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淞
2025年05月22日09:42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堅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決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麼、怎麼抓的根本問題,以徙木立信之舉實現時代風氣之變,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有力作風保障。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有助於推動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推動新征程上黨的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
歷史邏輯:黨在長期實踐中培育並堅持了一整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培育並堅持了一整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都是激勵我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寶貴精神財富。
“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原因有很多條,其中重要一條是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最終“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我們黨作為秉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登上中國歷史舞台,就展現出其他政黨和政治團體不曾有過的形象和作風。黨的一大通過黨的第一個綱領,強調“必須與無產階級一起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必須支援工人階級”。黨的二大進一步指出,“我們既然是為無產群眾奮斗的政黨,我們便要‘到群眾中去’,要組成一個大的‘群眾黨’”。此后,從中央蘇區時期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中央機關領導“每天節約二兩米,使前方紅軍吃飽飯”、干部“自帶干糧去辦公”,到黨的七大上概括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自我批評的三大作風……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艱苦歲月裡,全黨作風建設標准很高、措施很嚴、考驗也很實。毛澤東同志強調:“我們要養成一種新的風氣,延安作風。我們要用延安作風打敗西安作風”。1940年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后到重慶和延安參觀訪問。一面是奢侈腐敗、貪污舞弊、吃酒盛行、花天酒地﹔一面是人人平等、相親相愛、工作勤奮、風化誠朴。“延安作風”與“西安作風”形成鮮明對比,陳嘉庚對中國的發展得出結論:“國民黨蔣政府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
“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難就難在取得全國政權后,面臨著更多的誘惑和考驗,脫離群眾乃至腐化變質的危險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已七十多年,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黨內作風上發生的種種問題,實際上都同黨的地位變化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同志多次告誡全黨,要警惕黨的地位變化給黨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執政地位和執政環境的變化,使部分黨員、干部革命意志衰退,滋長了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官僚主義作風。1950年2月,毛澤東同志會見地方負責人時說,要努力貫徹執行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精神,並題詞“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1950年5月起,我們黨及時開展整風整黨和“三反”“五反”運動,有效遏制黨內存在的官僚主義、命令主義作風以及貪污腐敗、違法亂紀問題,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黨的八大圍繞執政黨的建設問題,突出地提出反對黨內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官僚主義,批評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思想作風,強調黨的領導工作能否保持正確,決定於它能否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
“加強黨的領導,端正黨的作風,具有決定的意義”。“在目前的歷史轉變時期,問題堆積成山,工作百端待舉,加強黨的領導,端正黨的作風,具有決定的意義。”這是鄧小平同志1979年3月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提出的重要論斷,闡明了黨風問題對於加強黨的領導、解決黨所面臨的困難、開創工作新局面、推動歷史轉變的重要作用,豐富和深化了我們對於執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理解。改革開放初期,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動亂,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一度出現紀律廢弛,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思想泛濫的現象。在改革涉及面很廣的情況下,如果不堅決搞好黨風,進一步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就可能出現一些本來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亂子,使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在剛剛邁出第一步的時候就遇到嚴重障礙。可以說,端正黨風,成為我們黨打開改革開放新局面的重要突破口。
“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隨后的12月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八項規定短短600余字,從調查研究、會議活動等8個方面為加強作風建設立下規矩。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談制定出台中央八項規定的初衷:“黨的十八大之后,黨中央討論加強黨的建設如何抓時,就想到要解決‘老虎吃天不知從哪兒下口’的問題。后來決定就抓八項規定,下口就要真正把那塊吃進去、消化掉”。中央八項規定是黨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黨內法規,是改進作風的切入口和動員令。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向好,我們黨以作風建設新氣象贏得了人民群眾衷心擁護。
抓作風建設隻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今年全國兩會一結束,黨中央就在全黨部署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再次向全黨宣示中央八項規定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表明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的堅定決心。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通知》的消息發布之際,正在貴州、雲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及黨中央決定開展這次學習教育的深遠考量:“要看到,有一些地方發生了鬆動,有一些方面還存在盲區死角,一些不良風氣出現了反彈回潮。釘釘子嘛,再釘幾下,久久為功,化風為俗”。從徙木立信始、以建章立制實、到蔚然新風成,再到久久為功抓,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八項規定已經歷史性地改變中國,並將繼續改變中國。
概而言之,黨的作風建設發端於黨的創建時期,成型和發展於黨的百余年全部歷史。它澎湃著黨的初心使命和偉大建黨精神的原動力,貫穿於黨的建設偉大的工程、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一脈相承,豐富了人民監督和自我革命這跳出歷史周期率“兩個答案”的根本路徑,融匯於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的主線,彰顯了黨的政治建設的統領作用,通過馳而不息地堅持、加強和完善,在進入新時代之后達到“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的境界。百余年黨的作風建設,以宏大的歷史敘事深刻詮釋了“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這一深刻道理,構成了黨的作風建設深厚的歷史邏輯。
理論邏輯: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
