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微觀世界“精靈”,應用潛力無限——

納米材料能帶來哪些顛覆性技術(瞰前沿)

任紅軒

2025年04月19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太空電梯”創意圖。
  資料圖片
  圖②:碳納米管示意圖。
  影像中國

  “實現原子級特征尺度與可重構光頻相控陣的納米激光器”入選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我國科研團隊研發的納米機器人可為患者清除血栓……小小納米,潛力無限,在微觀世界迸發推動科技發展的動能。

  從我們身邊應用荷葉原理制作的防水涂層服飾,到納米藥物、納米傳感器等,納米科技正在各個領域裡“以小博大”、改變生活。未來,納米功能材料還將助力“太空電梯”等科幻場景變為現實。本期“瞰前沿”,讓我們走進納米小世界,看見更加廣闊的科技未來。

  ——編  者  

  

  微觀“精靈”

  展現驚人性能

  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名為“納米飛刃”的神奇材料令人印象深刻——一種極其纖細的透明絲線,能夠輕鬆將一艘巨輪切割成無數薄片。這看似科幻的情節,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納米功能材料——這一微觀尺度上的“精靈”不僅活躍在科技前沿,也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納米是一個長度單位,1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物質被“切割”到納米級別時,會展現出與宏觀尺度時截然不同的特性。原本導電的金屬深入到納米尺度后,會逐漸變成半導體進而變成絕緣體﹔當尺寸進一步減小時,表現出量子效應,又變成了導體。在微觀世界裡,納米功能材料會呈現宏觀量子隧道效應、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等神奇性質。

  科幻源自現實,《三體》中的“納米飛刃”,有自己的原型——碳納米管。這種由碳原子組成的管狀結構,強度是鋼的100倍,卻比碳纖維還細。目前的碳納米管,雖然無法像小說裡描述的那樣成為削鐵如泥的利器,但在實驗室裡,我國科學家研發的單根結構完美的碳納米管纖維,可以吊起一頭成年亞洲象﹔在產業應用方面,利用流化床技術,工廠裡已經生產出用於新能源車的萬噸級多壁碳納米管導電漿料﹔未來,利用碳納米管,還可以制造碳基芯片、工業催化劑、顯示屏、X射線管等。

  其實,納米功能材料也並非全是人工合成,在大自然中也有這些微觀“精靈”的身影——荷葉表面的納米級乳突結構,能夠讓水珠滾落時不留痕跡﹔蝴蝶翅膀能隨光線變化呈現不同色彩,也是因為翅膀上的納米結構﹔我們牙齒表面的牙釉質,也是由納米級的羥基磷灰石晶體構成,這使得牙釉質具有極高的堅固度和耐磨性……這些天然納米功能材料,在漫長的歷史進化中展現出驚人性能。

  特性“變身”

  在納米尺度施展“魔法”

  當物質維度縮小至納米量級,仿佛被施加了某種“魔法”,其固有屬性會發生顛覆性變化,這種由尺度劇變引發的奇異現象,既為科研探索打開新維度,也為技術應用開辟新路徑。

  物質本征特性的變化在聲、電、光、磁、力等方面都很顯著。例如,在宏觀尺度下,金需要1064攝氏度高溫方能熔化,在其粒徑縮減至2納米時,其熔點竟驟降至約327攝氏度,這為冶金工藝節能增效提供了全新思路。光學性質的重構更具視覺沖擊力——宏觀尺度下,銅呈現典型的紫紅色金屬光澤,在納米尺度下竟然變為深邃的黑色。除了變色,原本化學性質穩定的金屬銅,在納米化后具有自燃特性,呈現前所未有的反應活性。

  特性“變身”,正改寫多個領域的技術范式。經特殊處理的納米活性炭,其比表面積較傳統材料實現數量級躍升,吸附容量增長10倍以上,成為淨水系統中重金屬與有機污染物的“捕手”﹔基於納米隱身涂層,可在特定頻段實現雷達波的隱身,在國防安全領域有重要作用。

