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馬來西亞友人講述習近平主席推動兩國友好的佳話——

中馬兩國人民要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

本報記者 管克江 劉 慧 俞懿春 戴楷然

2025年04月17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天津大學馬來西亞籍學生陳勁詠(左二)與同學參加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總決賽。
  鄭 喆攝

  4月13日,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全球特色消費展區,馬來西亞商品琳琅滿目,吸引觀眾購買。
  張 茂攝(人民視覺)

  十號胡同是吉隆坡知名的美食街,這裡匯集了中馬兩國眾多小吃。
  本報記者 管克江攝

  馬來西亞中小學生在馬來亞大學醒獅團組織的培訓課上練習舞獅。
  本報記者  楊 一攝

  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能源與化工學院工程制圖課上,兩名學生在討論作業。
  本報記者 宦 翔攝

  馬來西亞行政首都布特拉加亞城市一景。
  本報記者  管克江攝

  中國和馬來西亞是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常來常往、親如一家。“我們要劃好人文交流的船槳。”習近平主席在馬來西亞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中馬兩國人民要像走親戚一樣常來常往,促進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鑒,增進彼此特別是青年一代相知相親。

  在中馬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民心相通是最基礎、最堅實、最持久的互聯互通。近年來,在中馬兩國領導人戰略引領下,中馬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兩國“切水不斷”的世代情誼愈益深厚。兩國人民的雙向奔赴為中馬關系增添新的活力,為推動構建高水平戰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注入不竭動力。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永久名譽會長林國璋——

  “為推動建設馬中命運共同體作出華僑華人貢獻,期待兩國友誼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深化、升華”

  2013年10月4日,正在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吉隆坡出席了馬來西亞各界華僑華人歡迎午宴。時隔多年,這場活動的情景在時任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總會長、現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永久名譽會長林國璋的記憶裡依然歷歷在目。

  “午宴開始前,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同我們合影留念。合影照片我一直珍藏著。”林國璋回憶道,“午宴現場氣氛很熱烈。習近平主席的致辭贏得了一陣陣掌聲,我從致辭中獲得許多思考和啟發。”

  在致辭中,習近平主席指出:“沒有華僑華人的努力,就沒有中馬關系今天的大好局面。”這句話讓林國璋深為感動。他認為,這不僅是對馬來西亞華僑華人的肯定,更是鼓舞和期許,“華僑華人肩負著促進兩國友好的責任,我們要繼續努力,推動馬來西亞各界加深對中國的了解和認識,讓馬中關系更加緊密。”

  林國璋說:“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指出,中國和馬來西亞是隔海相望的鄰居、真心相待的朋友、互利合作的伙伴。我非常贊同。馬中友好歷經半個多世紀風雨洗禮,日益呈現蓬勃生機活力。兩國人民之間有著深情厚誼,令馬中關系切水不斷,綿延不絕。”

  去年,中馬兩國共同慶祝了建交50周年。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見証了兩國關系的很多重要時刻,是馬中合作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多次組織代表團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推動馬來西亞企業深度對接中國市場。林國璋認為,中國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各國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機遇。馬來西亞正積極推動數字經濟、電動汽車、新能源等創新領域發展,期待與中方繼續深化合作,推動雙邊經貿關系邁向更高質量的發展階段,助力馬來西亞加快經濟轉型。

  中馬關系正迎來新的歷史機遇。林國璋說:“習近平主席鼓勵馬來西亞華僑華人為中馬共同發展多作貢獻,為中馬友好大業再立新功。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和我本人將繼續積極發揮作用,為推動建設馬中命運共同體作出華僑華人貢獻,期待兩國友誼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繼續深化、升華,書寫更多攜手共進的輝煌篇章。”

  天津大學馬來西亞籍留學生——

  “做傳遞友好合作浪花的使者,讓更多人看見馬中合作如海洋般廣闊的未來”

  2024年5月31日,習近平主席同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在賀電中,習近平主席特別提到不久前收到的一封聯名信,“他們立志做中馬友誼的傳播者和推動者,期待用所學知識服務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兩國友好事業后繼有人,我對此感到欣慰。”

