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與整體目標保持取向一致性

打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組合拳”

王  哲

2025年05月19日08:2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有機整體,隻有推動各領域各環節緊密配合、協同共進,才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統籌謀劃,抓住關鍵性、決定性因素,把握好節奏和進度,注重鞏固拓展優勢、突破瓶頸堵點、補強短板弱項、提高質量效益,與整體目標保持取向一致性。”准確把握與整體目標保持取向一致性的豐富內涵,有利於在實際工作中將各項政策統籌起來、圍繞統一目標協同推進,打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組合拳”,確保各項政策同向發力、精准有力。

唯物辯証法告訴我們,事物之間都是彼此聯系、不可分割的。改革發展中的各項工作也是如此,彼此之間往往高度關聯。如果孤立、片面、簡單地看問題,就會犯形而上學的錯誤,容易顧此失彼、左支右絀。運用系統思維,樹牢“一盤棋”思想、高效打好“組合拳”,才能確保各項政策協調一致,形成推動發展的合力。比如,去年9月以來,黨中央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注重保持各類政策相互銜接、有機統一,推動市場預期、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在實現去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同時,也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又如,近年來我國在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過程中,堅持打好法治、市場、科技、政策“組合拳”,在法治方面運用依法督察、嚴格執法、嚴肅問責等剛性約束手段,在市場方面推進排污權交易、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在科技方面加強綠色科技相關理論方法、成因機理、過程路徑等方面研究和技術攻關,在政策方面增強環保政策與財稅、投資、價格、產業、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匯聚了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合力。

打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組合拳”,“組合”是關鍵。需要認識到,“組合”不是簡單隨意的拼湊堆積,而是明確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推進方式,注重各領域關聯性、提高各環節耦合度,使各方面政策產生“化學反應”。在政策制定出台過程中,如果缺乏“組合”意識,容易導致“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現象,不僅每項政策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且不同政策效果還會相互抵消﹔如果政策之間耦合度不高,可能產生“局部用力、全局不利”問題,難以實現聚焦發力、協同配合、整體推進。這不但會影響整體政策效果,也會影響經營主體發展預期。過去我們在這方面有過教訓,必須深刻汲取、引以為戒。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在加緊落實規劃目標任務的同時,適應形勢變化,把握戰略重點,科學謀劃好“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同時,我國經濟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爬坡過坎的重大關口,經濟運行面臨日益復雜的國內外環境,經濟工作中面臨很多兩難多難問題,宏觀經濟治理的復雜性明顯上升。打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組合拳”,是提升宏觀調控效能的重要抓手。要在多重約束下求得最優解,實現優化要素資源配置、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等目標,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做好預測預判,優化政策資源和工具的配置組合,加強經濟運行各領域、各環節、各要素的協同聯動,同時更好統籌經濟政策和其他政策。近日,相關部門圍繞穩就業、穩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包括穩定外貿發展、促進消費、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營造穩定發展的良好環境等,將對經濟形成有力支撐,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也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提高政策協同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為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明晰了實踐路徑、提供了科學指引。

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用系統性的思維、方法和措施,提高政策協同性,釋放更大政策效能。一是加強政策目標協同。在謀劃制定政策時,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需要出發,統籌長期政策和短期政策、宏觀政策和微觀政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充分考慮政策初衷、目標取向、功能定位,自覺服從全局、服務全局。二是加強政策措施協同。注重系統集成、相互補位,防止各行其是,推動政策效果符合預期。同時,大力規范涉企執法、監管行為,壓縮自由裁量空間。三是健全和用好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工作機制,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一致性評估,統籌政策制定和執行全過程,提升政策目標、工具、時機、力度、節奏的匹配度。四是進一步完善政策考核評價機制,科學設置有關標准,不合理的要及時調整優化,促進政策從“最初一公裡”到“最后一公裡”的銜接協同,共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19日 09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