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大類3萬多種產品
本報記者 方 敏 畢京津
2025年05月22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風電主軸承。 |
![]() |
盾構機主軸承。 |
![]() |
新能源汽車輪轂軸承。 |
![]() |
應用洛軸軸承的新能源汽車。 |
5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在智能工廠了解企業發展歷程,聽取不同類型軸承產品用途和性能介紹,走近生產線察看生產流程。總書記強調,現代制造業離不開科技賦能,要大力加強技術攻關,走自主創新的發展路子。
軸承,被稱為工業的“關節”。幾乎每一個需要旋轉的設備、產品,都要用到它。從依靠國外設備、“手搓”初級軸承,到如今生產9個大類3萬多種產品,有著70多年歷史的洛軸集團,持續為上天入地、通江達海的中國制造提供關鍵支撐。
——編 者
空中·風機
大江南北,風電“巨人”排排高聳。風來,幾十上百米長、重量以噸計的風葉便靈活旋轉,從空氣中“抓取”能量,離不開一組軸承。
“國外的搞不成了,要不你們試試吧。”洛軸集團技術中心90后工程師劉好潔說,參與風電軸承設計,是職業生涯裡最“刺激”的經歷。
“曾經,國內某大型風電企業計劃在沿海部署風電設備,根據經驗優先選用了國外產品。后來國外廠家沒有完成研發任務,反而是我們,依托行業唯一航空精密軸承國家重點實驗室,短期內研發出當時世界最大功率風電主軸承,多項重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劉好潔說,一提起這個16兆瓦風電主軸承研發的故事,團隊每個人都頗為自豪,“用了這組軸承的風電設備,不僅創下當時全球風電單日發電紀錄,更經受住多次台風考驗,正常運轉至今。”
“依托雄厚的研發實力和豐富的研發經驗,我們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洛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新瑩說,20多年前,洛軸集團就看到風電發展趨勢,積極參與國家新能源產業重大科研項目、培養研發團隊,建立了從設計、制造到調試的風電軸承全流程研發生產體系。
“我們的研發特別強調和生產一線的互動。”劉好潔說,“研制16兆瓦風電主軸承時,我們嘗試通過‘一體成型’提高保持架的可靠性,卻苦於沒有合適工藝。有經驗的技術工人提出,可以用熱脹冷縮法,解決了我們的技術難題,最終造出了可靠性更高的保持架。”
提前布局,長期堅持,從1997年第一個風電軸承投入使用,到如今佔據40%以上的中國風電主軸承市場份額、可以生產超20兆瓦風電的一系列配套軸承,洛軸集團風電系列軸承年產值超過20億元,是營收最高的“拳頭產品”。
地下·盾構
“我們可以成本價讓你們用,賠本都可以。”
“你們拿回去吧,就算不要錢,我們也不敢用。”
想起過去推銷盾構機主軸承的經歷,洛軸集團盾構機主軸承設計師周琳還是會感到心酸,“也理解,那時候一台盾構機動輒上億元投資,一旦開工便不能停,軸承一壞,盾構機乃至整個項目都可能廢棄,對可靠性要求極高。不想用、不敢用我們的新產品,也是人之常情。”
盾構機技術先進、附加值高,當時,每個零部件資料都被國外廠商嚴密封鎖。
“我們剛組建盾構機主軸承研發團隊時,幾乎是從零起步。沒有頭緒,我們就從后期檢修開始,逐步摸索。”周琳說,團隊主動聯系盾構機廠家,以很低的價格承擔使用過程中的檢修工作,從單個零件開始,逐漸參與核心部件維修,“通過檢修,我們慢慢摸清了盾構機主軸承的結構和應用特點,嘗試自主研發”。
盾構機深埋地下,悶熱潮濕,溫度往往超過40攝氏度。“但沒辦法,想學習,只能深入一線。最初的設計想法,就來源於這日復一日的地下‘學藝’。”周琳說。
“好不容易造出來,結果客戶不願用。寧願買200萬元一套的進口產品,也不用我們幾十萬元一套的東西。”周琳說。
“我們還是從檢修入手,抓住檢修過程中國外零部件供貨延遲等一切機會,從替換一個個小滾子開始,讓客戶體驗、使用我們的產品,直至最終整體採用我們的盾構機主軸承,整個過程用了4年多。”周琳介紹,如今洛軸集團的盾構機主軸承已用到12米級的盾構機上,可靠性等指標達到國際同類水平,價格卻不到進口產品的1/3,“我們的性能還在持續提升,成本還有下降空間。”
路上·汽車
“電機取代了燃油發動機,新能源汽車噪聲大大降低,這給我們出了難題。我們長期生產油車輪轂軸承,也就是汽車輪子中間的那個軸承。過去發動機噪聲大,沒人關注軸承這點聲響,現在整車安靜了,軸承噪聲就凸顯出來了!”談到新能源汽車輪轂軸承的研發生產,洛軸集團子公司洛陽LYC汽車軸承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都玉輝有說不完的話。
拿起一個比手掌略大的新能源汽車輪轂軸承,都玉輝介紹,新能源汽車普遍偏重,提速快、扭矩大,需要輪轂軸承有更大承載力、更高可靠性和更小摩擦力,對軸承的材料、設計和制造都提出了新要求。“這些技術難題,都被我們一一攻克,中國規模巨大且不斷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給了我們強大的發展動力。”都玉輝說。
動力具體體現在哪裡?都玉輝認為,一是新產品可以大批量生產、銷售,迅速降低單位成本。他舉例說,“研發需要巨額前期投入,由於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我們的產品銷量很大,很快就攤掉了研發費用。”二是上游供應鏈企業也在推動成本降低,進一步降低了軸承企業的採購成本。“一個新能源汽車輪轂軸承的價格快速從300元降到了百元以內,我們還能有利潤。整條產業鏈的成本都在降低,那我們的競爭力自然越來越強。”都玉輝分析。
市場雖大,競爭激烈,何以脫穎而出?秘訣在創新。
“新能源汽車迭代快,我們建立快速設計、快速生產機制,緊跟新車生產新軸承,這依靠的是企業成熟的研發體系和自動化、柔性化生產線。”都玉輝說,國內一家新能源車企計劃推出一款純電動越野車,能在大漠戈壁暢行,還可蹚水過河,“我們及時跟進,研發高密封性、高可靠性的輪轂軸承。車企驗收后非常滿意,給出大批量訂單。”
過去,洛軸集團的油車輪轂軸承市場佔有率並不高﹔如今,加強創新,洛軸集團新能源汽車輪轂軸承市場佔有率達全國第一,生產的輪轂軸承90%以上用於新能源汽車。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2日 03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