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文旅推介須把握好“度”(人民論壇)

盛玉雷

2025年05月06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五一”假期回老家,與遠道而來的外地游客攀談,了解到吸引他們千裡奔赴的,除了人文風物,還有家鄉干部的賣力吆喝,“感覺很真誠、很好客,打動了我。”

文旅推介近來成為地方展示魅力的一個窗口,一些地方干部為了吸引游客,在營銷方式上不斷創新,有的扮古風、有的“秀”雙語、有的展才藝,或主打專業性,或營造反差感。應該說,初衷是好的,有流量就有人氣,人氣旺才能百業興,最終實現百姓富。不少網友留言,有的干部在鏡頭前略顯生澀的表演“令人感動”。事實上,許多嘗試也“叫好”又“叫座”,為當地發展帶來了更多機會。

同時,凡事講個“度”,所謂過猶不及。實踐中也不乏劍走偏鋒者,從俊男靚女的媚俗化表演,到搞怪扮丑的庸俗化套路,再到膚淺浮夸的娛樂化宣傳,畫風逐漸走偏、舉止愈加出格。這不僅有損黨員、干部形象,也影響大家對當地的觀感,偏離了文旅推介的初衷。

營銷是門學問,流量引之有道。“整活兒”可以,但不能把力氣用錯了地方。把握好“度”,把好事辦好,至少需要問三個問題。

其一,到底誰是主角?

文旅推介要以點帶面,切不可本末倒置。干部成“網紅”,站到了舞台中央,但必須保持清醒,這不是個人的“真人秀”,舞台的主角永遠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山水一方情”。

好的推介官、代言人要當好引路人,引導觀眾和游客,步步深入,得窺堂奧。從秀麗山川看起、從寶藏飲食嘗起,繼而深入城市肌理,體驗當地風情,進而流連在一方文化中,獲得審美的愉悅。

縱觀神州大地,山河壯麗、文化燦爛,每個地方都有其地域特色。把資源稟賦發揮出來,將精彩故事呈現出來,“花開蝶自來”。

其二,怎樣看待流量?

把流量轉化為銷量,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營銷策略。但是,將“上熱搜”等同於“有作為”,把“點贊數”異化為“滿意度”,就出現偏差了。

拿現象級文旅來說,從淄博燒烤到“爾濱熱”,從天水麻辣燙到隰縣小西天景區……“潑天富貴”並非天降,恰恰是綿綿用力的自然呈現,是交通、住宿、景區、人文等全方位政策配套和服務優化,讓游客化身“自來水”。

由此而言,文旅發展的本質,是產品與特色、服務與體驗上的比拼。君子務本,黨員、干部發揮作用的關鍵,是提升治理效能。靠獵奇賺熱度、以賣丑博眼球,這樣的“流量政績”不僅無法反哺,還有可能帶來反噬。

其三,要不要注意形象?

形象背后是作風,好的形象應該具有強大的人格力量,達到吸引人、凝聚人的目的。習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語》中指出:“絕不能靠作秀、取寵、討巧,博取一些廉價的掌聲”。

新疆帕米爾高原,路遇車輛陷入泥潭,曾擔任護邊員的阿布都加帕爾·猛德踏進泥水裡助人脫困,面對酬金堅辭不受,情急之下亮出胸前的黨員徽章。網友留言,“雖然言語不通,可是黨員徽章代表一切”“朴實無華卻撼動人心”。

反觀一些“魔性”表演,之所以引發“能不能干點實事”的批評,關鍵在網紅標簽蓋過了黨員干部身份。好形象不是演出來的,站在聚光燈下,內心要更加澄澈,時刻牢記對黨和人民的赤誠、對腳下土地的熱愛,自然能散發強大人格魅力。

身在信息時代,處處輿論廣場。重流量而不唯流量,樹形象不忘強作風,文旅事業必將打開新天地、更上一層樓。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6日 04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