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7日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2025上合組織國家媒體合作論壇上的嘉賓。 |
![]() |
2025上合組織國家媒體合作論壇的嘉賓正在做筆記。 |
![]() |
2025上合組織國家媒體對話會現場。 |
建立更加客觀公正的信息空間
塔吉克斯坦“Asia-Plus”媒體集團創始人兼總編輯 烏梅德·巴巴哈諾夫
媒體是信息交流與文化溝通的橋梁。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下,媒體工作者的職業操守、道德准則以及媒體的公信力正面臨著挑戰。作為媒體工作者,職業操守與道德准則要求我們秉持准確、真實的原則,既尊重真相也尊重受眾。
10年來,類似今天這樣的地區性媒體論壇持續為媒體工作者提供對話交流平台。媒體工作者齊聚一堂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加強媒體交流合作,建立更加客觀公正的信息空間。
時至今日,實現這些目標仍需我們繼續努力。在座各位來自四面八方,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彼此之間有很大差異。但我們肩負著共同的使命與職責,那就是幫助受眾了解真實的世界,使他們在良莠不齊的信息海洋中保持理智,共同抵御虛假信息。
剛才我認真聽了《共同的家園——上合組織成員國發展願景民意調查報告》。我非常認同中方提出的建設團結互信、和平安寧、繁榮發展、睦鄰友好、公平正義“五個共同家園”的倡議。塔吉克斯坦一直與中國保持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希望我們能夠繼續保持並將兩國友好關系提升到新的高度。
以天空為紐帶 以航班為信使 以合作為動力
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董事、總經理 王明遠
在全球加快互聯互通的歷史進程中,航空運輸業以天空為紐帶、以航班為信使、以合作為動力,為共建美好家園、共創繁榮未來貢獻力量。
構建全球航線網絡,打造“空中絲綢之路”。中航集團依托覆蓋六大洲的航線網絡,面向“一圈六廊五通道”積極構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航線網絡。近年來,中航集團持續拓展中亞、西亞、俄羅斯等地區國家航線,開通了共建“一帶一路”航線68條,覆蓋國家29個。其中,新開通北京至阿斯塔納、明斯克等10條上合組織國家航線,今年還將陸續開通至塔什干、阿拉木圖航線,搭建起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之間交往的空中橋梁。
主動融入區域發展,打造向西開放新支點。中航集團將新疆作為重要的市場,持續加大運力投入,構建“疆內成網、東西成扇、干支結合、客貨並舉”的航線網絡,提升面向中亞、歐洲的服務能力。中航集團與新疆機場集團深化戰略合作,通過推動航線網絡布局、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品質提升等舉措,助力烏魯木齊國際樞紐建設,服務新疆向西開放。
持續提升服務水平,打造美好航空出行體驗。中航集團致力於打造更加安全、高效、優質的航空服務,以保証航空安全為基石,保障旅客出行、貨主交運安心放心﹔以航旅為文化載體,在客艙內飾、機上娛樂等融入豐富的中國文化元素,講好中國故事。
媒體肩負推進民心相通的重任
烏茲別克斯坦國家通訊社社長 阿卜杜賽義德·庫奇莫夫
烏茲別克斯坦將上合組織視為開放互利的合作機制、重要的多邊合作平台。上合組織的影響力日益擴大,在國際社會贏得了良好聲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媒體工作者功不可沒。
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烏茲別克斯坦和中國高度互信,堅定不移發展雙邊關系。我們視中國為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之一,烏中在各領域的合作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在物流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給烏茲別克斯坦帶來了很大的變化。
烏茲別克斯坦與中國的文化交流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文化在烏茲別克斯坦受到廣泛歡迎。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中小學生對了解中國文化和學習漢語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塔什干和撒馬爾罕開設了孔子學院,烏茲別克斯坦部分高校設立了漢語中心,很多年輕人到中國高校留學。與此同時,中國也在部分高校開設了烏茲別克語課程。烏中互免簽証協定將於今年6月1日生效,這一舉措必將促使兩國人民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公共媒體在多邊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為上合組織成員國提供了廣闊的信息空間。各位媒體同仁肩負著推進民心相通的重任,這是我們共同的使命。我們日益加強的合作關系,特別是主流媒體的合作,必將為上合組織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
