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深刻理解新形勢下中國周邊工作的理念與行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李開盛

2025年04月21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4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舉行會談時指出:“中國將堅持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友好合作,讓中國式現代化成果更多惠及周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謀劃和部署周邊工作,推動我國同周邊關系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時期。在百年變局加速演變、國際形勢重大調整、部分地區陷入沖突的大背景下,我國攜手周邊國家共創美好未來,成為動蕩世界中的一抹亮色。這一成績來之不易,充分彰顯了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周邊的成功實踐。4月8日至9日,首次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在當前進入周邊格局和世界變局深度聯動的重要階段,周邊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我國將一如既往扎根周邊、貢獻周邊,致力於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正能量。

新形勢下周邊在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習近平主席強調:“周邊是中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周邊的重要性是由我國的地理、政治、經濟、人文等歷史和現實條件所決定的。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周邊對中國的戰略支撐作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我國始終將周邊置於外交全局首要位置。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指出:“周邊是實現發展繁榮的重要基礎、維護國家安全的重點、運籌外交全局的首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鍵。”這是在我國外交進入周邊格局和世界變局深度聯動的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進一步突出並全面概括了周邊在我國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對此需要全面認識、深刻領會。

周邊聯動大國博弈,是推動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的關鍵變量。習近平主席強調:“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攜手應對各類安全挑戰,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貢獻亞洲力量。”亞洲國家是多極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捍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多年來,美國一直試圖通過其亞洲“盟友”對中國進行打壓遏制,推動極少數亞洲國家走上遏華前線。但是,絕大多數周邊國家對此保持清醒認識,堅持不選邊站隊。我國與周邊國家在許多世界和地區的重大議題上立場相同、觀點近似,彼此間致力於發展政治互信,妥控敏感議題,在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的大環境下,有效維護了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周邊聯動世界經濟,是維護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同我國建立伙伴關系、合作關系或戰略互惠關系的周邊28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佔到世界總額的15%左右,絕大多數都受惠於自由、開放的國際貿易體制,已成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要一環,亞太地區更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目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多邊貿易體制受阻,周邊國家在捍衛經濟全球化進程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由東盟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是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在推動形成更加繁榮的區域一體化大市場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他由周邊國家組成或廣泛參與的地區經濟合作平台,如亞太經合組織、中亞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等,也是當前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持力量。

當前國際形勢下,我國與周邊命運相連。美國不斷對華出台加征關稅等經貿限制措施,增加我國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美國還試圖對不少周邊國家加征關稅,旨在通過掠奪性手段減少所謂貿易赤字,以及逼迫周邊國家加入對華貿易圍堵。在此情況下,全面謀劃和做好周邊外交,強化我國與周邊合作、共同捍衛多邊貿易體制變得更加迫切。我們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從戰略高度重視周邊,把做好周邊工作當作優化外部環境、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關鍵一環,以更大的緊迫感、更有力的舉措做好周邊工作。我們必須抓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把共同捍衛多邊貿易體制當作推進周邊工作的重要內容,把做好周邊工作與妥善應對大國博弈相結合,實現周邊環境的持續和平穩定,攜手周邊國家共創美好未來。

秉持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促進周邊外交換擋升級

2013年10月,我國召開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親、誠、惠、容的理念。”自此,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成為指導中國周邊外交工作的准則,成為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謀劃周邊外交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秉持這一理念,中國以積極的態度和開放的胸襟,促進周邊外交換擋升級。

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推動我國周邊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周邊國家數量之多、彼此間差異之大,在大國中很少見。沒有成熟、先進的理念引領,很難應對如此復雜的局面。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提出,為新時代的周邊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著堅持睦鄰友好的初心,我國與周邊國家深入開展各層級交往,人文交流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后,我國第一時間向周邊國家提供抗疫物資和疫苗援助,推動周邊國家民意認知更友善、更親近。

本著誠心誠意的態度,我國同周邊國家廣泛建立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伙伴關系、合作關系或戰略互惠關系。本著互惠互利原則,我國同周邊25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倡導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為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比如,柬埔寨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座跨山脊高架橋、第一大電站、最大體育館等中國支持建設的基礎設施項目,為柬埔寨長遠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本著包容的思想,我國積極參與以東盟為中心的東亞合作機制、中日韓合作、亞太經合組織等多邊合作,推動區域合作水平不斷提升,促進地區融合發展和人民福祉。