  在納米尺度構筑功能結構,研究人員需依賴原子力顯微鏡、聚焦離子束刻蝕系統等尖端設備,在埃米級精度下實現材料組裝。當物質進入納米王國,其展現的奇異特性正在催生一批顛覆性技術,驅動人類認知與工程實踐向更微觀尺度的縱深挺進。

  日常應用

  多個領域大有可為

  納米功能材料並非擺在實驗室裡的“花瓶”,它們正在各個領域大顯神通。

  當納米科技與醫療領域深度融合,人類對抗疾病就有了新“武器”。納米藥物如同精確制導導彈,通過表面修飾的靶向分子精准識別癌細胞特有的生物標記物,將藥物直接輸送至病灶核心。在臨床中,淋巴示蹤劑以納米活性炭為基底,能在術前清晰勾勒出腫瘤邊界,為外科醫生提供三維導航﹔而納米脂質體包裹的化療藥物,則能突破腫瘤血管屏障,在靶區將藥物濃度提升數十倍,顯著增強療效的同時降低全身毒副反應。實驗室裡的納米機器人更具未來感,可以用於血液循環系統巡航,實時清除血管沉積物,甚至對受損細胞進行納米級手術修復,為癌症治療開辟全新范式。

  能源領域,鋰離子電池中碳納米管構建的三維導電網絡,為電極材料獲得電子帶來一條“高速公路”,充電速度以指數級提升。不僅如此,納米改性電池還可以通過石墨烯散熱涂層在冬天實現熱量二次利用,突破續航瓶頸。在安全防護方面,納米隔熱涂層具有熱屏障性能,即便電池遭遇極端熱失控,也能維持15分鐘左右的結構完整,為車禍逃生爭取寶貴時間。

  納米尺度上的信息產業也大放光彩:當光刻機突破2納米工藝節點,指甲大小的芯片內晶體管數量突破百億大關,算力洪流驅動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領域跨越式發展,與之並行的納米傳感器技術,正將環境監測與健康管理推向實時精准的新階段。

  未來應用

  重塑人類探索的邊界

  納米功能材料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納米技術正在重塑人類感知與探索的邊界。

  在AR(增強現實)領域,納米光波導技術正將科幻場景變為現實。AR眼鏡採用納米級光波導鏡片,重量僅幾十克卻擁有超過80度的視場角,透過鏡片,用戶可體驗信息獲取、導航、翻譯等功能。鏡架上集成的納米天線陣列,在厘米級空間內構建起高速通信通道,使設備擺脫線纜束縛,真正融入智能生活場景。

  智能穿戴設備在納米技術加持下正突破形態與能源限制。納米柔性屏採用可拉伸的銀納米線電極,使智能手表能像皮膚般貼合腕部﹔納米發電機技術利用氧化鋅納米線在機械形變中產生的壓電效應,可以將人體運動能轉化為電能。

  當人類將目光投向星辰大海,納米材料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應用潛力。碳納米管構成的太空電梯纜繩,理論強度可達鋼材的百倍,使未來低成本天地運輸成為可能。而納米防護層技術則為航天器披上了“鎧甲”:納米氣凝膠的多孔結構既能阻隔太空極低溫,又能耐受返回艙再入大氣層時的超高溫﹔納米復合涂層通過多層界面反射機制,將宇宙輻射劑量降低3個數量級,為深空探測生命保障系統提供關鍵解決方案。

  從日常穿戴到探索太空,從《三體》中的“納米飛刃”到現實中的納米機器人、納米電池等,納米功能材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世界。讓我們期待,這些微觀世界裡的“魔法道具”,能帶來更多驚喜!

  (作者為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成果轉化處處長、正高級工程師)

  

  學術支持: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9日 06 版)

(責編:彭靜、劉圓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