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9日09:27 來源:農民日報
自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啟動以來,重慶市委高度重視、積極作為,以舉辦市級領導干部讀書班為引領,高標准推進學習教育,錘煉黨員干部的堅強黨性和嚴實作風,推動全市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全市各級部門和地區積極響應。其中,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全面落實學習教育各項要求,以優良作風助力“三農”工作開創新局面﹔開州區、酉陽縣、永川區等區縣也緊跟步伐,在學習教育中積極探索,取得顯著成效。
重慶市委率先垂范,舉辦學習教育市級領導干部讀書班,通過個人自學、分組研討交流等形式,深入研讀《習近平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以及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等。重慶市委負責人強調,要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堅持高標准、嚴要求,動真碰硬推動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切實將作風建設各項規定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市委的引領下,全市各級黨組織迅速行動,有序有效推進學習教育。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積極落實市委部署,將學習教育與“三農”工作緊密結合。一方面,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通過理論學習中心組領學、讀書班專題學、黨支部集中學、線上線下自學等多種方式,完善理論學習制度,確保黨員干部深刻領會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和精神實質,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覺悟。另一方面,聚焦“三農”領域實際問題,深入查擺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不足,堅持問題導向,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力求以良好的作風推動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在實際工作中,重慶市農業農村委黨員干部積極踐行“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的優良作風,深入基層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廣泛征求農民群眾和農業企業的意見建議,著力解決他們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中,黨員干部主動作為,加強對脫貧地區產業發展的指導和支持,優化聯農帶農機制,切實提高脫貧地區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同時,重慶市農業農村委還強化對農業項目實施、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的監督管理,堅決杜絕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等問題,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開州區在此次學習教育中,聚焦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全面深入推進。一方面,組織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通過開展專題講座、交流研討會等形式,讓黨員干部深刻領會學習教育的內涵與要求,提升政治素養與思想認識。另一方面,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開展專項整治。例如在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黨員干部深入群眾調研,了解群眾對改造工程的意見與需求,及時解決改造過程中出現的進度緩慢、施工擾民等問題,提升居民生活質量,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學習教育帶來的實際變化。同時,開州區還強化監督問責機制,對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嚴肅查處,形成有力震懾,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酉陽縣則立足本地特色,將學習教育與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在學習教育過程中,組織黨員干部深入鄉村,開展“送政策、送技術、送服務”下鄉活動。黨員干部為農戶送去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幫助農民解決種植養殖過程中的難題﹔宣傳解讀各項惠農政策,確保政策落實到位﹔並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服務支持。此外,酉陽縣還注重挖掘和弘揚本地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元素,通過開展廉潔文化進鄉村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如民俗表演、文化展覽等,傳播廉潔理念,讓廉潔意識深入人心,為學習教育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助力鄉村振興工作穩步推進。
永川區在學習教育中積極創新工作方法,打造優化營商環境“升級版”,推動黨員干部改進作風,主動為民營經濟發展服務。通過建立企業訴求快速響應機制、開展政務服務效能提升行動等舉措,切實解決企業在項目審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以作風建設的實際成效提振市場信心、激發經濟活力。
同時,重慶市委直屬機關工委組建市直機關學習教育工作專班,對149家市級部門(單位)進行聯絡、指導和督促,確保學習教育全覆蓋﹔渝中區繪制學習教育重點工作五色進度圖,建立周提醒、月調度、季晾晒等工作機制,高效推進學習教育﹔銅梁區在學習教育中廣泛征求群眾意見,深入查找問題,抓好整改落實,推進風腐同查同治﹔潼南區精心梳理40項重點任務,清單化、事項化推進學習教育﹔武隆區紀委監委聯合區公安局啟動“紀警協同查處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酒駕醉駕工作機制”,深挖“四風”問題,深化落實八項規定精神。
重慶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對於重慶來說,是一次全面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契機。通過學習教育,全市上下形成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工作作風,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未來,重慶市將繼續深入推進學習教育,不斷鞏固和拓展學習教育成果,以更加優良的作風推動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為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重慶篇章而努力奮斗。(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