成功的周邊外交實踐也進一步豐富了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我國妥善處理了中印邊界爭端、“薩德”問題等雙邊關系中的敏感問題,推動朝核問題、阿富汗問題、緬甸問題等地區熱點問題實現有效管控,為推動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積極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目前,我國已同巴基斯坦、老撾、柬埔寨等17個周邊國家達成構建命運共同體共識,同湄公河五國確定共建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同中亞五國宣布打造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在對成功外交實踐進行總結的基礎上,中央周邊工作會議賦予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新的內涵,從“五個以”的角度進一步完善周邊外交政策體系。以建設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為共同願景,旨在進一步鞏固我國與周邊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明確合作內容,為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加具體的目標﹔以睦鄰、安鄰、富鄰、親誠惠容、命運與共為理念方針,旨在進一步明確我國對待周邊國家的原則,為具體的政策制定與落實提供基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亞洲價值觀為基本遵循,旨在進一步突出我國與周邊國家共同文化與價值紐帶,為推動彼此間全面合作提供持久的動力源﹔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主要平台,旨在進一步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優勢與周邊國家的現實需求,不斷優化雙方實現互利共贏的合作方案﹔以安危與共、求同存異、對話協商的亞洲安全模式為戰略支撐,旨在進一步推動我國與周邊各方共同捍衛地區和平與穩定、妥控地區熱點與敏感議題,為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行穩致遠提供持久安全保証。

以上五個方面針對性強、內容完備,是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的基礎上對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的全領域豐富和全方位發展,為新時期的中國周邊外交提供了全方面指引,對於協調國內外力量、統籌各方面舉措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具有深遠意義。

以元首外交為引領,同周邊國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強各領域交流、共同維護和平穩定

元首外交是當代國際政治交往的核心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周邊工作,在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后不久即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對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在雙邊關系上增進互信。國家之間的交往最終要體現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國家元首是一國對外交往中的最高代表,國家間特別是國家元首之間的政治互信是兩國關系的根本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政治互信,積極通過與其他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建立的良好工作關系與深厚個人友誼為雙邊關系發展注入新動力、新活力,同時率先垂范開展民間交流。比如,2024年,習近平主席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和“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表題為《共創中塔關系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中寫道:“我同拉赫蒙總統15次會晤,建立起良好工作關系和深厚個人友誼,共同引領中塔關系向前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國之交在於民相親”。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對老撾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會見老撾奔舍那家族友人。這些舉措從不同層面促進了我國與周邊國家政治互信,展示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雙邊關系發展奠定根基。

在重大目標上擘畫藍圖。我國同周邊國家政治互信與利益融合不斷深化,必須以重大目標為統領,才能形成兼顧各方、務實高效的周邊工作架構。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並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重要理念引領周邊工作。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表題為《弘揚人民友誼  共創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首次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印尼期間首次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2018年6月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准確把握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提出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的主張,為上海合作組織在新時代的發展指明了方向。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向紀念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國際研討會發表書面致辭時,首次提出“弘揚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為核心的亞洲價值觀”,明確了亞洲價值觀的深刻內涵,為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提供了新方向。

在關鍵問題上把舵定向。我國同周邊關系領域廣,涉及議題多,受到各種國內國際因素的深刻影響。加強元首外交,有利於及時解決關鍵問題,推動區域合作與雙邊關系發展行穩致遠。雅萬高鐵是印尼乃至整個東南亞的首條高速鐵路,是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體現,習近平總書記為此傾注大量心血,推動雅萬高鐵項目順利建成並成功運營。

4月14日至18日,習近平主席對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4月17日,習近平主席在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時指出:“歷史証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明多樣化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不得人心,沒有哪個國家願意退回到封閉的孤島。貿易戰破壞多邊貿易體制,也沖擊世界經濟秩序,各國要團結起來,把國家安全和發展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堅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正是通過不同形式的元首外交,我國與周邊國家間相關敏感問題得到有效管控,一系列重大項目取得關鍵進展,保証了我國同周邊關系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前進,為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基地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1日 09 版)

(責編:王珂園、王先進)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