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健康澳門”賦能“一方寶地”(濠江在線)

本報記者 富子梅

2025年04月23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65歲以上的老人可享受免費醫療,平均預期壽命2023年達83.1歲,2023年底每千人口對應注冊醫生、護士分別為2.9名、4.4名……一組數據,直觀地展現出澳門這座城市的健康模樣。

“澳門特區政府對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24年7月制定發布《健康澳門藍圖》,將健康元素融入所有公共政策當中。”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介紹,今年澳門推出“健康社區”計劃,聯同“健康企業”“健康校園”等計劃,將加強特區政府跨部門合作,聯動社團力量,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全方位開展健康促進工作。

繪就藍圖,錨定“健康澳門2030”

在澳門半島的海濱休憩區,籃球場、健身器材區、卡丁車場、游樂場等依次排開,活動區域總長度超過350米,還配以冷熱飲水機、露天茶座、室內咖啡廳等。面朝大海的長椅上,人們悠閑地享受休息時光。

“在這裡既能運動又可放鬆,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活空間。”澳門居民謝先生常帶兩個孩子來玩耍,他自己在健身器材區的“托馬斯回旋”,也常引起周圍人的贊嘆。

“‘健康’之於澳門,並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04年,澳門特區政府就啟動‘澳門健康城市’項目,在公共衛生、健康促進、食品安全、小區安全、環境衛生、城市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成效顯著。”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局長羅奕龍介紹,在此基礎上,《健康澳門藍圖》進一步明確提出三大政策方向、訂立三大行動策略、應對三個主要挑戰,計劃到2030年,實現20項具體目標和52個評估指針,達成澳門全民健康素養有所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重大慢性病得以控制、居民生活質量持續改善的總體目標。

“在政策方向上,健康關口從醫療服務前移至病因干預,醫療資源從醫院下沉到社區,居民從被動接受醫療服務轉變為主動預防疾病﹔在行動策略上,政府通過公共政策優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社會通過‘健康社區’‘健康企業’‘健康校園’等計劃構建健康生活環境,居民通過戒煙限酒、運動飲食、睡眠減壓等提升主動健康管理意識和能力。”羅奕龍解釋道。

日前,記者來到澳門青洲衛生中心,這裡位於居民樓密集區。一進門,就有工作人員給未佩戴口罩的患者發放口罩,在候診區,不少長者正安靜地等候分診。“我們提供全免費的全科門診服務,主要針對一般常見病、慢性病等提供日常跟蹤檢查、開具藥物,還負責社區健康宣教等。”主治醫生郭偉誠告訴記者,遇到急診或重症患者,可轉介至澳門山頂醫院等,實現“醫防融合”和“分級診療”。

據悉,澳門目前共有9家衛生中心、3家衛生站,都在居民“15分鐘生活圈”內,為澳門居民提供免費醫療、預防保健等服務。社區醫療服務量已佔整體服務量的60%以上,超過80%的慢性病患者在社區就醫,落實以社區醫療為重點從而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目標。

“澳門由社區衛生中心承擔並完成全免費的初級衛生保健服務,充分體現了世衛組織倡導的全民健康覆蓋理念,可及性和公平性方面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對於慢性病的控制率水平甚至超過很多發達國家。”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主任賽亞·皮烏卡拉一行到訪澳門,對“健康澳門”的建設成效給予高度贊賞。

握指成拳,營造城市“健康氣氛”

“健康城市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行動、多部門協同,推動資源整合,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共治格局。”柯嵐表示。2024年11月,澳門特區健康城市委員會完成架構重組,由社會文化司牽頭,整合衛生局、社會工作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等16個相關部門的力量,共同推動澳門健康城市建設。

“澳門特區政府跨部門協作,形成了合力。今年以來,各項工作齊頭並進,新推‘健康社區’、表彰‘健康企業’、延伸‘健康校園’,調動了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城市‘健康氣氛’日益濃郁。”澳門特區立法會議員、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梁孫旭說。

在澳門濠江中學,標注著“紅、黃、綠”的飲料售賣機引起記者注意。“綠區是倡導孩子們飲用的礦泉水等健康飲品,紅區是奶茶等含糖飲料。這是用作宣教引導的展品,並不真的售賣。”澳門濠江中學教導處主任王玉蘭告訴記者,學校還設有健康小賣部、健身房、社工室、醫療室等。

