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弘揚自強不息精神和扶殘助殘美德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中心

2025年05月23日09: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殘疾人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也是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特殊困難群體。新征程上,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切實保障殘疾人平等權益,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

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會弘揚自強不息精神和扶殘助殘美德,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團結奮進力量。

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為弘揚自強不息精神和扶殘助殘美德提供了科學指引、注入了強大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切看望慰問殘疾人,為殘疾人自強拼搏的奮斗精神點贊。“殘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為人類社會作出重大貢獻。”“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他們身上的精神就是自強不息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對殘疾人自強精神的褒揚,極大提振了殘疾人自信自強的信心和勇氣,有力鼓舞了殘疾人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挑戰、更加堅強地實現人生夢想。

2014年5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五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受表彰代表時強調:“助殘先進以及他們所代表的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社會各界人士,也堪稱楷模,引領社會風氣。‘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大愛無疆、仁者愛人。這種舍己為人、樂善好施的高尚品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廣大助殘先進把助殘善舉堅持做下去、做得更好,把愛傳播給更多群眾,鼓勵更多人加入到扶殘助殘行列中來。

殘疾人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殘疾人又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既尊重和發揮殘疾人的潛能與價值,又堅守弱有所扶的原則立場。

二、深刻把握弘揚自強不息精神和扶殘助殘美德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希望廣大殘疾人從自強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勇敢克服困難挑戰,積極追求人生夢想,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積極貢獻。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隨著接受教育、康復和就業水平的提高,接納自我、自信樂觀、平和理性、豁達開放,已經成為殘疾人群體的主流形象。越來越多的殘疾人懷抱希望與夢想,走出家門、走向社會,用微笑贏得人們理解,用堅持贏得人們尊重,用創新創造服務社會。

自強是助殘的基礎,助殘是自強的支撐。與新時代自強不息精神相呼應,扶殘助殘美德有了新的時代內涵。新時代扶殘助殘美德須以平等、尊重和支持為基本的價值取向,把平等對待作為最好的關愛,把促進自立作為最好的扶助,以平視的眼光看待和對待殘疾人,促進社會融合發展,營造全社會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風尚和環境。

一是牢固樹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祖國至上”的價值追求。自強不息本質上是生命力的頑強,我們要守護好殘疾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不讓一個殘疾人在前進路上掉隊,幫助和引導殘疾人把實現人生夢想同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緊密聯系在一起。

二是牢牢把握“平等、融合、共享”的價值導向。始終把殘疾人平等參與和全面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作為新時代弘揚自強不息精神和扶殘助殘美德的原則,保障殘疾人平等權益、促進殘疾人融合發展、推動殘疾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不斷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

三是牢固樹立“人人友善、處處友好”的價值導向。努力創造對所有人友好的觀念環境、制度環境和物質環境,使殘疾人時時處處能夠感受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推動社會文明不斷提升到新的高度。

三、不斷激發殘疾人自強不息和全社會扶殘助殘的強勁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廣泛匯聚團結奮斗的正能量。”新征程上,大力弘揚自強不息精神和扶殘助殘美德,必將鼓舞更多殘疾人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經濟社會發展,激勵社會各方面以更加飽滿的熱忱向需要支持和幫助的殘疾人伸出援手,不斷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正能量,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集聚起萬眾一心、團結奮進的磅礡力量。

激勵殘疾人自強不息、奮發自立,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功立業。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個人都是主角。殘疾人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廣大殘疾人要繼續發揚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精神,樂觀向上、拼搏有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中盡展聰明才智、實現人生夢想,同全國人民一道共創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要始終將自己的人生夢想和祖國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始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胸懷理想,倍加珍惜時代機遇,充分挖掘自身潛能,在不同的崗位上盡心盡力,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要熱愛生命、珍惜青春、拼搏有為,不斷加強康復、接受教育和培養能力,更加勤學善思、努力增長才干,靠勞動技能增收致富,憑知識技術建功立業,用汗水和智慧創造出多姿多彩的美好生活。

動員全社會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確保現代化路上一個都不掉隊。將扶殘助殘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新時代文明實踐行動,支持開展“小而美”的社區助殘活動,動員更多社區組織和愛心人士提供社區照顧、鄰裡支持、家庭喘息等服務,更好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扶殘濟困、守望相助”優良傳統。要鼓勵經營主體、民間力量關愛扶助殘疾人的積極性,構筑全社會助殘多元化生態,形成“人人友善、處處友好”的良好社會風尚。要加快完善社會扶殘助殘激勵政策措施,培育發展各類助殘社會組織,有效開展志願助殘服務,積極發展公益助殘項目,團結更多愛心企業、專業機構、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協力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共同向殘疾人提供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匯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愛心力量、公益力量和社會力量。

倡導社會共同體助人自助、自助助人,形成自強與助殘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生動局面。新時代,需要創建全人群、全場景的助殘新格局,讓殘疾人有更多自主、自決的機會,有更好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環境,實現更好的成長和發展。要引入更多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為殘疾人提供貼心暖心服務,提高社會助殘實效。殘疾人對有相似遭遇的人有更多同理心,也更加懂得怎樣幫助其他殘疾人。要支持得到過他人幫助的殘疾人取得成功以后幫助他人、回報社會,讓更多人從殘疾人身上感受到、汲取到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

四、持續厚植有利於大力弘揚自強不息精神和扶殘助殘美德的事業根基

進一步加強黨對殘疾人事業的全面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體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新征程上,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殘疾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殘聯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殘疾人群眾的橋梁與紐帶,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及時地傳遞給廣大殘疾人,不斷提高為殘疾人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做殘疾人信得過、靠得住的知心人、貼心人。

進一步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在建立健全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充分考慮殘疾人的實際困難和特殊需求,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不斷完善“普惠+特惠”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著力加強殘疾人康復、教育、輔助器具、托養照護等基本公共服務,持續提高殘疾人生活品質和發展能力﹔加強農村、中西部地區、低收入以及重度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促進城鄉和區域殘疾人事業均衡發展,使每個殘疾人跟上現代化前進步伐。

進一步保障殘疾人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益。深入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加強監督和執法,全面推動設施、信息交流和社會服務無障礙,為有需要的殘疾人提供合理便利和優待措施,幫助殘疾人消除各種有形無形的障礙,讓殘疾人學習、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融入社會更加充分。深入推進科技助殘,加快推動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新一代技術在殘疾人領域的應用,有效推行智能化、智慧化服務,逐步提高殘疾人現代技術裝備水平和使用能力,用現代科技支撐起殘疾人的美好明天。加強殘疾人事務領域國際合作交流,講好中國殘疾人的發展故事,促進殘疾人平等參與和全面發展。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3日 11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