讓道路與橋梁成為共同發展的紐帶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 劉 翔
作為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中交集團已經與158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實質性業務合作。中交集團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深度融入上合組織發展進程,聚焦互聯互通,堅持綠色發展,促進文明交融。
共享世界發展機遇。中交集團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累計投資建設3000多個項目,修建公路超1.3萬公裡、橋梁200余座、重點港口150多個,成為推動全球互聯互通的重要力量。
共守地球生命家園。中交集團始終堅持將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融入發展戰略,在哈薩克斯坦圖爾古孫水電站項目、柬埔寨金港高速項目、沙特阿拉伯紅海開發項目、新疆天山勝利隧道項目中,將綠色發展貫穿於項目規劃、設計、施工及運營的全過程。
共繪相知相親畫卷。中交集團在全球范圍開展“中交助夢”責任行動,在斯裡蘭卡、馬爾代夫等地開展“中國書架”“中文工坊”文化交流,在柬埔寨金港高速公路開展“大美高速通達幸福”開放日等活動,在巴基斯坦將當地小學擴建為中小學一體化學校,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未來,中交集團將繼續秉持絲路精神,統籌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准“軟聯通”、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讓建設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座橋梁成為促進共同發展的紐帶。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為共同家園作貢獻
俄羅斯《勞動報》副總編輯 瓦西裡·休羅夫
“比較出真知”這句話我非常欣賞。我有幸目睹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不同階段,能夠進行縱向比較。
我初到中國是在1990年,當時我們《勞動報》記者參觀了河北、江蘇的工業和農業企業,還到訪了北京和上海兩座城市,中國人民的勤勞和堅韌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的汽車交通還不夠發達,早晨自行車川流不息的景象令我難忘。
再度與中國結緣,已是2018年。我來到浙江杭州,這裡已是另一番模樣。城市裡高樓林立,擁有現代化的機場、港口,快捷的高速公路、高鐵及便利的空運。所有這一切都是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這充分表明,中國人民不僅能夠吸收外國的優秀經驗,而且能夠發展和完善這些經驗。
參加此次上合組織國家媒體合作論壇,是我第三次來到中國。上合組織的建立和發展,本身就表明中國已經成為思想的創造者,能夠將各國團結在有發展潛力的合作項目中,這對當今世界尤其重要。
在2024年的“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設團結互信、和平安寧、繁榮發展、睦鄰友好、公平正義的共同家園。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為建設這樣一個共同家園作出自己的貢獻。
持續為全球能源治理變革貢獻力量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 姚 煥
中國電建積極發揮全產業鏈協同優勢,為建設更加美好的上合組織家園貢獻智慧和力量。
共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家園。中國電建積極參與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在118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執行項目合同3700余份,在10余個上合組織國家承建電力能源項目,總裝機容量超過10吉瓦,新能源投產裝機規模超過100萬千瓦,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為全球能源治理變革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打造共同繁榮的合作家園。中國電建致力推動上合組織國家新能源開發利用技術不斷發展,牽頭成立“國際新能源解決方案平台INES”,負責開展中國—哈薩克斯坦等10余個能源技術合作,牽頭或參與編譯可再生能源行業標准1200余項,形成系列研究產品,持續鞏固和深化與各國的能源合作伙伴關系。