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從作風問題特別是“四風”問題的種種表現看,其實質和根源無一不是背離了黨性、丟掉了宗旨,無一不是與沒有處理好公與私、廉與腐、奢與儉、苦與樂等有關系。對於作風問題,不能簡單就事論事,要深刻把握其背后的理論邏輯,從而透過作風看黨性,在解決作風問題的基礎上解決好黨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立足作風建設的這一本質屬性,深刻闡述了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戰略意義、科學內涵、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及主題主線,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黨的優良作風。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保持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兩種力量缺一不可,而真理的力量往往要靠人格的力量來實踐和體現。我們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証明了,“喊一聲‘跟我上’和吼一聲‘給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之所以成為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是因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讓大家從中感受到了我們黨是能辦成事的,而且是認真辦事的。共產黨人拿出最講認真的勁頭堅持密切聯系群眾、不斷提升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從而在世界多國備受“塔西佗陷阱”困擾之際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讓八項規定成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張“金色名片”。
黨的作風決定黨和國家事業成敗。黨的十八大報告告誡全黨,當前,世情、國情、黨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在來自國際、國內、黨內的各種風險挑戰之中,最根本的還是來自黨內的風險挑戰,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就是其中之一。“奢靡之始,危亡之漸。”古今中外,因為統治集團作風敗壞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不勝枚舉。習近平總書記從關乎黨的興衰存亡、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實現黨的執政使命的戰略高度,深入揭示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強調“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要求“以最嚴格的標准、最嚴厲的舉措治理作風問題”。作風建設是為黨的工作大局服務的,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作風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使改進作風的過程成為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過程,成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的過程。
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無產階級政黨隻有正確處理與群眾之間的關系,才能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緊密團結在自己周圍,引導、教育、組織群眾為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而奮斗。而群眾也總是通過黨組織和黨員的活動與表現來認識和看待黨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重要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方面的科學運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實踐一再証明,馬克思主義政黨什麼時候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革命和建設事業就能取得長足發展﹔什麼時候忽視黨的作風建設,脫離人民群眾,革命和建設事業就會遭受挫折甚至遭受極其嚴重的挫折。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黨脫離群眾的危險比過去大大增加。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雷厲風行抓作風建設,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這裡。中央八項規定是“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當前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一個重要目的是教育全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改變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堅定立場,都不能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都不能丟掉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都不能脫離群眾路線這一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
黨的作風是黨自我革命的強大動力。打鐵必須自身硬。怎樣才算過硬?就是要敢於進行自我革命,敢於刀刃向內,敢於刮骨療傷,敢於壯士斷腕,防止禍起蕭牆。在這個系統工程中,黨的作風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自我革命中具有引領意義和內生作用的關鍵環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也是黨自我革命的強大動力。黨的十八大之后,面對黨內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弊端,黨要管黨怎麼管?全面從嚴治黨怎麼嚴?經過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認識到抓黨的建設要從“四風”抓起,抓“四風”要首先把中央八項規定抓好。作風建設,是在黨的作風方面開展自我革命。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嚴明紀律整飭作風,豐富了自我革命有效途徑。加強作風建設,必須刀刃向內、與不正之風作堅決斗爭。反對形式主義,著重解決工作不實的問題﹔反對官僚主義,著重解決在人民群眾利益上不維護、不作為的問題﹔反對享樂主義,著重克服及時行樂思想和特權現象﹔反對奢靡之風,著重狠剎揮霍享樂和驕奢淫逸的不良風氣。以優良作風作引領,以嚴明紀律強保障,以反腐懲惡清障礙,推動黨的自我革命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貴州和雲南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年,八項規定確實是推動了根本性的變化,風氣為之一新,過去積重難返的現象大部分沒有了。”
越是長期執政越是要加強作風教育和作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央提出抓作風建設,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反對奢靡之風,就是提出了一個抓反腐倡廉建設的著力點,提出了一個夯實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切入點。全黨同志一定要從這樣的政治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我們黨作為一個在中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隨著黨執政時間增加和黨所處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作風問題越來越復雜地表現出來,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房間要經常打掃,鏡子要經常擦拭。作為一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堅決懲治腐敗、糾治不正之風,堅決清除影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消極因素。否則,必然浪費有限資源,延誤各項工作,疏遠人民群眾,敗壞黨風政風,最終會嚴重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嚴重損害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改革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是長期執政,黨內形形色色的作風問題越是突出,我們越是要加強作風教育和作風建設。”
概而言之,黨的作風建設是植根於黨的理想信念性質宗旨,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步伐才走到今天的。要繼續做到政治上清醒、作風上清廉,就必須做到理論上堅定、黨性上堅強。要通過深入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特別是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關於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刻認識作風問題背后的黨性問題,標本兼治、固本培元,在治標的基礎上治本,在解決好“不敢”“不能”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決好“不想”,做到“不敢、不能、不想”一體推進。這就是作風建設的治本之策,也是作風建設背后的深層理論邏輯。