  這封信,來自天津大學的87名馬來西亞籍留學生。

  談及寫信的初衷,天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學生石軒瑜說,越來越多馬來西亞學生來到天津大學求學,並深深熱愛上中國文化,激發了他強烈的使命感。“我希望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化交流推動者,為傳播和推動馬中友誼貢獻力量。”過去一年,石軒瑜在中國的求學收獲頗豐,不僅結識了來自不同專業的中國朋友,還通過課堂學習和參訪交流等不斷拓寬視野。“未來,我希望用實際行動為馬中友誼注入更多力量,讓兩國合作之橋更加堅固。”

  “得知習近平主席提到我們在信中表達的願望時,我的內心既激動又感慨。那一刻,所有參與寫信的留學生都感到榮幸和自豪,也深感我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天津大學海洋技術東盟本科生專班學生林展永動情地說。

  林展永2024年通過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我理解的馬中命運共同體,是兩國在各領域開展深度合作,實現共同繁榮。”在林展永看來,馬中命運共同體建設不僅體現在政府層面的戰略合作中,更深深植根於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與廣泛交流中。林展永希望畢業后運用自身所學,為兩國海洋合作貢獻力量。“創新合作是兩國關系最動人的浪花之一。我們願做傳遞友好合作浪花的使者,讓更多人看見馬中合作如海洋般廣闊的未來。”

  就讀於天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陳勁詠,在中國的學習收獲也很大。陳勁詠很重視社會實踐,在參與學校組織的“海上數字絲綢之路”主題實踐時,他提出希望構建馬中企業合作數據庫,為兩國中小企業提供精准對接平台。這一設想來源於他在寒假回國調研時的發現,許多馬來西亞中小企業希望開拓中國市場,非常期待了解更多信息。陳勁詠表示,畢業后他希望到馬來西亞中資企業工作,推動中國方案和當地實際更好融合。

  馬來西亞國會議員李健聰——

  “在各自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深度對接、攜手並進,將為地區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024年11月4日至7日,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來華工作訪問。習近平主席在會見安瓦爾時表示,攜手推動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助力實現各自發展目標,為地區繁榮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馬方代表團一員,馬來西亞國會議員、區域策略研究所主席李健聰參加了相關活動。他說:“兩國領導人圍繞馬中命運共同體建設、文明交流互鑒、全球治理等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這次訪華經歷讓我深切感受到,馬中領導人高度重視兩國關系發展,馬中友好有著廣闊前景。”

  李健聰曾多次訪問中國。2020年,他曾作為馬來西亞代表參加北京大學東方獎學金項目。“3個月的時間裡,我和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學員一起學習交流,通過探訪企業、參觀科研院所等,共同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經驗。”李健聰表示,這段經歷不僅讓他看待中國的視角更加客觀、真實,還深入了解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

  多年來,李健聰尤其關注馬中青年交流和人文對話進展。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方願同馬方深化高等教育、文化、旅游、青年、地方等交流合作,拉緊中馬友好民心紐帶。李健聰對此深有感觸,“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馬中經貿合作、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領域已取得豐碩成果。馬來西亞與中國同屬亞洲文明,歷史淵源深厚、價值理念相通。雙方加強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將進一步促進民心相通。”

  2023年12月,中馬開始實施互免簽証政策。2024年,馬來西亞接待中國游客約380萬人次,重慶、新疆等地成為馬來西亞游客的熱門目的地。“當前,越來越多中國學生將馬來西亞作為留學目的地,越來越多中國高校開設馬來語課程。教育、旅游、文化等領域的密切交流,有利於促進民眾相互了解,建立更加長遠的信任。”李健聰說。

  李健聰表示,馬中兩國領導人在多個場合強調深化伊斯蘭文明和中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性,倡導文明多元共生、和諧包容,踐行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為核心的亞洲價值觀。“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要破解‘四大赤字’,我們應在尊重文明多樣性的基礎上,尋求不同文明相通之處,推動不同文明交流互鑒,消除隔閡和誤解、促進民心相知相通。”李健聰說。

  “馬中兩國都處在各自國家發展振興的關鍵時期。”李健聰表示,中國式現代化和馬來西亞政府提出的“昌明大馬”理念都強調增進民眾福祉、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馬來西亞和中國在各自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深度對接、攜手並進,將為地區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武少民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7日 05 版)

(責編:王瀟瀟、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