學校醫療室裡,注冊護士林錦慶一邊忙著給一位流鼻血的女生冰敷止血,一邊聯絡消防部門,幫助一名手指被拉環卡住的男生。很快,消防隊員趕來,為男生剪斷拉環。“除了處理這些緊急狀況,我們的日常工作還包括請假登記、衛生檢查、健康宣傳等。”林錦慶說。

心理健康也必不可少。在社工室,3位學生輔導員正商量著回訪需要高度關注的學生。“我們為師生和家長提供心理咨詢輔導,也組織開展讀書節、體育節、科技藝術節等活動,豐富校園生活,提升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水平。”學生輔導員歐陽仲祥說,他們是由澳門街坊總會派出的有心理學背景的社會工作者,專職從事“健康校園”方面的工作。

“自2004年起,澳門特區政府就在中小學全面推行‘健康校園’計劃,有76所學校參與,覆蓋近9萬名學生。”羅奕龍表示。已經在中小學取得成功經驗的“健康校園”計劃,將延續至10所高等院校,推動“健康校園”全覆蓋。“計劃的延伸將全面提升逾6.6萬名高等院校學生和教職員的健康意識與管理能力,創建健康、關愛、積極的學習工作環境。”澳門特區政府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說。

3月下旬,首批參與“健康企業”計劃的16家企業受到表彰,惠及近10萬名員工,覆蓋了澳門超過1/4的勞動人口。“通過政府與企業合作、社團與工會組織積極推動,建設健康的職場環境,把健康促進措施融入工作場所。比如開展跑步、籃球、乒乓球等群眾體育項目比賽,提供健康飲食、心理健康支援等多元措施,提升員工的健康素養,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梁孫旭說。

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關注“一老一小”。據悉,3月啟動的“健康社區”計劃,重點關注長者。“健康社區”計劃聚焦健康行為和健康管理,提高居民的健康管理意識與能力,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為“幸福澳門”注入新的活力。

數字助力,讓健康管理可感可及

《健康澳門藍圖》指出,受到城市發展、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改變等多重社會因素影響,澳門居民健康正面臨三個主要挑戰:健康生活方式實踐不足﹔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罹患風險上升﹔醫療需求持續上升。

“建設‘健康澳門’,關鍵是居民健康觀念的轉變,並將健康觀念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觀念的轉變需要時間,及時便捷的幫助不可或缺,我們用數字助力,為居民的健康管理提供便利。”羅奕龍說。

打開澳門政務服務“一戶通”APP上的“我的健康”,“流感疫苗接種”“上傳醫療報告”“健康狀況”“檢驗報告”“預約門診”“服用中的藥物”等功能一目了然。“我基本會用了,這個功能很方便很貼心。春節期間,我因流感在醫院做檢查的報告和服用藥物,在手機上隨時都能查到,非常實用。”澳門居民林女士說,她剛收到“每年測量血壓、體重,每3年檢測血糖、血脂”的手機信息提示。

“新版本的操作界面更便捷,‘健康管理’服務更到位,‘醫療記錄’更全面,還新增了血脂監測、宮頸癌篩查、大腸癌篩查、疫苗接種服務等功能。”澳門特區政府衛生局資訊科技廳廳長梁基雄介紹,血壓、血糖、血脂等數據記錄能生成“健康趨勢圖”,幫助居民掌握自身健康狀況。

前不久,澳門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發的《澳門人減肥吧》,一時間引發關注熱議。“體重管理,看似是私事,其實需要健康環境的支持。澳門特區政府從頂層設計的角度,對肥胖問題給出從預防到診治的全方位規劃。”羅奕龍介紹,澳門的免費自助檢查站從53個增至150個,便利居民自測血壓和體重,還拓展“食得健康餐廳”網絡,創建健康飲食環境,並組建健康科普專家庫,定期開展體重管理講座及工作坊等活動。

展望未來,朝著“健康澳門2030”的美好藍圖,澳門正逐步構建起一個以居民健康為中心、全民參與的健康城市建設體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3日 15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