實踐邏輯:作風建設要繼續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一個永恆課題,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是今年黨建工作的重點任務。要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中深入學習領會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本質要求、重大舉措、重點任務、有效途徑、制度保障、重要目的等,進一步增強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自覺性主動性,更好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大力弘揚黨的優良作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黨風、黨紀是有機整體,黨性是根本,黨風是表現,黨紀是保障。堅持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是治理理念、系統觀念、辯証思維在管黨治黨領域的體現。對黨員、干部來說,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總開關”沒擰緊,不能正確處理公私關系,缺乏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各種出軌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難免了。抓作風建設,就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提高黨員、干部堅持優良作風、抵制不良作風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領導干部要把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作為終身課題,活到老、學到老、修養到老。
堅持以上率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躬行者,政之始也。”中國歷史傳統從來都講以身作則。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帶頭沖在前、干在先,是我們黨走向成功的關鍵。從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為作風建設立下八項規定,到十九屆、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先后兩次修訂實施細則,再到中央政治局每年聽取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情況匯報等,持續釋放一以貫之、一抓到底的強烈信號,充分發揮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的“頭雁效應”,推動全黨作風建設不鬆勁、不停步、再出發。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要帶頭向黨中央看齊,不僅管好自身,還要管好家人親戚、管好身邊人身邊事、管好主管分管領域風氣,在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和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堅持親清政商關系、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環境等方面帶好頭、盡好責。
堅持釘釘子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糾風之難,難在防止反彈。“四風”問題積習甚深,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一種長期存在的復雜歷史現象,有深刻的思想和利益根源,也有現實的主客觀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在改進作風問題上,我們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須保持常抓的韌勁、長抓的耐心,在堅持中見常態,向制度建設要長效。”要緊盯“四風”新形式新動向,嚴肅查處,寸步不讓,既著力針對面上“四風”問題的各種表現,該糾正的糾正,該禁止的禁止,也查找產生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從理想信念、工作程序、體制機制等方面下功夫,抑制不正之風。
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不正之風與腐敗問題同根同源、互為表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相互交織,是現階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明確要求“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這既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經驗的凝練總結,也為當前深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供了科學指導。要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鏟除風腐共性根源。既“由風查腐”循線深挖,嚴查違規吃喝背后的官商勾結、利益輸送問題,監管缺失背后的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問題﹔又“由腐糾風”雙向突破,嚴查與腐敗相伴而生的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推動風腐同查同治相互促進。
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作風建設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整體戰,要堅決避免陷入“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鬆下來”的怪圈。鍋內揚湯不如釜底抽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關鍵要有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法規制度。沒有制度保証,改進作風的成果最后也保不住。”許多問題,看起來是風氣問題,往深處剖析又往往是體制機制問題。要深化改革、轉變職能,聚焦作決策、定政策、審批監管等行使權力的關鍵環節,從體制機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風的漏洞,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讓作風建設的規定“硬起來”,切實防止“四風”問題反彈。
堅持以優良黨風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中央八項規定不僅蕩滌了看得見的歪風,也在深刻糾正著社會上不良的公私觀、是非觀、義利觀,推動了一場關於價值觀的深層重塑,推動改變政治生態、文化土壤和社會面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解決“四風”問題延伸開去,努力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努力改進學風、文風、會風。今年,“十四五”即將收官、“十五五”正在謀劃。風險越大、挑戰越多、任務越重,越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以好的作風振奮精神、激發斗志、樹立形象、贏得民心。要深刻領會黨中央決定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傳承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當好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營造者、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帶動全社會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概而言之,當今中國最大的實踐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下,以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黨隻有“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本色,才能擔此重任。毫無疑問,作風建設是其題中應有之義。因為,“黨風問題是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由此觀之,作風建設事關“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因而,作風建設必須“永遠在路上”。這就是作風建設最大的實踐邏輯。就自身而言,作風建設要“永遠在路上”,就必須在常和長、嚴和實、深和細上下功夫,就必須將黨中央關於作風建設的要求付諸實踐。馬克思主義本身具有“致力於積極‘改變世界’”的鮮明實踐品格,“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這就是黨的作風建設實踐邏輯的又一層含義。
(作者系原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