同筑美美與共的人文家園。中國電建堅定不移推進屬地化運營,雇用的烏茲別克斯坦當地員工佔比超過70%,為塔吉克斯坦培養一大批工程技術專業人才、提供近萬個就業崗位﹔注重融入和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為塔吉克斯坦捐建3所學校,與烏茲別克斯坦當地大學簽署校企合作備忘錄,推動人文交流的“同心圓”越繪越大、民心相通的“朋友圈”越來越廣。
媒體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扇窗、一座橋
伊朗《德黑蘭時報》總編輯 穆罕默德·薩菲
上合組織國家之間的聯系有悠久的歷史淵源,但我們卻一度依賴西方媒體的報道來了解彼此。受意識形態影響,西方媒體時常從懷疑甚至敵對的角度來報道非西方國家。他們的報道忽略客觀事實,充滿刻板印象。這不利於我們相互理解、彼此合作。
媒體是一面鏡子,也是一扇窗、一座橋。媒體不僅要讓讀者知道發生了什麼,更要讓讀者感同身受。媒體應當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促進各國人民相互共情、彼此關愛。而扭曲事實的媒體則在人心之間筑起高牆,使弱勢群體保持沉默。在很多國際問題上,部分西方主流媒體採用轉移視線或扭曲事實的報道方式。
基礎設施差距較大、語言溝通存在障礙、媒體合作相對有限,以及西方軟實力的長期主導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為消除這一現象,需要上合組織國家媒體繼續合作,加強互聯互通。首先,可以建設強大的地區媒體網絡,促進上合組織國家間媒體機構與工作者的直接交流合作,並建立定期對話機制。其次,可以通過使用人工智能和翻譯技術來克服語言溝通障礙。最后,我們需要遵循相同的媒體道德准則,強調報道的准確性、平衡度,共同抵制虛假信息。這將有助於加深上合組織成員內部的政治互信、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
做好國際傳播,要追求真實、傳播美好
新疆日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 石 鋒
在媒體融合創新的時代,我們創新方式,生產更多融媒產品,努力講好中國新疆故事。
我們堅信,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技術如何迭代、身處哪個地方,作為新聞工作者,做好國際傳播,要追求真實、傳播美好。
過去一段時間,一些別有用心的西方國家和媒體,罔顧事實、造謠抹黑新疆,完全違背了新聞真實性原則。為此,我們《InXinjiang》視頻欄目採訪了40多個國家的近100位外籍人士。比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巴斯托市市長保羅·考特尼來到新疆后,直言被一些報道欺騙了,“新疆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再如,約旦駐華大使胡薩姆·侯賽尼到訪新疆后,呼吁大家來這裡實地看看……
這些“反轉”一再說明,恪守真實、力求客觀有多麼重要,這理應是我們媒體人在當下國際輿論場中應有的道義與擔當。
關於傳播美好,故事也講不完。今年2月,我們開展了“網紅新疆四季行”活動,偶遇了被新疆阿勒泰的粉雪深深吸引的俄羅斯滑雪教練瑪麗娜。“我每天都會向世界各地的學員分享照片,呼吁他們來體驗這片純淨的雪域。”瑪麗娜說。
在新疆,美好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記錄這些真實的瞬間,傳播這些美好的故事,是我們媒體人的使命與追求。
架起心與心的橋梁,繪制文明互鑒的新畫卷
新疆廣播電視台黨組書記、台長 石 磊
我們願意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媒體一道,在先進技術賦能國際傳播、促進文明對話交流方面進行更積極的探索與合作。
一是加強內容共創,消除誤會偏見。國際輿論場中,一些人試圖給新疆貼上“沖突”“壓迫”的標簽。單純的事實澄清難以打破固有認知壁壘,必須用技術重構敘事邏輯。我們希望可以與各國加強遠程協作,通過互聯網完成選題策劃、素材共享與剪輯合成,實現報道素材的全程可追溯。
二是加強內容分享,推動文化交流。我們策劃推出音樂綜藝節目《今天誰在錄音棚》,邀請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歌手共同參與錄制,舞蹈類節目《新民族舞大會》邀請俄羅斯、日本舞者同台競技。我們希望與各國媒體加強節目交流,以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
三是加強技術合作,提升傳播質效。生成式人工智能、5G和4K超高清制作等新技術新應用正在深刻推進媒體變革。去年以來,新疆廣播電視台4K·5G超高清轉播車等設備正式投入使用,在4K超高清節目制作轉播領域實現關鍵突破。我們希望與各國媒體一道,共同探索先進技術在新聞報道、節目生產中的有效轉化。
新疆有句諺語:“不是所有遠方都需要跋涉,只要架起心與心的橋梁。”媒體不僅是信息的傳遞者,更應成為價值的塑造者。讓我們以技術為筆、以真誠為墨,繪制文明互鑒的新畫卷。
(本報記者李明、郭玥、章凱風、何昭宇、張曉東、鄭琪、李博文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7日 1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