丁偉紅(左三)在大棚內為農戶答疑。
  本報記者 蔣雲龍攝

  前不久,記者在新疆庫車採訪,當地干部和從浙江寧波來的援疆干部不約而同地向記者推薦:“記者同志,寫寫我們的丁老師吧。他連續10多年來新疆教種瓜,不求名利,是我們這兒一個有名的種瓜專家。”

  丁老師是誰?他叫丁偉紅,是浙江省寧波市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高級農藝師。眼下正是甜瓜生長的季節,他又一次來到庫車市。記者跟隨並記錄下丁偉紅的一天,也從大家的講述中,了解10多年裡丁偉紅為庫車、為新疆所做的點點滴滴。

  上午10點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授  課

  上午10點,前一天下午搭乘航班抵達庫車的丁偉紅准時從賓館出發,前往烏恰鎮吐孜魯克墩村開展甜瓜種植技術培訓。

  半小時后,車輛抵達吐孜魯克墩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屋裡已經坐了60多名村民。聽說丁老師來上課,不少人是直接從地裡趕過來的,衣服上還沾著土,手上的泥也來不及洗干淨,生怕遲到一會兒,就少學了什麼種瓜的訣竅。

  課件還沒打開,有村民就舉手提問:“丁老師,去年我和親戚都種了瓜,為啥我種的沒他種的甜?瓜皮上也沒有好看的花紋?”

  仔細詢問對方的種植情況后,丁偉紅“診斷”:“這是因為肥水管理不到位,建議后期追加兩次肥料。”用什麼肥料、用多少、什麼時候施……他把注意事項一條條列出來。

  “丁老師,我就是按照這些要求施肥的,但是為啥果子長得不大?”丁偉紅提示:“是不是結果之前沒有打掉側枝?”

  提問的村民恍然大悟。

  立架種的瓜該怎麼修枝?趴地種的瓜該怎麼修枝?丁偉紅順勢把相關技術要點講了講。為了讓村民們更直觀地接受信息,丁偉紅授課的課件裡很少有文字,每一項都通過實景圖片的形式直接展示。

  原定1個小時的授課,一直持續到下午1點多。“我剛來那會兒,可沒這麼受歡迎。”丁偉紅回憶,2013年,寧波有一個產業援疆項目,他被邀請到庫車來推廣“甬甜5號”等甜瓜品種種植。“很多村民覺得,自己種了一輩子瓜,一個外地人能教大家把瓜種得更好?大家都不願意來參加技術培訓。”

  “種出好瓜比什麼都有說服力。”2014年,寧波市援疆指揮部在庫車烏恰鎮找了200畝農田,丁偉紅在此開展試驗。到了7月,甜瓜收獲的季節,他滿懷信心趕到庫車,到地頭上卻傻眼了。“滿地是雜草,根本見不著瓜。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的技術要訣,農戶可能沒有當回事。”丁偉紅說。

  丁偉紅抱著一絲希望撥開雜草,發現了一些成熟的甜瓜。“雖然養護不到位,但瓜比在山東和浙江種的同品種更脆更甜。”丁偉紅說,那時,當地農戶才開始接受自己帶來的技術和品種。

  下午1點半,農戶大棚

  答  疑

  上完課,正好是飯點,但丁偉紅來不及吃午飯。他要趕緊去村民海力力·買買提家,之前約好了課后就去田間答疑。

  海力力·買買提家后院菜地的田埂上已站了不少人,菜地裡有海力力·買買提自己搭建的大棚。走進大棚,潮濕的熱氣扑面而來。丁偉紅立刻發現了問題:“溫度、濕度都太高了。甜瓜種植要記住兩個溫度節點——不要超過30攝氏度,不要低於15攝氏度。”

  “你去網上買個溫濕度計,挂在大棚裡。以后溫度、濕度高了,就打開大棚的前后門通風。”丁偉紅邊往裡走邊叮囑。10多名村民也跟著進了大棚,聽丁偉紅的指導。

  有村民提出:“課堂上講了修枝技巧,但不太會操作。”丁偉紅拿起瓜苗,現場演示起來。“到瓜田裡做示范,大家能看得更明白。”丁偉紅說。

  這樣的場景,已經許多次出現在庫車的田埂上、大棚裡、瓜苗旁。

  “照理說,當地農戶接受了我的品種,我也教了技術、提供了種子,可以離開了,但我放心不下。”丁偉紅說。

  如今,丁偉紅每年還是會來庫車。“多的時候一年六七次,每次待上一周左右。播種的時候來,修枝的時候來,結果的時候也來。”丁偉紅說,早些時候,寧波沒有直飛庫車的飛機,他要先坐火車到上海,從上海搭飛機到烏魯木齊,再從烏魯木齊飛到庫車,單程20多個小時。但他並不覺得辛苦,“因為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目前,“甬甜5號”甜瓜在庫車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000畝,當地老百姓增收超過1500萬元。

  下午4點,育苗中心

  查看瓜苗

  田間指導結束,已近下午3點,丁偉紅在路邊餐館匆匆吃了盤拌面,又趕著去位於烏恰鎮三烏恰村的育苗中心。

  育苗中心玻璃溫室內,一排排育苗床上,嫩綠的瓜苗鋪展開來,如同一片片綠色畫布。丁偉紅邊走邊翻動手邊的瓜苗,查看嫩枝長勢。

  “庫車‘甬甜5號’甜瓜的瓜苗都是這裡培育出來的。”丁偉紅說,“我不僅要看瓜苗的質量,也要看瓜苗的數量,目前供需還是比較平衡的。可不敢一下推廣太多出去,否則價格下跌,瓜農的種植積極性受挫,得不償失。”

  “推廣良種,傳授技術,擴大規模,這三步基本完成了。下一步是要推進甜瓜的標准化種植。”丁偉紅說,在整個庫車,隻有20%左右的“甬甜5號”甜瓜在甜脆度和大小方面能達到標准,這樣的好瓜不愁賣,一公斤的價格能超過10元。但是還有超過70%的瓜不達標,好多在路邊兩三塊錢就賣掉了。“太可惜了!”

  “在知道丁老師的故事以后,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特別設立了援疆科技特派員制度,為像丁老師這樣的農技員開展工作提供更多便利。”寧波市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庫車市委副書記楊勇說,“這項制度也能激勵和支持更多農業專家將良種良技送到新疆來,目前寧波的南瓜、草莓都在新疆得到大面積推廣。”

  “為了配合好丁老師的甜瓜標准化種植推廣,我們還給庫車甜瓜申請了專門的品牌,提前聯絡好銷路。”寧波援疆指揮部產業組副組長童明彪說。

  去年,丁偉紅被授予“2024年開發建設新疆獎章”。“榮譽代表了組織對我的肯定,我很榮幸。”丁偉紅笑著說,“此外,我還得到了另外兩項肯定。一項是,村民們愛跟我學種瓜、種出好瓜,這是他們對我人品和技術的肯定。”

  還有一項是,每次到庫車機場,許多旅客拎著大大小小的庫車特產箱子。“說不定那裡邊就有我的甜瓜呢。”丁偉紅說著笑起來,滿臉的自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8日 06 版)

(責編:唐宋、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